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姆斯特朗(2 / 3)

奧爾德林是受父親職業的感染而成為一名出色的宇航員的。奧爾德林的父親是一位肯冒險的飛行員,他認識飛機之父萊特兄弟中的一個,還跟美國火箭之父哥達德學習過。奧爾德林從西點軍校畢業後就成了一名戰鬥機駕駛員,後又在麻省理工學院獲航空博士學位,他是一個非常聰明而且很有決心的人。他永遠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而且知道應該如何去實現,他被視為是到太空去執行任務的最有科學頭腦的人。1969年7月20日,當他繼阿姆斯特朗之後走出登月艙時,為了防止艙門被鎖住,他很細心地隻將艙門半掩,這個細節足見奧爾德林的精明。

與奧爾德林相比,科林斯卻是一個舉止瀟灑的人。他出生於羅馬,性格活潑,精力充沛,充滿熱情,盡情享受人生樂趣,但他思維冷靜,很能理解分工合作的意義,在曠古未聞的首次登月活動中甘當配角。他駕駛指揮艙飛行,讓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去創造轟動人類、流芳百世的曆史。這種不爭功的崇高合作精神獲得了人們的敬意,休斯頓飛行控製中心的報告員廣播說:“科林斯留在繞月軌道上,除了一架磁帶錄音機外,真是舉目無親。在繞月飛行12圈的近10個小時內,人們對月球上的活動充滿向往,而他呢?他體驗了從沒有人能體驗到的孤獨和寂寞。”

這樣巧合且互補的三個飛行員組成了“阿波羅”號首次登月的最佳搭檔。

揭開月球的秘密

美國航空航天局認為,在阿波羅探月過程中完成的10項最大科學發現是:

一、月球不是一個原生星體,它是由地球演化而來的,其內部的分區與地球的內部分區相似。

在阿波羅探月之前,人類對月球有著無限的遐想。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月球表麵是由岩石材料組成,這些岩石材料已經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熔融過,通過火山噴射出來,然後在隕石撞擊下被搗碎。

二、月球是古老的,並且仍然保持著一種早期狀況(最初的10億年),利用岩石樣本的絕對年代測定,加上月球上隕石坑的大量記錄可以得出其他行星的地質演變時間。在對其他行星做地質學解釋時,大部分以月球學的知識為根據的。而在阿波羅探月之前,人們對於撞擊造成的月坑起源曾眾說紛紜。

三、年代最短的月球岩石幾乎與年代最久的地球岩石一樣古老,可能影響過這兩個行星體的那些最古老的過程和事件,現在隻有在月球上才能找到。

月球岩石中年齡最小者在月海中(深色盆地填充物),大約為32億年,最大者在高地中,接近46億年。地球上的各種活動不斷地重複鋪平地球的表麵,而月球的古老的表麵則幾乎沒受過幹擾。

四、月球和地球在起源上是互相關聯的,是由共同的儲積材料按不同的比例係數構成的。

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明顯相似的氧同位素成分清楚地表明兩者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是與地球相比,在月球上,鐵和構成大氣與水所必需的揮發性元素則是高度枯竭的。

五、月球是沒有生命的,它不含有生命活性的有機物、化石或天然的有機化合物。

在月球標本中,經過大量的試驗表明,月球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存在任何生命的跡象。連非生物的有機化合物也很稀少,即使有一點點痕跡也是由隕石的汙染造成的。

六、月球上所有一切岩石的起源都經過了高溫過程,這個過程極少含有水分,甚至完全就沒有水分。這些岩石可粗略地分成三個類型:玄武岩、斜長岩和角礫岩。

玄武岩是由填充月海盆地的熔岩形成的深色岩石,它很像構成地球海洋下地殼的岩石,但年代要久得多。斜長岩是形成古老高原的淺色岩石,大體上看,它很像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但年代要久得多。角礫岩是由所有其他類型的岩石在隕石撞擊下經過搗碎、混合和燒結而形成的複合岩石。月球上沒有那些在地球上已經證實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含水生成過程的岩石,諸如砂岩、頁岩或石灰岩。

