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
演講者
弗裏德曼,美國著名經濟學家。1912生於紐約市一個工人階級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進入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碩士。1941~1943年,出任美國財政部顧問。1946年,獲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博士學位,之後在芝加哥大學教授經濟理論,1976年,他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從1 977年開始加入史丹佛大學的胡佛研究所。1988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006年11月16日在舊金山三藩市家中國心髒病逝世。
演講背景
1956年,在凱恩斯主義如日中天的時候,弗裏德曼提出了貨幣主義理論。這一理論強調要把控製貨幣發行最作為調節經濟的主要手段,反對凱恩斯主義的通貨膨脹和赤字財政政策。20世紀60年代,通貨膨脹日益嚴重,凱恩斯主義的突出弱點明顯暴露出來,貨幣數量理論受到重視。1967年,弗裏德曼當選為美國經濟協會豐席,本篇是他的就職演說。
原文欣賞
人們對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問題的看法是廣為一致的:即高就業率,穩定的價格,及迅速的經濟增長。然而,在這些目標是否彼此協調的問題上人們的看法卻不是那麼一致,或者,在那些認為這些目標彼此並不協調的人當中,人們對這些目標可以且應該以何種代價相互替換的問題的看法也不是那麼一致。人們在對下述問題的看法上意見是最不一致的:即在取得這幾個目標的過程中,各種政策工具可以且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今晚我的中心議題是這類工具中的一種——貨幣政策的作用問題。貨幣政策能有哪些貢獻呢?而日_為了使貨幣政策發揮最大作用我們應如何指導它呢?關於這些問題眾說紛紜。在新創造的聯邦儲備係統第一次激發起人們的熱忱時,許多觀察家將20世紀20年代的相對穩定歸功於(用一句適當的時髦話說就是)該係統良好的協調能力。人們普遍地相信:一個嶄新的時代到來了,在這一時代裏,商業周期已因貨幣技術方麵的進步而變得過時了。盡管毫無疑問還存在著某些異議,但這種看法卻為經濟學家及外行人所共同持有。大蕭條摧毀了這種天真的想法。於是,人們的看法又轉向了另一極端,貨幣政策是繩索一根。你可以拉它以中止通貨膨脹,但是你卻不可以推它以防止衰退。你可以將馬引到水邊,但你卻無法使它喝水。這種格言式的理論很快地便為凱恩斯的更有活力的、更加深奧的分析所代替。
凱恩斯同時還提出了一種解釋,以說明貨幣政策在抑製衰退方麵所謂的無能為力,這是關於衰退問題的一種非貨幣解釋,是貨幣政策的替代物,用以對付衰退。凱恩斯的建議得到了熱烈的歡迎。如果流動偏好是絕對的或近似於絕對的——正如凱恩斯在嚴重失業時期所認為的那樣一一那麼利率將不可能通過貨幣措施而降低。如果投資與消費受利率的影響極小正如漢森及凱恩斯的許多美國支持者所認為的那樣——那麼較低的利率(即使可以實現的話)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很小。貨幣政策受到了雙重限製。據認為,由投資崩潰或投資機會短缺、或頑固的節儉等因素帶來的經濟緊縮,是不可能為貨幣措施所中止的。然而還有另外一種辦法,那就是財政政策。政府支出可以彌補不充分的私人投資。稅收減免可以破壞頑固的節儉習慣。
經濟學界對這些觀點的廣泛接受,意味著:在大約二十幾年的時間裏,除少數具有叛逆精神的人以外,大多數人都認為新的經濟知識已使得貨幣政策變得陳腐過時。貨幣根本不重要。它的唯一作用是這樣一種微不足道的東西:使利率保持較低,以便在政府預算中減少利息支付,促進食利者的消亡,也許還將極大地刺激投資,從而在維持高水平的總需求方麵對政府支出起輔助作用。
這些觀點致使廉價的貨幣政策在戰後得到_,廣泛的采用。然而,當這些政策先後在一圍又一國中遭到失敗時,當一個又一個中央銀行先後被迫放棄它們可以不確定地將利率保持在一較低水平上這一誇口時,這些觀點受到了猛烈的衝擊。在美國,盡管直到1953年才正式取消盯住政府債券價格的政策,但根據聯邦儲備係統——財政部記錄,公開停止這種做法是在1951年。為廉價的貨幣政策(而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戰後衰退)所刺激的通貨膨脹,結果卻成了當代的正常現象。這一結果使得人們對貨幣政策之能力的信心開始複蘇。
