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驗與反思
三年來,我們對異步教學作了一些探索和嚐試,確定的試驗目標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回顧試驗曆程,我們有如下體會:
1異步教學理論具有內在的科學性和普遍的可行性。這種方法的突出特點是教師通過培養自學能力,使所有的學生特別是中下層學生能有效地擺脫“困境”,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和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理論是完全一致的。假如我們按傳統的同步教學方式來施教,那麼,今年中考試驗班的中下等學生就很難取得這樣的成績。這種教法不但科學,而且在實踐上也具有普遍可行性。我們知道,黎世法教授提出的這一理論,起初主要是麵對廣大經濟貧困地區的,它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價值則有待檢驗。我校的試驗實踐證明,這種當初著眼於“第三世界”的教學方法在經濟發達的特區仍有著切實的可行性。
2普通學校宜從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尋找出路。我國現階段的學校有“重點”和“普通”之分,普通學校不論是生源還是在辦學資金等方麵與重點學校都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這是一個在短時期內難以改變的問題。但普通中學的“師資”並不必然劣於重點學校,長期的工作環境形成了他們那種“差”負重,艱苦創業的精神。因此,作為生源不如意、辦學條件較差的學校要想謀求出路,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勵精圖治,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做文章。如果我們尋求到一種能適合中下等學生的優化教學方法,再通過老師們的創造性勞動,就可能走出一條新路。我校三年異步教學改革的實踐及取得的成績,堅定了我們的這一信念。
3異步教學法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麵有獨到的作用。我們知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但如何卓有成效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是一個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傳統的同步教學有其精華,但對中下等生而言卻不是良方,即使教師在課外再為差生補救,那也是一個多費了時間和精力的無奈之舉,而且改效有限。異步教學則是突出個體的作用,它所注重的自學能力是學生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礎。學生一開始對這種方法可能產生一種“不適應”感,但隨著試驗的深入,特別是隨著自學習慣的養成,他們那種“獨立”處理問題的意識將不斷強化。在試驗過程中,我們的教師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不是“應考”能力,考前更沒有費盡心思去猜題。實踐證明特別是今年中考的結果證明,我們的做法是明智的。今年中、英、數中考試題中均有一些“擦邊球”,特別是語文試題偏難,但試驗班的學生走出考場卻比較自如,用學生自己的話說,“我們平時就是主要靠自己”。所以,三門試驗科目的中考成績是在情理之中的必然結果。它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能力的形成主要靠本人,而異步教學法在這一過程中具有獨到的作用。
4教學改革是一項艱苦的創造性勞動,學校領導必須從思想上真正重視,並在行動上為試驗者辦實事。我們的教師不欣賞那種浮於麵上的評頭論足者,也不希望那種居高臨下的亂指揮,他們希望領導能為自己排憂解難,幫助他們不斷長進。為了爭取試驗的理想效果,我們學校領導及科組長主動參與試驗教師的備課,並經常下班聽課,以掌握第一手資料.保證試驗的健康發展。三年來,有關人員和試驗教師共同備課達30多節,深入課堂聽課50多節,並及時座談,不斷改進。
我們異步的教學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有一些值得反思,有待繼續探索的問題,特別是應當如何看待異步教學方法,如何合理地運用這一先進的教學方法。異步教學理論是黎世法教授總結了前人的教學實踐,加以認真的研究提出的科學的教學理論,它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彼此截然對立,還是交叉相容?是異曲同工,還是風馬牛不相及?在借鑒運用這一方法時是簡單的一刀切,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由於我們對這些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致使試驗特別是英語學科的試驗走了一些彎路。我們忽視了“中國”初一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英語”這一學科的特點,孤立地認為異步教學就是讓學生自學,教師不能講。結果試驗班的成績在初一階段反而低於平行班,初二時也沒有較大起色,後來,隨著對異步教學理論的較完整的理解,我們調整了一些操之過急的做法采取了補救措施,使英語試驗在異步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正常進行。但所走的彎路對試驗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993年中考,試驗班的英語平均分雖然高出平行班近10分,但遠不如語文、數學的優勢明顯。對此,我們將深刻反思,也期望得到專家和同仁們的幫助。
當前,教育教學的改革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校新一輪的異步教學試驗也已經開始。在這一輪試驗中,我們將借鑒首輪試驗的經驗,盡力避免走彎路,爭取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們擬把本輪試驗的童點放在異步教學的規範化上,以我們的實踐來進一步驗證和完善異步教育的理論體係以不辜負時代對我們的期望。
附件:異步教學試驗班與平行班初中階段區統考及中考成績:三年異步教學的實驗報告深圳市南頭小學
一、課題的提出
我校是深圳市重點小學、廣東省一級學校。近年來,我校把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積極進行教改實驗及教學研究,取得顯著成績。1990年黎世法教授來我區作異步教學法專題報告,給我校的教改工作打開了新的思路。我們從報告中了解到異步教學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了解到各地開展異步教學實驗所取得的成果,對這項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1991年9月,我校便在三年級和四年級開始了此項實驗研究。
二、實驗目標
實驗總目標是依據異步教學理論,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體目標是:
1運用教師的“五步”指導法和學生的“六步”學習法組織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通過啟發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實驗班級及教師
四班為數學異步教學實驗班(以下稱“實驗甲班”),由鄭惠霞老師執教。三班為語文、數學綜合實驗班(以下稱“實驗乙班”),由呂淑敏老師和陳豔霞老師執教。
四、實驗時間實驗甲班:1991年9月一1994年7月實驗乙班:1991年9月一1995年7月五、實驗過程及做法
(一)準備階段
1成立實驗課題組,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教務主任、語文、數學教研組長、實驗教師為成員。
2調查學情,製定實驗方案,確定實驗班級、實驗教師、實驗進七。我們對三、四年級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自學能力、學習習慣和中下生的家庭學習環境情況做了細致的調查分析,確定四班和三(2)班這兩個自學基礎較差、差生較多的班級作實驗班,並為兩班學生建立了“學情追蹤表”等檔案。
3訂購異步教學的書籍、資料,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異步教學理論,要求教師明確實驗的意義,積極配合實驗小組搞好實驗工作。
4組織實驗教師學習、討論,明確實驗思路。除了讓她們認真鑽研異步教學理論、注意了解各地實驗的信息外,還組織她們學習、討論實驗方案,明確實驗的指導思想、步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