七、在其早期曆史中,月球從表麵到很大深度的範圍內均處於熔融狀態。月球高地含有漂浮在這個岩漿表麵上的早期低密度岩石的殘餘物。

月球上的高地是在大約44億~46億年以前由早期的富含長石的月殼粉化而成,使它傷痕累累,遍布著大大小小的月坑。

八、先是一係列小行星的巨大撞擊造成了許多盆地,後來這些盆地被流入的熔岩填滿就形成了月球上的岩漿洋。

像靜海盆地一類的深色大盆地都是巨大的撞擊留下的月坑,這些月坑是在月球的早期曆史上形成的,而後來大約在32億~39億年前被流入的熔岩填滿。月球上火山活動,大部分都是呈水平散開的熔岩流形式,火山噴出的火柱產生了橙色和翡翠綠色的玻璃珠狀的沉積物。

九、從整體來看月球形狀是稍微不對稱的。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它在地球的重力影響下演變的結果。月殼在離地球遠的那一側比較重,而大多數的火山噴發以及不尋常的質量濃縮,則發生在離地球近的一側。

月殼內部的質量不是均勻分布的。巨大的質量濃縮存在於月球的許多大型盆地下麵,可能表示那裏聚集著厚厚的岩層。相對於幾何中心而言,月球的質心朝地球方向位移了數千米。

十、月球表麵覆蓋著一層岩石的碎塊和粉塵,這些碎塊和粉塵叫做月球表土,它蘊含著一部極難得的太陽輻射史,這對於了解地球上的氣候變化是十分重要的。

月球表麵是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由無數岩石撞擊造成的。月球表麵的岩石和礦物顆粒特別富含由太陽輻射注入的各種化學成分和同位素。就這樣月球已經記錄下40億年的太陽曆史,其完整程度是我們不太可能在別處找到的。

自古英雄多寂寞

1930年8月5日,尼爾·阿姆斯特朗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瓦帕科內塔。他在14年裏搬了16次家,6歲時首次乘坐當時還算是稀罕玩意的飛機,他在還不能合法開車的年紀,就取得了飛行執照。一切似乎都說明,這孩子以後的日子就是飛,或者飄蕩。似乎命運早就注定了他的未來。

後來,阿姆斯特朗進入美國空軍,在韓國進行了78次戰鬥任務飛行,被擊落一次,而取得的成就,就是三枚勳章。退役之後,阿姆斯特朗成為一名受訓的宇航員,並且多次執行了上天的任務。1963年3月16日,他擔任指令長與斯科特在乘“雙子星座8”號飛船的飛行中,由於一枚反推火箭發生故障,兩個航天器失控。阿姆斯特朗當時沉著冷靜,果斷快速地脫離對接,駕駛飛船緊急降落在太平洋上,避免了一起事故。也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阿姆斯特朗的沉著和冷靜,讓他在登月名單中排到了前列。

地球時間1969年7月20日下午。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夥伴飛到月球。把儀器檢查了3個小時之後,兩個宇航員問指揮中心,他們可否省去預定的4個小時休息時間而就在現在走出登月艙。指揮中心回答:“我們支持你們這一行動。”於是,他們穿上了價值30萬美元的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艙內的壓力。接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9級的梯子上慢慢下去。在第二級階梯上他拉了一根繩子,打開了電視照相機的鏡頭,讓5億人看到他小心地準備下降到荒涼的月球表現上去。終於,他的9號半B的靴子接觸到了月球表麵。

從此,這個人,尼爾·阿姆斯特朗,成為了英雄。似乎應驗了中國的一句古話,“自古英雄多寂寞”,成為英雄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今後的寂寞。阿姆斯特朗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反複說的內容就是:我不應當獲得那樣大的名氣,成為名人後,對家庭和朋友造成了太多的負麵影響。其實,現在的美國人除了還記得這個名字之外,似乎也已經有些忘記這個短頭發的曾經的美國英雄。

時間已經過去這麼久,一些資料開始解密,於是人們也知道了當時更多的細節--如果從技術來說,阿姆斯特朗的確不是第一人。當時,阿姆斯特朗的同伴奧爾德林曾希望自己先走下飛船,而如果從技術角度來說,這甚至更加合理。而最後的安排,卻是阿姆斯特朗先下。

奧爾德林的父親還對美國的航空航天官員質疑過這一安排,而美國官方當時的說法是他們僅僅想讓一位平民邁出第一步,而奧爾德林當時在空軍服役。一些官員甚至謊稱艙口及飛船內部設計更適合阿姆斯特朗先下飛船登月。

但10年後,真正的原因披露出來,原來美國當局認為阿姆斯特朗更適合一種“美國傳奇”--“沉著、安靜、特別自信。他是一個孤身飛越大西洋的林白那樣的人物,心中沒有自己。”於是,就這樣,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害了他。

月球都去了,我還能去哪裏?

