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姆斯特朗(1 / 3)

1961年4月12日,發生了一件令美國人惱怒的事: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這是繼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之後,美國的又一次“奇恥大辱”!為了迎接蘇聯人的太空挑戰,美國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重振昔日科技和軍事領先的雄風。

對此,原本不太重視航天發展的肯尼迪總統立即要求有關部門著手研究美國在航天領域擊敗蘇聯的行動方案,並向全世界宣布:“美國最終將第一個登上月球。”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總統在題為“國家緊急需要”的特別谘文中,提出“在10年內將美國人送上月球,並保證其安全返回”……“整個國家的威望在此一舉”。於是,轟轟烈烈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開始了。

“阿波羅”登月計劃

在古今中外的神話和傳說中,人類圍繞著飛天發揮了天才的想象力。這些世代相傳的傳說蘊涵了人類對飛天的向往。中國古代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傳說就說明了登月已是人類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願望。正是這些美好的夢想,激勵和啟迪著一代代後人為之而奮鬥。

1958年,蘇聯因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而震驚世界;又於1961年4月12日,更是將一名宇航員送上了地球軌道,這是人類曆史上的重大突破,也證明人類能夠戰勝地球引力而衝出大氣層進入太空。蘇聯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深刺激了技術力量同樣雄厚的美國,美國人不願甘拜下風,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太空領域的競爭由此拉開了序幕。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的許多軍事和研究部門開始了載人航天所需的各種技術研究工作,提出大量的論證報告和方案,但由於缺乏整體規劃,使得局麵混亂,沒有形成可執行的方案,這種狀況直到1958年才得以轉變。

1958年美國製定出太空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太空研究的計劃、方向和目標,並於當年的10月1日成立了新的機構--國家航空航天局。之後,組建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約翰遜航天中心和太空飛行器中心。從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為人類航天和太空探險的先鋒。

為打破蘇聯的航天優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馮·布勞恩等火箭專家經過論證,提出了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經過努力能夠達到並且可以超越蘇聯的目標是:載人登月。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登月計劃:“要求在10年內把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麵!”這項任務就是後來以希臘神話中太陽神的名字命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探險計劃。

在之後的日子裏,盡管失敗、事故和來自某些方麵的苛刻批評接連不斷,但美國國民和他們的政府在支持“阿波羅”的計劃上從來沒有動搖過。他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蘇聯人摔倒在月球上”。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世界為之震驚。人們都在關心“阿波羅”計劃能否繼續。然而肯尼迪的繼任者約翰遜則堅定不移地關心和支持“阿波羅”計劃,甚至於當這一計劃連在政治上的收益都被懷疑時也不動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還沒有一項國家政策受到過這樣持久、堅定的支持。

激動人心的一刻

自從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登月計劃之後,美蘇兩國的“空間競賽”驟然升級,兩國都將目標放在載人登月上。

舉世聞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的第三個載人航天計劃,也是規模最大的一項載人航天計劃,從1961年5月開始實施,到1972年12月結束,曆時11年之久,總耗資達255億美元。參加“阿波羅”登月計劃的,除了美國航空航天局宇航中心以外,先後有兩萬多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為發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上天,還專門研製了大型運載火箭“土星”5號。“土星”5號運載火箭,高111米,重2934噸。它是一枚3級火箭,需要4505086升燃料,能產生3375噸的推力。同時還發射了多種探測器收集月球資料,為登月做準備。

“阿波羅”號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和逃逸救生係統四部分組成,飛船重4.5噸左右。指揮艙是航天員在飛行中生活與工作的座艙,整個飛船的控製中心,也是唯一被回收的部分。服務艙裝有發動機、環境控製係統、通信係統等設備。登月艙用於把航天員從月球軌道下降到月球表麵,完成任務後再將他們送回到在月球軌道上運行的指揮艙。飛船在返回地球大氣層之前,會拋掉服務艙和登月艙,僅指揮艙落在海上。

1969年7月16日,麵臨大西洋的第39號A發射台上聳立著“土星”5號火箭,而它的頂端則是即將被送往月球的人類的使者--“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準備升空的三位宇航員:指令長阿姆斯特朗、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和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也都早已被送到98米高的指令艙上。盡管他們三人都是具有宇宙飛行經驗的高手,但這次飛行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飛天的命運如何尚無從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名字和“阿波羅”11號一樣將會永載史冊!

