一開始就給學生聽錄音,給予正確的引導與啟發,然後由學生自行模仿,互讀時相互指出對方的錯誤(以錄音為參照物),最後再強化。還有一點我認為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師應盡量少講,應盡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通過這幾種方式,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們在聽說兩方麵都得到了較大的進步。到目前為止,80%以上的學生基本上可以不用參考,不用輔導,比較流暢地進行朗讀。
以上是我在實驗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出的一點經驗,僅供大家參考。
運用電教手段,實施英語聽說的異步教學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這就要求學生既能聽、又能說。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呢?我在實驗異步教學法的過程中,一邊加深對理論的學習和理解,一邊請有經驗的老師聽課和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逐步摸索出一套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的方法。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使用錄放機放錄音進行宏觀指導。
無論是學習句型或課文,首先要朗讀。如果沒有正確的語音和語調示範,就會出現許多不規範的語音和語調。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朗讀示範或利用錄放機放錄音,就會使每位學生獲得準確的語感。這一做法屬於異步教法中的宏觀指導。其間,要求每位學生記下所聽句中的重音、連續、升調和降調的單詞,以便指導自己今後的朗讀。這樣,學生就會努力地去聽,並且逐漸地在這一活動中使自己的聽力得到較大提高。
2使用投影儀或幻燈機,同時放錄音,加強直觀性,有利於宏觀強化和微觀指導。
學生除了一邊聽錄音,一邊作記號以外,還可以加上直觀感覺來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即在讀或放錄音時,利用投影儀或幻燈機將有關畫麵顯示出來。如學習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時,在畫麵上顯示出三個高矮不同的人、三個大小不一的橡皮等,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所聽到的句型,這種從聽覺到感覺、又從感覺回到聽覺的教學活動,對學生自己理解句型、掌握課文內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一做法,不論在宏觀強化,還是微觀指導方麵,都能用上,而且效果明顯。
3使用錄像機,結合課文放錄像,創造一個生動的語言環境。
除上述所講的方法外,還有一種更能提高英語聽力的教學活動:學生看錄像。在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所學課文內容,適當補充一下課外的學習資料錄像教學片,如打電話、問路、看醫生、在圖書館借書等並組織學生觀看,使這種聲情並茂的畫麵展現在學生眼前,讓知識與趣味融為一體,使學生的聽力在這-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大的提高。
下麵的幾個教學步驟,我都運用多種電教手段,提高了教學效果。
4互讀、互改。互讀和互改是異步教學課中的兩個步驟,我在實施這兩個步驟時,根據英語的特點,加上我自己的探索,使學生在互讀和互改中訓練自己的聽力。互讀不能隻是你讀我讀,因為互讀時,必有一方要聽,而且對聽者要求是:認真聽,聽完後要指出讀者在朗讀中所出現的語音和語調的錯誤,並加以糾正。互改,在異步教學中往往是對筆頭作業而言的。為了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聽說機會,我把有些環節變成口頭互改。如閱讀理解,當學生做完理解題並自改後,進行兩人一組的口頭互改。互改時由學生進行輪流提問、回答,對不同答案進行討論,從而得到統一的答案。我認為,這種口頭對話形式的互改,不失為訓練聽說能力的一種好方法。
5根據所學內容進行對話:為了使學生能得到更進一步的聽說練習,我引導學生利用教材中有情景的、對話性較強的課文,進行對話。如第四冊第八課是一篇對話描寫在診所裏看病時如何同醫生對話。在學完之後,我及時給學生提供一係列圖,或者用投影儀或幻燈機,要求學生用已學會的在看病時常用的句型進行兩人一組的對話練習,或模仿表演,從而達到聽說能力的提高。
複述。複述也是訓練“說”的方法。但是複述有時往往造成背誦,如此就失去了說的意義。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我就利用投影儀或幻燈機,在學生複述時,逐步把所要複述的情景展現出來,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喚起他們的記憶,而重現故事的內容。這樣,不但避免了背誦,而且使說的能力提到較高的層次。當然,要想達到這一點,必須要求學生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基礎知識。
由於我在異步教學法實驗中不斷探索,並堅持實驗,現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班上,最差的學生也能自己讀出較規範的語音和語調,初二期末,參加統考時,十分的聽力題,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得到八分以上。由於有了較紮實的聽說基礎,這個班的學生解答綜合題的能力也很強。如,八十分以上的為優秀,這個班的優秀率常在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之間,最高時為百分之五十,高於其他班。
以上是我三年來在異步教學實驗中的幾點體會,希望同行多加批評指教,以使實驗水平進一步提高。
淺談異步教學中小學英語的聽說訓練
異步教學的實質就是學生學習的個體化與教師指導的異步化的緊密結合。這一科學理論為語言教學提供了最優化教學方式。由於深圳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中西文化的交彙點,形勢和現實要求我們:聽說訓練必須從小抓起,必須打破傳統的隻重視讀寫、而忽視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的英語教法。本文試圖談談自己在異步教學實踐中,如何對小學英語進行聽說訓練的。
1.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
葉聖陶先生說:“自爺的本領是用之不竭的能。”異步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第一,必須過好音標關;第二,必須學會查字典。為了把好語音關,課堂上我進行微觀指導與宏觀指導相結合;課外采取逐個疏導的方法進行鞏固複習。學生用“六因素”進行學習,教師用“五步指導法”進行指導。有人說:“音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話。”這是有道理的,我正是用上麵三句話來訓練我的學生的。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音標知識後,便可以學習查字典了。我要求學生結合學過的音標知識給單詞注音、拚讀、模仿、試讀,教師重點指導差生,逐步過渡到全麵提高的程度。
2.教給學生聽說的技巧。
一旦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聽說技巧的訓練便可以跟上去。小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聽說隻是一種興趣而已,然而他們的學習方法往往是錯誤的,如此下去,學生就會覺得很枯燥、乏味,對聽說練習失去信心,因此,教給學生的聽說技巧很有必要。我鼓勵學生天天聽、天天說,做到膽大,不害羞,主動與同位同學話;我要求學生在對話過程中,要努力通過手勢、表情、聲調、語調等技巧挖掘角色的心理世界,展現角色的精神風貌。
3.實施聽說訓練“三部曲”
強製性地背誦課文對話“強化”是異步教學過程中“五步指導法”的重要環節。我的具體做法是:抽出時間早讀督導,插放錄音教材,結合自編的對話錄音,起初是老師每天抽查、評比,後來漸漸地形成了讓優生抽查、評比,幫助差生過關。我認為同學間的幫助遠比老師的幫助有效。因為這種互相幫助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由模仿對話過渡到自創對話學習語音重在模仿。我在訓練時,要求學生:眼睛看教師的嘴巴,耳朵聽老師的發音,嘴巴模仿老師的發音。上課的具體做法是:學生先聽三遍課文錄音,不看書,等聽第四、五遍時,學生打開書,然後可讓學生做作業:小聲個別朗讀,同座位同學輪流朗讀,互相檢查,糾正朗讀中的錯誤。教師有重點地指導差生,並請二位差生向全班朗讀,教師對他們進行評分,以鼓勵為主。
接著是同位或小組之間,按照老師的示範互相問答,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差生大膽和老師問答,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個個都邊說邊輔以手勢,表情,語調等技巧。充分展現角色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