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3 / 3)

我確信,如果我沒有被蘋果公司炒魷魚的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這是苦藥,可是我想,病人是需要它的。有時生活對你的沉重打擊讓你措手不及,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我之所以能夠一直前進,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喜歡我所做的事情。你要去發現你所喜愛的,這點對你的工作是如此,對你的愛人也同樣如此。你的工作將占據你生命中的很大一塊,創造偉業的唯一辦法就是去熱愛你所做的事情。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麼就繼續尋找,不要停頓,依靠心靈的力量,當找到它的時候你會知道你找到了,而且,正如其他所有偉大的事業一樣,它也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好。因此,繼續尋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頓。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有關死亡的。

我17歲的時候,讀到如下的話:如果你把每天都看做是最後一天來過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這麼做肯定是對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在過去的三十三年裏,每天早上我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做我今天打算耍做的事情嗎?如果一段時間內每天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我知道我需要做出改變。

記住自己很快就要死去,這是我所遇到的最重要的工具,它能幫助我做出生命的重大抉擇。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情、所有外在的期望、所有的尊嚴、所有對於尷尬或失敗的恐懼,在麵對死亡的時候就都煙消雲散了,隻留下真正重要的事情。記住你很快就要死去,能夠使你避免陷入認為自己會遭受損失的心理誤區。據我所知,這是最好的辦法了。你已經是赤條條無牽掛了,沒有理由不聽從自己的內心。

大約一年以前,我被診斷出患有癌症。我是早上7點半做的掃描,結果清楚顯示我的胰腺上有一個腫瘤。我當時連胰腺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這種癌症屬於那種幾乎無法治愈的,不要指望能夠活過三到六個月。我的醫生建議我心家安排後事,這話隱含的意思就是讓我做好死亡的準備。它意味著你要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告訴他們你本打算在以後十年告訴他們的話。它意味著要確保對一切都要守口如瓶,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盡可能輕鬆地麵對。它意味著和這世界說拜拜。

那天我一直遭受這個診斷結果的折磨。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活組織切片檢查,他們在我的喉嚨下麵插入了一個內診鏡,穿過我的胃,到達我的腸子,插了一根針到我的胰腺,從腫瘤中取出了一砦絀胞。我還比較鎮靜,不過我妻子,她當時也在,告訴我說,當他們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時候,醫生們叫喊起來,因為證明那是一種少見的胰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愈。我接受了手術,現在我一切正常。

這是我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我希望這也是我以後幾十年內離死亡最近的一次。經曆過這件事之後,比起死亡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有用但純粹是思維概念的時候,現在我可以更加肯定地告訴你們:沒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不會為了要去那裏而想去死。死亡仍然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目的地,沒人能逃脫。事實如此,因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中唯一最好的創造了,它是改變生命的手段,它除舊布新。現在,你是新人,不過要不了多久,你就會逐漸成為老人,被清除出去。很抱歉,是這樣的具有戲劇性,不過,這真的是事實。

你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不要浪費時間去過別人的生活。不要被教條所羈絆,這樣你就是在根據別人思考的結果來生活。不要讓其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了你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聽從你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它們總會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人,其他一切事情都是次要的。

當我年輕的時候,有本令人感到驚奇的出版物《全球目錄》,它是我們那一代人奉為經典的書之一。它是由一個叫做斯圖亞特?博蘭德的人創辦的,在門羅公園,離這兒不遠。博蘭德用他的詩意格調使這本雜誌煥發生機。這是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在個人電腦和台式印刷係統出現之前,因此這個出版物全部都是用打字機、剪刀、寶麗來製作的。它有點像紙質的google,不過是在google出現前的35年。它是理想主義的,充滿著整潔的圖案和卓越的觀念。

斯圖亞特和他的團隊出版了幾期《全球目錄》,當刊物壽終正寢的時候,他們出版了最後一期。那是在70年代中期,那時我正處在你們現在這個年齡。在他們最後一期刊物的封底上有一幅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如果你勇於冒險你會在這種路上招手搭便車。照片下麵印著這些話: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心,這是他們停止活動時的告別詞。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心,我一直都希望能做到這樣。現存,當你們作為畢業生重新開始新生活的時候,我祝願你們能做到這樣。

保持求知欲,保持赤了心。

謝謝大家!