美國時間1969年7月16日上午9時32分,請記住這一曆史時刻!“阿波羅”11號,這個人類飛往月球的特使,踏上了遠征月球之路。

經過26小時44分58秒的飛行,“阿波羅”飛船係統開動主發動機,校正航向開始接近月球軌道。飛行75小時49分50秒後,“阿波羅”飛船到達月球上空4900千米,接到休斯敦飛行指揮中心命令,減速飛行,飛船服務艙發動機逆向噴射,進入了遠月點313千米,近月點113千米的橢圓軌道,此時飛船繞月球一圈隻需2小時。

當飛船開始進入環月軌道時,航天員們便開始緊張地進行登月前的準備工作。指令長阿姆斯特朗、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進入登月艙,登月艙的發動機被點燃與指令艙分離。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駕駛“哥倫比亞”指令艙繼續繞月球軌道飛行。100小時39分52秒,“飛鷹”登月艙向月球表麵減速下降,離月球表麵越來越近。正當宇航員信心十足準備登陸時,突然一個危險信號出現,艙內計算機顯示屏上的黃色的警示燈忽然開始閃爍。“程序警報!”休斯敦地麵控製中心突然接到阿姆斯特朗的口頭報告。幾乎同時,奧爾德林立即檢查出飛船計算機的錯誤代碼,鎮定自若地報告:“1202。”宇航員們不清楚這個代碼的含義,1202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嗎?是繼續著陸還是放棄?兩人焦急地等待地麵控製中心的指示。而此時在休斯敦地麵控製中心,26歲的史蒂夫·貝爾斯成為了大家注目的焦點。

對於身為監控登月艙計算機和導航係統工程師的貝爾斯來說這無疑算是一次極大的挑戰,要不及時采取挽救措施,飛船將會墜毀在月球上。根據規則,“1202”警報代碼是指登月艙的計算機隨時可能會死機。貝爾斯做出了一生中最大膽、或許也是最草率的決定,並通過麥克傳給控製人員:“這個警報不礙事,一切正常。”這意味著降落任務可以繼續執行,這消息鼓舞了心裏打著小鼓的宇航員們。

不久,奧爾德林又報告說計算機報警了:“又出現一次警報,1201!”“這是同一類型的警報,你們繼續實施降落。”貝爾斯沉著地應付著這些不明原因的警報,按照嚴格的操作規範講,這無疑是個大膽而冒險的決定。盡管計算機不停地閃爍著警報燈,可它仍然正常地向宇航員們輸送著飛船的各項飛行參數和高度信息,似乎沒有什麼威脅存在。這種無法解釋的報警原因也許是隨機噪音,也許是軟件中的一個小小的錯誤……但無論如何,我們得承認,是年輕果敢的工程師貝爾斯拯救了人類首次登月的計劃。

登月艙順利地度過了“死亡區間”,下降引擎仍在正常工作。當全體控製人員都開始鬆一口氣時,地麵指令員查理·杜克向“阿波羅”11號發出了一個簡短的提醒:“60秒。”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明白,這是一個不妙的暗示:下降引擎的燃料隻剩下60秒了。每次地麵模擬時都綽綽有餘的燃料怎麼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了問題?“30秒。”杜克又發出了一個警告,站在身後的首席宇航員德凱·斯萊頓輕聲說道:“閉嘴,讓他們著陸。”

接下來,安裝在登陸艙上的太空攝像機傳送回了一幕驚心動魄的畫麵:在離月麵不到30米時,登月艙明顯向前傾斜,並以每小時55千米的速度在月表飛速掠過。休斯敦控製中心的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莫非是飛船失控了?實際上,休斯敦應該對航天局兩位最好的宇航員有足夠的信心,指令長阿姆斯特朗發現窗外要著陸的地方有亂七八糟的石頭,就沒有在預定的地點著陸,而是繼續飛行,尋找平坦的地點著陸。

