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9月5日,美國探險家、海軍上將羅伯特·埃德溫·彼利向全世界宣布,他於1909年4月6日踏上了北極點,在那萬年冰峰上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北極點被人類征服了!
羅伯特·埃德溫·彼利對北極探險的迷戀以及他的決心和意誌是其他人無法相比的。他花費了23年的時間,先後共進行了7次極地探險,但都未能如願以償。直到年屆六旬,仍然鬥誌不減,終於在第8次探險途中登上了北極點,為此他犧牲了健康,放棄了財富,失去了大部分手指和腳趾,甚至喪失了健全的心智,終於成為了抵達北極的第一人。
北極光下的夢
幾個世紀以來,探險家們冒著嚴寒,在冰山出沒的北極地區航行,目的是探尋傳說中的西北航線。人們相信,這條商業航線穿過加拿大的北冰洋島嶼,將大西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
據記載,1607年英國傳奇般的水手亨利·哈得遜在探尋這條航線時,試圖到達世界的頂點--北極點。盡管那次他失敗了,但他還是到達了斯匹次卑爾根。這個記錄直到1773年才被英國皇家海軍的康斯坦丁·菲普斯上尉打破,他在北冰洋大片浮冰群上艱難前行,設法使自己的船隻又向北推進了幾千米,打破了哈得遜的記錄。
直到18世紀末,人們還是沒有找到西北航線,但這時北極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特別是英國征服者開始認識到,北極作為一個重要的象征和戰略目標將可提高國家的威望。因此,在1826年,一名有過三次探尋西北航線失敗經曆的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威廉·愛德華·帕裏上尉,率領一支25人的隊伍駛向冰山區。這是一次短暫而又艱辛的探險,光滑而又堅實的冰山世界,在夏日陽光的照射下正在慢慢融化、斷裂。那些冰就好像是一種有生命的東西,變化莫測,在旅行者的腳下不停地變化、移動,盡管他們離開目的地已走了約1574千米,但實際上,這支隊伍隻是在出發點以北的286千米的地方。
1845年,英國60歲的約翰·富蘭克林爵士率領134名海員和兩艘巨艦又駛入加拿大北極地區。但不幸的是這兩艘軍艦連同艦上所有的水手都失蹤了。為了獲得約翰爵士的蹤跡,英國又設立了一個新的獎項,無論是誰,隻要能提供與這位失蹤的英國人和他的船員有關的任何消息,都將獲得巨額酬金。在以後的將近20年中,英國不斷地派遣船隻到北極尋找失蹤的探險者,美國的探險隊也加入了搜尋的行列。可北極仍在發生著新的不幸,人們在那裏找到許多救援者的屍體,但沒有人找到富蘭克林。直到1859年,人們才發現了富蘭克林探險隊的一些遺物(包括兩具遺骨)散布在荒涼的威廉王島海灘上,由此看來富蘭克林最後一次探險是災難性的,這也是英國在北極探險中遭遇的最大不幸。當富蘭克林及其探險隊的遇難已成為肯定的事實後,大不列顛逐漸退出了北極探險。
北極雖然吞噬了眾多英國船隻和英國人的生命,但他們還是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以前未被彙入地圖的北極南部大部分地區被救援人員繪入海圖,而且他們的搜尋活動也積累了很多在北極地區探險和生存的實踐經驗。使後來那些有意去北極探險的人都了解到征服北極冰山世界需要克服什麼樣的障礙。
1875年,英國的最後一次北極探險失敗。英國人將在冰山世界探險的機會留給了其他國家的人們。
榮譽和北極
1856年5月6日,羅伯特·埃德溫·彼利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叫做克雷森的小鎮,父親是查爾斯·彼利,母親是瑪麗·彼利。