在經濟學家當中,這一複蘇強烈地為下述理論發展所推動,這些理論發展為海伯勒所首創,然而是以庇古的名字來命名的。這一理論發展指出了一條途徑,即財富的變動,通過這條途徑,即使不改變利率,實際貨幣數量方麵的變動也會對總需求產生影響。這些理論發展未能對凱恩斯的下述論點提出有力的反駁:即在流動偏好為絕對的情況下,傳統的貨幣措施將無能為力。這是因為,在絕對流動偏好的情況下,通常的貨幣活動隻涉及貨幣對其他資產的替代問題,而不涉及總財富的變動。但是,這些理論發展確實指出了以其他方式產生的貨幣數量變動,如何得以對總支出產生影響(即使在絕對流動偏好的情況下)。同時,更為根本的,這些理論發展確實駁斥了凱恩斯的下述主要論斷:即使在一價格靈活可變的世界裏,充分就業下的均衡位置也不可能存在。所以,失業同樣地必須由剛性或不完善來解釋,而不能作為充分運行的市場過程的必然結果。
對1929~1933年期間貨幣作用的鶯新評價,也促進了人們對貨幣政策效能之信心的恢複。凱恩斯及那一時代的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認為:盡管貨幣當局實行了攻擊性的擴張政策,但美國還是發生了大蕭條——也就是說,貨幣當局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無能為力。近期的一些研究已證明:事實與他們的看法完全相反,美國貨幣當局當時奉行的是高度通貨緊縮的政策。在經濟緊縮的過程中,美國的貨幣數量下降了1/3。而且,貨幣數量下降的原因並不是人們不願意借款——並不是因為馬不願意飲水。貨幣數量下降的原凶是聯邦儲備係統迫使或允許貨幣基礎的急劇下降,是聯邦儲備係統未能行使聯邦儲備法案賦予它的職責,即為銀行係統提供流動資產。大蕭條是對貨幣政策之力量的悲劇性證明,而不是像凱恩斯及如此之多的凱恩斯支持者所認為的那樣,是貨幣政策之無能的證據。
在美國,對財政政策之幻想的日益破滅(人們對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之能力的幻想的破滅程度,輕於人們對如此使用財政政策的實際可行性與政治可行性的幻想的破滅程度),也促進了人們對貨幣政策之效能的信心的恢複。支出對於按照經濟活動的進程而對其所作的種種調整反映遲鈍,且時滯很長,所以,人們將側重點轉移到稅收上麵。這裏,許多政治因素摻雜其中,妨礙了人們對實際需要作出迅速的調整。從我丌始撰寫此篇文章到現任這幾個月中所發生的事情,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在這個電子時代,協調一致是一個極有感召力的詞句,但它與可能存在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也許我應該補充一句,那就是:可能存在的實際情況並不總是意味著災禍。
經濟學界在貨幣的作用問題上的看法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要認識到這一變化的程度是非常困難的。今天的經濟學家很難接受二十幾年前的一些觀點,而這些觀點任當時是得到公認的。
盡管如此,我要強調的仍然是20年代後期占主導地位的那些觀點與現在流行的那些觀點之間的同一性。這是因為:我擔心現在義會像過去那樣,經濟學觀點之重心可能會偏移得太遠;我擔心現在又會像過去那樣,我們將處於這樣一種危險之中,即賦予貨幣政策以過大的作用,以致超出'廣它力所能及的範圍,即要求貨幣政策完成它所不能完成的任務。這樣一來,我們又將處於這樣一種危險之中,即妨礙了貨幣政策作出實際上它有能力作出的貢獻。
因為我絕少詆毀貨幣之重要性,所以,作為第一項任務,下麵我將著重談談貨幣政策力所難及的一些方麵。然後我將就我們目前的知識水平——或無知水平,對貨幣政策力所能及的方麵加以概括,井指出貨幣政策如何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
作品賞析
演講首先從公民的角度指出經濟政策的主要日標就是充分就業、穩定物價。可是在這個目標的實現過程中,不同的政策卻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從而也指出了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的分歧。接著弗裏德曼用較大的篇幅講述了美國40年來貨幣政策的變化,並說明了凱恩斯主義流行一時的原因。在講述時,弗裏德曼列舉了當前的經濟形勢,指出凱恩斯主義的弊端。通過對比,讓貨幣主義理論更加清晰地展示在聽眾的麵前。
這篇演講風格嚴謹、語言平實,揮灑自如,抨擊了凱恩斯主義的種種弊端,同時也比較全麵地介紹了貨幣主義學說,在當時的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經濟學界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分析經濟學中的最大原理
演講者
薩繆爾森,美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人。
