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險而狂
彼利目前仍然是美國海軍的一名上尉, 1887年初,彼利被指派負責尼加拉瓜運河的全部勘測項目。這項工作給彼利帶來了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幸運的機遇。
彼利在離開華盛頓特區前往尼加拉瓜前夕,為買頂太陽帽而拜訪了男子用品商B·H·斯坦梅茨和桑斯,彼利無意間對店主提起他正在物色一個貼身男仆陪同他一起去中美洲。隨之店主把他的店員馬修·漢森推薦給彼利。
21歲的漢森給彼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盡管他很年輕,但是他有著豐富的航海經驗和冒險經曆,這個人成為了彼利北極探險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人物。
1887年底,彼利作為運河勘探的現場領導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1888年8月,他回到了華盛頓。8月11日,彼利和約瑟芬·迪比奇結婚,之後和新娘在新澤西州度假。然而甜蜜的假期被弗裏德耶夫·南森這個名字打斷了。南森是一名優秀的挪威探險家,那年夏天,他成功地翻越了格陵蘭島冰帽,完成了彼利渴望完成的功績。彼利怒氣衝天,他認為北極應該是“他的”。此後,彼利的爭強好勝發展成為了妒忌和偏激。
1891年夏天,彼利再次從海軍爭取到假期並準備返回北極。這次,他將作為一支頗具規模的探險隊的領導前往。他得到了很多讚助商的資助,美國地理學會、布魯克林學會、費城自然科學研究院共同籌集了1萬美元的資金,組建了一條裝備充足的“風箏”號供探險隊使用,同彼利一起航行的還有鳥類學家蘭頓·吉布森、地質學家約翰·M·弗爾霍夫、挪威滑雪能手埃溫德·阿斯特魯普、馬修·漢森、年輕的紐約內科醫生A·弗雷德裏克·庫克和彼利的妻子約瑟芬。
這次航行對於彼利來說是不幸的,他的腿被“風箏”號的鐵質舵柄弄斷了。當船到達目的地格陵蘭島西海岸的麥考密克灣時,彼利被捆在一塊木板上狼狽地抬上了岸。不久,他在庫克醫生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又可以活動自如了。
整個夏秋季節他們都在距薩賓角約128千米的地方建立他們的大本營。為了春季翻越格陵蘭島的冰帽,彼利派出了雪橇小組預先沿著向北的路線貯藏物資。
漫長的北極黑夜降臨在麥考密克灣。彼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借助燭光繪製地圖和製訂計劃。他明智地從北極峽穀帶回一名愛斯基摩人做男仆,還詳細地向北極土著人詢問關於狩獵、出行和保暖的方法。漢森和那名愛斯基摩男仆關係很好,形成了持續數十年的友誼。到春季時,漢森已經掌握了他們的方法,他在建造圓頂小屋、狩獵和驅趕狗隊方麵已經十分熟練。
終於,春天來臨了。1892年5月3日,彼利和阿斯特魯普、庫克、吉布森一起向北進發,準備越過格陵蘭冰帽到島的東北角,去那些還沒有被探索到的地方。當他們行進了約209千米的時候,到達了洪堡冰川的源頭。彼利按照計劃,讓庫克和吉布森返回營地,而他和阿斯特魯普繼續探險,它將使彼利跨入最有成就的北極探險家的行列。
兩人用了6周的時間前進了800多千米,到達冰帽的東北邊沿,即今天的肯尼迪灣。所帶的食品都吃光了,彼利和阿斯特魯普不願繼續再往前走了,他們打算在冬天到來之前就返回營地。返回的途中是非常艱苦的,彼利第一次真正了解了北極的殘酷無情,為了獲得充足的食物,他們獵取麝牛,和狗一起分享新鮮的、血淋淋的生麝牛肉。經過800多千米的艱苦跋涉,他們終於在8月底回到了大本營。
然而這支幸運的探險隊沒能逃脫在北極遭受損失的厄運。年輕的地質學家約翰·弗爾霍夫在一次遠足勘測中再也沒有返回營地,因此,“風箏”號在返航時少了一名乘客。