大約10秒鍾後,也就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3點17分,在休斯敦控製中心,人們終於聽到了尼爾·阿姆斯特朗的聲音:“這裏是靜海,‘飛鷹’號已經著陸。”地麵控製中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喜悅的喊叫聲幾乎湮沒了杜克的答話。“明白,靜海,我們地麵上的人和你們一樣緊張,你們讓這裏的一幫人大驚失色,現在我們終於鬆了一口氣,多謝。”幾秒鍾之後,世界各地的數億人在得知這一消息後都歡呼起來,曆史就這樣被真實地創造出來了。

幾個小時後,阿姆斯特朗做好充分的準備,穿著肥大的宇航服於美國東部夏令時間7月20日22時56分踏上月球表麵。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樣需要勇氣,阿姆斯特朗先是很謹慎地用左腳觸及月麵,當發現左腳陷入月麵很少後,他才鼓起勇氣將右腳踏上月麵。人類留在月麵上的第一個腳印長約32.5厘米,寬約15厘米,還留有清晰的鞋底溝紋。此時這位宇航員說出了一句注定將千古流傳的話:“對我個人來講這是一小步,但對全人類來說是一大步。”19分鍾後,奧爾德林也踏上了月球的表麵,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多麼美麗,多麼壯觀的荒涼!”

月球上的“地球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明亮8倍多,到達月球的宇航員在漆黑的月空中第一次看到如此巨大且發光的星球。兩人很快就學會了地球人不習慣的前進方法--跳躍,他們還隨身帶著電視攝像機,所穿的是帶背包的宇航服,背包內裝有通信和救生係統。由於月球表麵的溫差很大,陽麵溫度達120℃,而陰麵溫度為零下170℃,所以救生係統中裝有調節溫度的空調裝置。

他們在月球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月球的表麵放置了一塊金屬紀念牌,上麵鑲刻著:“1969年7月,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著陸的地方,我們為全人類的和平而來。”隨後又挖取一勺月球土壤樣品,裝入塑料袋,放進褲袋內,以防遇到意外情況空手而歸。

兩位宇航員在月球上共停留了21小時36分,對月球進行了2小時31分的科學探險,采集了22千克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標本,在月球上插了一麵美國國旗,此外還在月麵上放置了一台激光反射器、一台月震儀和一個捕獲太陽風粒子的鋁箔帆。他們還攝製了月球表麵、天空和地球的照片,並且把電視圖像發送回地球,他們甚至還收到了總統尼克鬆打來的祝賀電話!

7月22日下午1時56分,阿姆斯特朗奉命指揮“阿波羅”11號飛船指令艙離開月球軌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7月25日清晨1時50分,“阿波羅”11號飛船指令艙載著三名航天英雄平安降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麵,美國總統尼克鬆親自在航空母艦上歡迎他們凱旋,人類首次登月宣告圓滿結束。

最佳搭檔

現在我們都很清楚首次登月飛行的3名宇航員,他們分別是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和邁克爾·科林斯。

真正是巧合使他們三人成為“阿波羅”號首次登月的人選麼?或許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巧合的事情,他們三人都是1930年出生,都結了婚、有兒女。同時,從技能、品德等各方麵看,他們是所能找到的最理想、最合適的搭檔。

阿姆斯特朗學生時代成績就很優異,上中學時還替生病的老師代過課。16歲時,在他還沒拿到汽車駕照的時候便拿到了飛機駕駛執照,並以優異的成績和超群的飛行技能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的噴氣式飛機駕駛員。在朝鮮戰場上,他的飛機被電纜切去一段機翼,但他仍能將飛機飛到安全地區跳傘歸隊,出色的表現使他獲得飛行獎章、金星獎章以及朝鮮服役獎章。1962年他被任命為飛行工程師,他曾駕駛X153達到了約6.3萬米的高度,駕駛X151達到了5.74馬赫的速度(6615千米/小時),創造了飛行高度和速度的記錄。離開飛行研究中心時,他已飛過超過50個機型,飛行時間達到了2450小時。1966年3月16日,他擔任指令長與斯科特在“雙子星座8”號飛船的飛行中,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敢、鎮靜和智慧。當飛船與“阿金納”上麵一級火箭對接時,由於一枚反推火箭發生故障,兩個航天器亂跳亂轉,阿姆斯特朗沉著冷靜,果斷迅速地脫離對接,駕駛飛船緊急降落在太平洋上,避免了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