l915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加裏城。15歲時就考入芝加哥大學,專修經濟學。1935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36年又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此後,薩繆爾森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經濟學教授。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各個領域,是世界上罕見的多能學者。他的巨著《經濟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全球銷量達到1O00多萬冊。直到現在,不少國家還將《經濟學》作為高等學校的專業教科書。於2009年12月13日去世,享年94歲。
演講背景
薩繆爾森是一位天才的經濟理論學家,他在自己涉足的經濟學領域幾乎都有開刨性貢獻。他的研究,對當代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於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其研究涉及經濟學全部領域,瑞典皂家學院決定授予他諾貝爾經濟學獎。1970年12月11日,薩繆爾森到瑞典斯德哥爾摩領獎,這便是他的獲獎演說。
原文欣賞
我的題目,經濟學,本身提示經濟化或最大化。但是政治經濟學從經濟學故鄉出發已經走了很遠路了。確實隻是在本世紀的最後三分之一,在我自己作為一個學者的一生中,經濟理論才似乎有許多理由說是自己對實務企業家或官員有用。我好像記得上一代的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劍橋大學的A.C.庇古,有一次故意問:誰會想到雇用一名經濟學家來經營一家釀酒廠呢?今天很好,在運籌學和管理經濟學的名義下,我們的最奇特的經濟工具正在被用於政府企業和私人企業。
所以就在我們的豐題的基礎那裏,涉及到最大化。我的老師,約瑟夫?熊彼得走的遠得多。不滿足於隻說經濟學必須求助於倫理學和理性經驗研究,熊彼得提出引人注口的論點,人作為一個能作係統經驗歸納的倫理動物操作的能力,本身是達爾文的生存競爭的直接產物。正和人的拇指在謀生競爭中進化——以對付他的經濟問題——一樣,人腦也在對經濟問題作出反應中進化。走在民族學中康拉德?勞倫茲和尼古拉斯?丁伯根最近發現之前四十年,這是一個相當突出的灼見。如果超過僅僅提一提熊彼得在創建經濟計量學新主題時闡明的進一步見解,會使我離開現在的題日。他說過,物理學家或其他自然科學家研究數量是在主題的相當晚和複雜的階段。這樣說,因為研究人員有定量方法可用,更要歸功於伽裏略和牛頓的追隨者們采用了數學方法。但在經濟學中,熊彼得說,題材本身是以定量形式出現的:取消價格和物物交換比例的數字,留給你的就沒有什麼東兩了。會計沒有從算術得到什麼好處;它就是算術——據熊彼得說,早期的算術就是會計,正好像早期的幾何就是測最一樣。
我必須不給你們留下這樣的印象,分析經濟學討論主要與提供職業手冊給實務決策人有關的最大化原理。甚至回到上一代,在經濟學有資格聲稱自己對實務家有用之前,我們經濟學家已在研究最大值和最小值。1890年以後的四十年中主要著作,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不少討論在最大淨利潤之點的最優產出。並且在馬歇爾以前很長時間,A.A.古諾在1838年的經典著作《財富理論的數學原理研究》,使微分法在最大利潤的產出的研究中起作用。成本最小化的考慮追溯到遠超過一個世紀以前,至少追溯到馮屠能的邊際生產率觀念。
這些日子裏,談論同一性危機是時髦的。人們不要犯歸咎愛德華?吉朋在寫《羅馬帝國衰亡史》時的錯誤。據說吉朋有時把他自己和羅馬帝國混同起來。我知道在這些日子的舞台劇中——並且這時我應該補充,在量子力學的理論中——觀眾和演員之間,觀察的科學家和被觀察的豚鼠或原子之間的區別常常變得模糊了。由於我將聯係自然科學中最大原理的作用討論,一個下落蘋果的沿垂線軌跡和一個運動的行星的橢圓軌道可能用一個能求解的規劃問題的最優解來描述。但是沒有人會墮入感情誤置的逆形式,而認為蘋果或行星有選擇自由並且自覺地有意識最小化。,不過,如果說伽裏略的球滾下傾斜平麵似乎為了使行動積分最小,或使漢彌登積分最小,確實證明對急於得出自然界的可預測規律的觀察物理學家們有用。科學家們發現,能夠把行為的實證描述聯係到一個最大化問題的解是有用的,用處是什麼?那是我自己早期的許多工作的對象。從我的第一批談顯示的偏好的論文那時開始,一直到完成《經濟分析基礎》,我發現這是一個迷人的題目。科學家和家庭主婦一樣,發現他的工作實際上永遠做不完。正在最近幾星期中,我一直研究了解隨機投機價格的很困難的問題——例如,在倫敦和紐約交易所裏可可的價格如何波動。在麵對一個無法對付的非線性差分等式和不等式係統的時候,我對在數學文獻中能找到甚至對存在一個解的證明絕望了。但是一閃念間,問題突然變為能解了,其時我從多少層記憶中挖出一條,我的實證描述關係武可以解釋為一個良好定義的最大問題的必要和充分條件。但是,如果我給你們一個印象,最大原理的價值僅僅作為不能無所不知的分析家的一根方便的拐杖,我就走在我的故事的前麵了。