彼利回到美國,他比以往更加確信北極就是他的生命。這位為北極而著迷的探險家剛回到祖國就又開始為籌備下一次探險活動製訂計劃。為了籌集資金他到處巡回演講,演講很轟動,總共用了103天的時間進行了165場演講,每場收入2000美元。從這次巡回演講獲得的基金,足夠彼利再租一條船和再次裝備一支探險隊伍。
1893年7月,彼利搭乘“獵鷹”號和漢森、阿斯特魯普、懷孕的約瑟芬及9名新的誌願者,再次駛向格陵蘭島。“獵鷹”號載著他們到達鮑多因灣,在那裏建立了大本營。彼利打算從這裏再次穿越冰帽,對格陵蘭島西北地區進行探險。
9月12日,約瑟芬為彼利生下第一個孩子。他們給她起名叫瑪麗·阿尼姑托·彼利,阿尼姑托是因紐特語“雪孩”的意思。這個剛出生的孩子很招他們的喜愛,特別是愛斯基摩人。可是孩子出生不久,他們便遭受一場大難,萬聖節前夕,一塊巨大的浮冰衝毀了鮑多因冰川附近的冰麵,淹沒了營地,衝毀了他們的設備,並且卷走了日漸減少的物資。
1894年3月,彼利試圖再次跨越冰帽時遇到了北極風暴,氣溫驟降到零下60?埃潛黃確禱賾亍?月,當“獵鷹”號準備回國時,彼利告訴妻子,他將在這裏再待一年,隻有具備有常人難以具備的勇氣才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
1895年4月,在忠實的漢森、6名因紐特人和60條狗的陪同下,彼利開始再一次穿越“偉大冰原”。這次彼利仍沒有到達北冰洋,同年6月25日,他們淒慘地回到了鮑多因灣。
1895年,彼利回到美國。他的媽媽寫信對他的歸來表示歡迎,而且叮囑他要樂觀地看待自己的未來,許多人都曾失敗過。
其實這是彼利最不願意聽到的叮囑。他認為這像是在嘲諷他。盡管這次他從冰原帶回了3塊大隕石和6個活生生的因紐特人,並因此而獲得巨大的收益和知名度,但彼利還是認為自己是冰原冒險的失敗者之一,因為他還未曾到達過極點。
每次回來他都在為下一次探險籌備資金,這次也不例外,他希望得到捐助和懇請海軍準以長假的煩瑣活動又開始了。此時,彼利已年近40,令他驚愕的是,他唯一真正敬畏的探險家,弗裏德耶夫·南森,又一次探險於北極地區。
彼利專門為這次探險設計和製造了一艘北極船,取名“向風”號。彼利的“向風”號是專為製服冰原而造。船隻是一艘裝甲蒸汽船,裝有當時工藝水平最高的超強發動機。彼利打算用這隻船抵達格陵蘭最北端,並在那裏建立一個永久性基地。
彼利似乎認為這是他的最後一次探險,因此以極大的熱情進行著準備工作。他還向家人、朋友和支持者表明:這一次他將在北極長期停留,直到抵達極點。如果不能完成這一目標,他就不會回來。
1898年,彼利順利地獲得了財政支持和5年的假期。然而命運似乎又在與他作對,英格蘭造船工人的罷工耽擱了“向風”號上最重要的新發動機的安裝。而且更令他沮喪的是有消息說挪威人正計劃重返北極,他認為這會破壞他的計劃。
1898年春,彼利終於可以駕駛他的“向風”號北上了。同年12月,船隻被凍牢在凱恩·貝森地區的冰麵上,彼利當機立斷,棄船而行。他帶上漢森和4個因紐特人以及雪橇、小船和l00天的食物,直奔北極點。27隻狗拖著兩架雪橇和小船,在一望無際的冰原上疾馳,企望不久就可大功告成。然而好景不長,他們很快就陷入了由無數冰脊組成的迷宮,一堆堆冰礫布滿了冰脊之間的通道,雪橇經常翻車,有時還得抬著它們翻越冰包,有時得幫著狗拉雪橇,所以人都十分疲憊。他們經常在滑行中睡著,他們汗濕的衣服在晚上便被凍凝成冰,猶如鐵甲,舉手挪步間便畢剝作響,凍硬的袖口在手腕上磨出深深的血口子。更為糟糕的是,他們每天都向前跑幾千米,但到晚上對照星圖一測量,發現仍在原來的位置上。原來他們像是踏在一個巨大的轉磨上,他們拚命地向北跑,而浮冰卻不斷地向南移,於是他們便成了原地不動。這些一向善於利用自然力的探險家,忽然發現了自然力的偉大和人力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