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古代英雄的石像》《寓言三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濃煙和煙囪)《盤古開天辟地》和《花的話》

【閱讀方法】

一、聯想、想象的方法

1聯想是閱讀的第三步功夫

閱讀好一篇文章,通常要在三個步驟上下功夫:理解、揣摩和聯想。理解、揣摩這二個步驟,是就一篇文章之內下功夫,而聯想是在此基礎上,由篇內向篇外延伸、拓展的第三步功夫。它的主要目的是要使閱讀達到“舉一返三”、“溫故而知新”的目的。一句話,要有“新得”。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件查感悟到其他的查。比如,閱讀時對於文章中某個段落,覺得與平時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是聯想;從蜜蜂的形體渺小想到精神的高尚、偉大,是聯想;閱讀時對文章的某個事例,覺得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聯想。進而在聯想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品味其表現手法的多種多樣和高低優劣,這樣使學習的收獲得到加深和拓展,進入新的創造性的境界。

1聯想的主要方法

①由相似點引起的聯想;

②由不同點引起的聯想;

③由其他相關點引起的聯想。

想象是指作者根據過去的見聞和生活經驗所構想出來的從沒有見過的或者根本沒有出現過的情景。它是用以達到某種特殊表達效果的一種重要筆法。借助這種手法,可以表現人們的理想和願,還能夠吸引讀者。

運用聯想和想象應注意的問題

生活中,要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本質,如果甲乙兩事物沒有共同點,或者沒有一定的聯係,就構不成想象。

聯想時,思路要開闊,善於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的思考問題。

要聯想得好,聯想的深,應擴大閱讀麵,多貯存積累知識。

二、想象把自然界“社會化”,表達童話主旨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把自然界“社會化”了的一篇童話。作者運用想象,以自然界大小石塊間的關係及價值觀,反映社會生活中英雄與群眾的關係及人生價值觀,從而表現這篇童話的主題。

石像和小石塊們原本是雕刻家從山裏采來的“一塊大石”,經雕刻家多次想象才把這塊大石分為石像和由小石塊們砌成的“立石像的台子”。這時,石像卻錯誤地認為自己“特殊的地位”“代表著一位英雄”而大擺“驕傲架子,盛氣淩人。作者又通過想象寫了石像與石塊的對話,借小石塊的嘴說出了一番反對不平等、讚成平等的道理,批判了石像藐視“小人物”的英雄史觀。當石像聽到並參與了小石塊們的議論後,他對自己原來的想法產生了懷疑:“空虛?我以為受人崇拜總是光榮的,難道我上了當……”在“石像忽然倒下來”時,石像認識了錯誤並自覺地與小石塊結合在一起了。當他們一起被鋪成新路後。”塊塊石頭都露出笑臉,他們都讚美自己說:“我們真平等!”“我們一點兒也不空虛!”“我們集合在一起兒,鋪成真實的路,讓人們在上麵高高興興地走!”這樣,這篇童話要告訴孩子們什麼樣的生活才充實。隻有自覺地改造自己,自覺地去為別人做點事情才是最充實最有意義的生活。作品多次強調“想象”、“世間”,這正表明本文是借助想象把自然界“社會化”來表達童話主題的。

三、運用想象,生動地寫出大自然的由來

《盤古開天辟地》一文,寫到自然界的一切的由來,想象特別豐富,特別奇特,竟是盤古的身體變成的,把自然界的一切都跟人體聯係起來,12個“變成”,讀來令人讚歎想象的豐富奇特,也令人覺得合理。這是因為作者運用想象時,注意抓住了兩事物某一特征的相似點。例如,盤古的眼睛與自然界的日月,抓住它們明亮的相似點;盤古的血液與自然界的江河,抓住它們都是液態流動的特點,等等。這些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人類老祖宗盤古的熱愛、崇拜與讚頌的思想情感。

四、運用想象重在合乎邏輯,符合情理

想象絕不是僅憑主觀臆造的胡思亂想,它必須合乎情理,合乎邏輯,例如《皇帝的新裝》一文,安徒生的想象可以說是大膽而又奇特的。特別是騙子的騙局是那樣的露骨,根本就沒有織布,也根本不存在什麼衣服,但兩個騙子卻捉摸透了皇帝的心思和臣民的心理,利用他們都為“私利”這個弱點,采用“鉗口術”。誰要說一句真話,說看不見衣服,就借用專製的皇權,定下你“不稱職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大罪,誰還敢說真話?不說假話就自身難保,敢說真話反而遭殃,這在黑暗的專製的皇權社會中是常有的查。安徒生就是根據這樣的真實生活想象出騙子這樣一套騙局的,由於它合乎邏輯,符合情理,所以讓人們覺得真實可信。兩個騙子的出現及演出這出諷刺鬧劇,也是社會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