70年前,諾貝爾基金初次成立的時候,恩斯特馬赫的方法論見解曾享有它們現在不再有的聲譽。你們將記住,馬赫說過,科學家尋求的是對自然界的一種經濟的描述。關於這一點,他並不是說,商人的航海需要命令牛頓的世界體係必須誕生。他的意思毋寧說是好的解釋是一個易於記憶的簡單解釋和適合許多不同觀察事實的解釋。用毛帕求斯的自然神論見解,自然規律是一個簡單目的論目的的實現,來說明這一點,會是一個占朋式的錯誤。馬赫不是說,自然界是一位經濟學家;他說的是,形成觀察經驗現象規律的科學家,基本上是一位經濟學家或經濟家。
不過,我必須指出,我們這樣說幾乎由於重合,這些不同的作用是密切相關的。物理學家如果能用一個最大原理形成觀察的規律,他常常得到一個更好的、更經濟的自然界的描述。經濟學家常常能用同一種方法得到一個更好的、更經濟的經濟行為的描述。
作品賞析
演說伊始,薩繆爾森就點出了主題:經濟學,本身提示經濟化和最大化。換句話說就是,經濟學研究的是人的行為,是理性人的利益最大化行為。他指出,在現實生活中,完全可以用某個最大(最小)化問題的解,來闡述人類的許多經濟行為。薩繆爾森在這篇演講中談到了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曆,他在倫敦和紐約的交易所裏研究商品價格是如何波動的, 一開始毫尤頭緒,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但是一閃念聞問題突然變為能解了,突然悟到交易所裏商品價格市政描述可以解釋為一個良好定義的最大問題的必要和充分條件。這次經曆的加入,讓演講馬上變得生動起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演說有很高的學術性,通常情況下,一般聽眾是難以聽懂其中蘊含的深義,然而,薩繆爾森卻做到了用簡單、樸實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述經濟學中某個根本性的問題。
經營必須以用戶為中心
演講者
科特勒(1931年~),美國著名營銷學家,營銷學之父。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研充生院國際營銷學終身教授。曾獲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對美國4O年來經濟發展的觀察和研究中,科特勒成就了完整的營銷理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知名企業家。他著述甚豐,其中《營銷管理》一書更是被奉為營銷學的聖經,此外還有多部著作被采用為教科書。
演講背景
為了促進營銷學研究的發展和在實踐中的正確應用,中國企業界和學界展開了廣泛的國際交流。在這樣的背景下營銷學大師科特勒來到中國,通過這次演講闡述了他的營銷理念。
原文欣賞
從中國曆史上看,我發現中國社會階層中,最高一層是學者,即中國人所說的士,最低層則是商人。當然,這隻是在過去。現在時代變了,中國也希望商人能壯大起來,為社會作出貢獻,而學者們則為他們出謀劃策。
中國發展經濟,市場營銷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現在,我想以市場營銷學者的身份來談談這方麵的問題。
許多人並不了解市場營銷,他們認為營銷就是努力推銷已生產出的產品,而實際上,市場營銷的新觀念卻是生產那些能夠賣出去的產品。所以我們應當把市場營銷與推銷區別開來。市場營銷是一個含義更廣的概念,在你還沒有生產…什麼產品之前,它已經開始了。生產什麼產品是一個市場營銷問題,即:如何設計產品?……顧客在購買一種產品時,他們的實際需要是什麼?想得到什麼利益?這些問題,都要通過營銷調研來解決,在產品生產出來之後,我們要開展促銷活動和推銷活動;產品售出之後還要考慮服務問題。因此,市場營銷活動是沒有止境的,在產品投產之前,市場營銷已經開始,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以及在售出之後,我們還要確定顧客是否已得到滿足。市場營銷的目的是滿足人類需要。人類需要是到處可見的,可通過各種不同方式來滿足。市場營銷所采取的方式是使產品具有吸引力,定價合理,使買主感到滿意。這就是我們對市場營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