作品賞析

本篇演講是由三個故事組成的,這種別開生麵的演講激起了聽眾的興趣,同時也讓演講本身變得更具生動性和趣味性。這些故事都是蘊涵哲理的,在每一個故事結束之後,喬布斯都會作一個簡單的總結,這讓學生們有了更明確的聽講目標。第一個故事講他被迫輟學,第二故事是他被炒魷魚——自己奮鬥一一回歸公司的一連串經曆,第三個故事是他與病魔鬥爭。他都挺過來了,而且生活得很幸福,他是怎樣做到的呢?靠的是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之心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說服聽眾讚同自己的觀點是明智的,這也是這篇演講的成功之處。

風險與效益通常是並存的

演講者

菲利浦?凱德威,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出生於普通家庭,大學畢業後加入福特汽車公司。l970年代進入福特汽車最高管理層,與亨利?福特二世、艾柯卡組成最高三人組。1980年3月,出任福特汽車公司的CEO。當時,福特汽車公司陷八嚴重的危機,管理混亂,財務上出現了高達14億美元的巨額虧損。凱德威上任後,以極其審慎的管理給公司帶來轉機,使公司贏利能力不斷加強。

演講背景

福特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勇於創新、敢冒風險。20世紀80年代初,福特公司由於舊的經營管理體製的弊端陷入困境。菲利浦凱德威作為總裁,發表了這次演講。

原文欣賞

事實上,風險與效益通常是並存的。探查、實驗、冒險和創新都隱含著風險,也正是人類發展臻於成功境界的首要推進力。

整個社會體係也是如此,為求得進步,它也必須勇丁嚐試,承擔風險。

假若前人缺乏冒險精神,今天就不會有電源、激光光束、飛機、人造衛星,也沒有盤尼西林和汽車……成千上萬的成果將不可能存在。

試想,如果人們完全針對電力可能造成的人體傷害來看事情,那麼公元1882年於紐約建造的第一座發電廠根本不可能會存在。如果有人極力倡言電擊的損傷性,今天我們隻有借著燭光視物的份了,可是我們知道,燭火也可能引發火災呀!

因此,社會勢必需要承擔更多必要的風險。近些年來,為降低各種風險率,製定了許多強製的法規。當然,保護消費產品、清掃壞境和維護全民健康是正確之途。然而,若是實施過甚,塑造成為一個沒有冒險的世界,我們必將麵臨重重危機。

譬如,堅決反對改造和資源開發的環境保護豐義必然嚴重威脅到經濟體製的生機。憑借著社會生態學之名,因而使得國家未能完全發展,同時也增加了石油、煤礦開采、輸油管和煉油廠建造的成本。

更有甚者,各政府官員致力於根絕各項事務的風險率,使得社會愈發趨於窒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引證科羅拉多卅立大學所做的統計數字,全美出產的漢堡包食品必須遵循總計41000條聯邦和州立規章、200條法令。我不清楚大家的看法如何,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我所吃的漢堡包不要摻雜太多的政府因素在內。

當然,意欲將風險率降至零指數的政策勢必與現實真相相抵觸。它必然要枯竭創造力,杜絕創新並徹底破壞現有的企業機械裝置,方能達到目的。

作品賞析

這篇演講雖然簡短,但是卻非常精辟地論述了風險的性質,以及人們對待風險的不同態度會帶來什麼樣結果。一開始,凱德威就強調了風險的作用,假若前人缺乏冒險精神,今天就不會有電源、激光光束、飛機、人造衛星,也沒有盤尼西林和汽車……成千上萬的成果將不可能存在。由此得出社會勢必需要更多必要的風險的結論。隨後指出,當前社會有過度防範風險的傾向,假若這樣的防範風險的法律過度實施,那麼世界將會麵臨重重危機。為此,凱德威還列舉了兩個事例來證實自己的觀點。演講有理有據,旁征博引,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可讀性。

成功3Q

演講者

李嘉誠,香港著名企業家,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28年,李嘉誠生於廣東潮州,抗日戰爭時期,潮州遭到日本人的侵略,11歲隨家人流落香港,13歲便輟學工作,20歲就當上了一家玩具製造公司的總經理,22歲創辦了長江塑膠廠, 30歲,投資房地產。

1979年,李嘉誠收購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成為第一個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2010年7月30日,竟購法國電力集團旗下部分英國電網業務。

李嘉誠,曾獲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被比利時國王封為勳爵,一生熱衷於公益事業,捐贈過大量資金在教育和其他事業上。