小彼利從來沒有機會去了解父親,在他兩歲半時父親死於肺炎。從此母親和她唯一的兒子相依為命。母親過於溺愛孩子,甚至在彼利成為一名冒險家和荒涼危險的北極探險幸存者時依然如此。9歲時,彼利被送到緬因州托普瑟姆的一所寄宿學校。在學校裏他是一名模範學生,也是一個古怪不知足的人,雖然寄宿,但和大部分同學都保持距離,顯得有些鬱鬱寡歡。他喜愛穿越森林做遠距離徒步探險,把業餘時間花在製作動物標本和在白山山脈以及卡斯科灣附近做徒步旅行上。
1873年,彼利被緬因州不倫瑞克收費昂貴的鮑登大學錄取。他和生病的母親一起搬進校外的一套公寓。彼利在鮑登大學的這些年是美好的。在這段時期,羅伯特·彼利的夢想開始了--榮譽和北極,它們最終支配了他的生活方式。
19世紀末,一名年輕的美國人為了追求榮譽和冒險而關注北極,在那個年代,把北極作為獲得榮譽和冒險的階梯是不足為奇的。當時,不斷地有人到北極探險,探險者驚心動魄的英雄故事充斥著那個時代的報紙和書籍。那些作品中最出色的也許是伊萊沙·肯特·凱恩的《北極探險》,該書於1857年出版。彼利還是小男孩的時候就讀過這部作品,許多年後仍然記得這是一部“精彩的書”。
緊接著,俄亥俄州的小報出版商查爾斯·弗朗西斯·霍爾也卷入了北極探險熱潮。他辭別妻子和孩子到紐約,獨自搭上一艘捕鯨船去了北極。就這樣,一次為時9年的史無前例的北極探險開始了。霍爾第一次去北極時,羅伯特·彼利才4歲,彼利後來研究了許多關於以前的北極探險家的材料,但霍爾希望渺茫的北極之行對他的北極生涯影響最大。
初試牛刀
羅伯特·彼利從鮑登大學畢業後獲得土木工程學學位,隨後和母親移居到緬因州的弗賴伊伯格鎮。小小的鎮上基本不需要土木工程師,彼利隻好製作和出售鳥類標本。
1879年,23歲的彼利被美國國會的海岸勘測大樓所錄用。盡管他還過著體麵的生活,但不久就厭煩了這樣的生活。1881年他不顧母親的反對,以土木工程師的身份向美國海軍的一個委員會提出求職申請,這改變了他一生的生活,使他向著長期的夢想邁進。1882年,他被安排在佛羅裏達州基韋斯特的美國海軍站工作。他為海軍站建造了一個新的碼頭。在碼頭工作期間,彼利開始向約瑟芬·迪比奇表達愛慕之情,她是史密森研究所一位教授的女兒,他們第一次相遇是在華盛頓的一次舞會上。不久後,彼利和約瑟芬就訂了婚。
1885年,彼利被委派新的任務,為擬議中的橫貫尼加拉瓜、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運河進行地質勘測。在尼加拉瓜酷熱的散發著惡臭的茂密叢林裏,彼利的耐力、智謀和領導才幹第一次經受了考驗,他出色地完成了這項任務。雖然他在美國海軍中獲得很大成功,但是彼利一直沒有放棄他的北極夢。
1886年夏季,彼利告假離開海軍,從母親那裏借錢預訂了一張開往戈德豪恩的捕鯨船船票,戈德豪恩是丹麥在格陵蘭島附近迪斯科島上的一小塊殖民地。在那兒彼利結識了同樣熱衷於北極探險的戴恩·克裏斯蒂安·邁加德。彼利和邁加德買了雪橇、狗和其他的物資後就急切地向格陵蘭島的冰帽進發。對於彼利的第一次探險,北極給予了友好的接待,他向島內行進了約160千米,並登上海拔約2293米高的圓錐形冰帽,打破了以往的探險家在格陵蘭島創下的距離和高度紀錄。
彼利回國後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他已被短暫的北極探險所吸引。1887年2月,他在給母親的信中這樣寫道:“我最近的旅行使我在世人麵前贏得了聲譽和地位……下一個冬季,我將成為首都最高貴的社交圈子裏的顯要人物……記住,媽媽,我必須獲得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