月球都去了,我還能去哪裏?

“對我個人來講這是一小步,但對全人類來說是一大步”這句話已經眾所周知,但是這句“月球都去了,我還能去哪裏?”卻沒多少人知道。

回到地球,迎接宇航員的是美國總統。他們連續出訪了20多個國家,人們夾道歡迎,就因為他們作為地球的使者,登上了月球。然而,阿姆斯特朗卻覺得自己的日子在朝著自己並不喜歡的方向變化。他發現,名氣帶來的一個負麵作用就是人們對待他的方式發生了變化。阿姆斯特朗說:“所有的朋友和同事突然都對我們另眼相看,我們以前曾共事多年,也許是好朋友,也許是很好的同事,可一切卻似乎在一夜之間變化了,我一直對這一現象感到不解。”

漸漸地,阿姆斯特朗開始變得越來越孤僻。他兩歲的女兒死於腦瘤,最初似乎並未影響阿姆斯特朗太多,可漸漸地,後遺症顯露出來,這位父親會看著女兒過去的照片發呆。當時人們甚至還會無聊地猜測:是不是在月球,父親看到了女兒。

不久之後,阿姆斯特朗出任太空總署航空學協會副會長。接著,為了徹底從公眾目光中隱退,阿姆斯特朗在1971年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退休,到辛辛那提大學航空工程學院擔任教授至1979年。“我在那裏工作,那兒也有我可以做的事。”他說。

長期以來,阿姆斯特朗過著近乎隱居的生活,很少接受外界采訪。“對我而言,最好的狀態莫過於給我一個安心工作的環境,讓我如往常一樣生活”。阿姆斯特朗表示,“不要讓名譽阻礙我能力的發揮從而影響我的事業。”

的確,阿姆斯特朗在後來甚至還在一個偏僻的鄉下買了一個雜草叢生的農莊,開始了自己的半隱居生活。他感慨地說道:“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別人才不將我當做一名宇航員看待?”曾經有人建議孤僻的阿姆斯特朗該多出去走走,到各地玩玩,散散心,可這個倔強的美國人隻說了這樣一句話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我連月球都去過了,地球上還有什麼地方吸引我呢?”

1989年年底,在走過了33年的婚姻生活之後。阿姆斯特朗的妻子珍妮特在餐桌上留了一張紙條給阿姆斯特朗,內容就是兩人離婚。阿姆斯特朗在回憶當時的場景時,唏噓不已:“我想挽留她,可在當時那樣的情景中,我能說什麼呢?我們的婚姻,就像一次失敗的飛行,無聲地崩潰了。”

當時,有一篇報道這樣寫到:“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最獨一無二的‘高級俱樂部’,他們由12人組成,哪怕是億萬富翁也無法花錢讓自己加入他們的俱樂部--他們就是地球上唯一登上過月球的12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是其中的老大。終於,這個老大也步了其他人的後塵--離婚,因為登月之後無法承受掌聲和榮譽。”

又是16年過去,掌聲徹底消失,這個時候,75歲的阿姆斯特朗,一個垂暮的老英雄,重新顫巍巍地說:“如果可能,我還要說,我愛妻子。我很抱歉,我們的婚姻,成為我成功的最大代價。”

“我們從未登上月球”

自稱曾在“阿波羅”計劃中工作過的比爾·凱恩教授,最近寫了一本名為《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的書,書中對“阿波羅”登月計劃列舉了以下一些重大疑點:

1.沒有大氣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應該更加明亮清晰,可許多所謂“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卻看不到一顆星星。

2.登月飛船降落時,火箭發動機的巨大推力應在粉塵遍地的月球表麵留下明顯的痕跡,而在照片中卻看不到。

3.在一些照片上,近景與遠景之間有一條不易察覺的線,使人聯想到電影特技中的“褪光描畫”法,即畫出遠景再運用光與影來遮掩。

如果登月飛行是假的話,那是用什麼手段來瞞住全世界數億電視觀眾的呢?比爾·凱恩認為:載有宇航員的火箭確實發射了,但目標不是月球,而是人跡罕至的南極,在那裏指令艙彈出火箭,並被軍用飛機回收,隨後宇航員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內表演登月過程,隨後進入指令艙,並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個所謂的登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