演講背景

在少年時代,李嘉誠曆盡艱辛,深知那些無助的人多麼需要幫助。1980年,他創立李嘉誠基金會,以推動建立‘奉獻文化’及培養創意、承擔和町持續發展的精神為宗旨。李嘉誠基金會成立後,對教育、醫療、文化及公益事業支持的款額約110億港元。2001年,李嘉誠捐贈一億港元給香港理工大學。1月24口,他應邀出席香港理工大學李嘉誠樓命名典禮,並發表了這篇題為《成功3Q》的演講。

原文欣賞

今天很高必在這裏與各位聚首一堂,理工大學在胡應汀主席、校董會同人和淵宗光校長領導下,成功地為香港的高等教育肩負重要的使命。理大曆史悠久,她前身是培養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才的理工學院,是中小型企業的搖籃,很多畢業生亦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她對香港的成長,實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本人能為理工大學的發展盡一份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承大學方麵以本人名字為這座宏偉的大樓命名,謹表謝意。

你們可能不知道,當我為令天講話定題的時候,同事們馬上議論紛紛,不同的分析論點按踵而來。有些蛻光是3Q是不準確的,5Q比較切實,有些說無限Q(mq)才是絕對概括,老實說我並非學者,今天也不是作學術報告,我所知的都是從書本及雜誌吸收而來,但我的知識及見解卻是自己的經驗和觀察所累積。究竟成功人生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程式?

每個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遠的夢想,分別在於是否有能力實現這些夢想,當夢想成真的時候,能否存成功的台階上更知進取?當夢境破滅、無力取勝、無能力轉敗為勝時,能否被套在自命不凡的枷鎖裏?抑或會跌進萬念俱灰無所期待的沮喪之中?再有學識再成功的人,也要抵禦命運的寒風,雖然我在事業發展方麵?直比較順利,但和大家一樣,無論我喜歡或不喜歡,我也有達不到的夢想、做不到的事,說不出的話,有憤怒、有不滿、傷心的時候,我亦會流下眼淚。

人生是一個很大、很複雜和常變的課題,我們用分析,運算、邏輯理性的智商(TQ)解決諸多的問題;用理解和自我控製的情緒智商(EQ)去麵對問題;用追求卓越、價值擴激發自強的心靈智商(SQ)去超越問題。在這個人經曆中,對此3Q的不斷提升是必要的。IQ、EQ、SQ皆重要:學術專業的知識,使我們有能力去馳騁於社會各行各業中;對自己及他人環境的了解,能發揮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心,加強家庭、學校,機構的團隊精神;慎思明辨的心靈能力驅使我們對意義和價值的追求,促動創造精神,把經驗轉化成智慧,在順境和逆境之中從容前進。

今日全球經濟明顯欠佳,平常生活中經曆的所有挫折,均顯得更加沉重,遺憾的是在經濟轉型中,並沒有即時顯效的靈丹妙藥,亦沒有人可以向你保證說所麵對的問題會持續多久。隻有睿智的人洞悉到今天不是昨天,知道要承擔無可逆轉的改變,盡管今天沒有破譯的方法,他們也不會凝固於痛苦與自我折磨之中,不會廳廳計較麵對,思考及衝破問題,是構成豐盛人生的重要環節,及為人生累積最有價值的財富。即使處境可能不會因自己的主觀努力或意誌轉移,但他們早已戰勝生活的苦澀,為轉危為機做好一切準備。

各位朋友,世人都想有一本成功的秘籍,有些人窮一生精力去找尋這本無字天書,但成功的人,一生都在不斷編製自己的無字天書。今天在這裏希望能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

作品賞析

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但是成功是不是真的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程式呢?李嘉誠坦率地給出了自己的經驗:用分析、運算、邏輯理性的智商(IQ)解決諸多的問題;用理解和自我控製的情緒智商(EQ)去麵對問題;用追求卓越、價值擴激發自強的心靈智商(SQ)去超越問題。此後,他用簡潔明了的話概括了自己對成功秘笈的理解:世人都想有一本成功的秘籍,有些人窮一生精力去找尋這本無字天書,但成功的人,一生都在不斷編製自己的無字天書。演講結束,李嘉誠也對自己之前的提問作出了回答,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成功模式,要在行動中尋找它,而不是找到之後才行動。

這篇演講但平實中蘊含著激情和鼓勵,雖然簡短,卻讓人受益匪淺。相信讀完它之後,你會對成功的秘訣有一個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