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覆蓋的南極,一直吸引著人類對它進行探索。長期以來,很多探險家和科學家,不畏艱難險阻,靠著頑強的毅力奔向這個未知的大陸,為此他們付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甚至自己的生命。
1911年底,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南極展開了一場富於戲劇性而又令人心酸的角逐。他們勇敢頑強的精神和偉大的業績,在南極探險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們曆經艱辛,艱苦跋涉,所采集的各種植物化石和礦物標本,為後來的南極地質學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探險考察素材也都成為研究南極的寶貴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為了讓人們永遠地紀念他們,美國把1957年建在南極點的科學考察站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
神奇的南極大陸
南極是一個亙古長眠的世界。千百年來,它一麵向世人呈現著自己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一麵又以其肅殺之氣凜然回絕了人類無數次好奇的拜訪。它已在這個地球上存在了千萬年,但至今人類中隻有極少數的幸運兒踏上過這塊土地。無怪乎有人說:天上最難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難的事,是叩訪南極。
南極洲位於地球最底端的冰雪高原,這個占地球陸地總麵積的9.4%的大陸平麵形態就好像是一個上小下大中間有個細腰的寶葫蘆。在七大洲中,唯有南極洲獨具一格,有著其他洲所不具備的神秘特點:
第一,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陸。它的周圍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圍。與它毗鄰的大陸都很遙遠。即使離南極大陸最近的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距南極半島也有950千米之遙。
第二,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被稱為地球上的“寒極”。南極常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5?癈,比北極要低12?癈。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的南極最低溫度為零下88.3?癈,這樣低的溫度,可以使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立即摔得粉碎,一杯熱水灑向空中,落下來就成了冰雹。
第三,南極大陸是世界上風力最強的大陸。除了嚴寒之外,人類在南極遇到的第二個肆虐的強敵便是暴風。變幻莫測的暴風雪讓人們寸步難行,它可以使人的體溫急劇下降,從而對人類造成嚴重的生命威脅。因此有人也把南極叫做“風極”。
第四,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它的平均海拔為2350米,最高的山峰--文森山海拔為5140米。南極的山脈很多,主要分布在大陸邊緣和西南部分地區。最長的山脈是橫貫山脈,綿延3000多千米,橫穿整個南極大陸,構成了東西南極的天然屏障,就像是南極大陸的脊梁。可是這些山脈都是被掩蓋在很厚的冰川之下,隻有一小部分山尖露出冰麵,所以這裏的山脈就失去了原有的的巍峨壯麗。
第五,南極大陸是世界上冰層最厚、分布最廣的大陸。南極冰蓋的平均厚度為2000~2500米,最厚的地方達4800米。南極有95%以上的麵積都被冰川所覆蓋。與其他大陸相比,南極大陸就成為大陸中的巨人。
第六,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幹燥的大陸。說起來會有很多人不信,南極大陸被冰雪所覆蓋,怎麼會最幹燥?事實上南極空氣裏的水分很少,在南極高原地區,年降水量都在50毫米以下,跟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差不多。因此,有人稱南極大陸為“白色沙漠”。
第七,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陸。南極大陸雖然是世界上冰川最多的大陸,但卻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陸。整個南極大陸隻有一條僅長29千米的河流。冬季小河就消失了,這裏便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塊沒有河流的大陸。
第八,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荒涼的大陸。南極的自然條件不僅對人類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那裏的生物也是極為嚴峻的考驗。整個南極大陸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樹木的大陸,在那裏僅能找到兩三種小草之類的植物。除此之外,在茫茫的南極大陸會偶爾找到一些地衣或苔蘚之類的低級植物,數量微乎其微。所以,在南極大陸是沒有綠色可言的,除了白色的冰雪和黑色的岩石之外,如果想看到第三種顏色,那就隻有仰望藍天了。
同時南極大陸上的動物也少的可憐。在整個南極大陸上連一個陸生的脊椎動物也沒有,隻有很少的幾種昆蟲。
隻是在南極大陸的沿海地區,經常可以見到企鵝、海豹和賊鷗、海燕等南極動物,但大部分都是生活在海裏,而在陸地上隻是暫且棲身,或者是到陸地上歇腳而已。
總之,在世界上的七大洲中,南極大陸是最孤獨、最寒冷、最高、最幹燥、最荒涼、風最大、冰最厚的大陸。在這裏找不到人類社會的一切弊端,南極大陸也是世界上最幹淨、最純潔的土地。
就是這樣一塊神奇的大陸,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探險家。
成功後的失敗
在芸芸眾生眼裏,叩訪南極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情。在探險家眼裏,南極是一生追逐的夢想和至高無上的榮耀。1819年,俄國海軍上將別林斯高晉指揮他的兩艘約500噸的單桅帆船,3次穿越南極圈,途中他們遇到一座又一座冰山,但始終未能突破庫克的71??0′的南緯記錄。不過他們的發現仍是前所未有的。他們發現了南大西洋海底山脈,並於1821年1月22日發現了南桑威奇群島中的彼得一世島,29日又發現了亞曆山大一世島。別林斯高晉也因此成為了第一位完成環行南極洲的探險家。
在此之後的1823年,詹姆斯·威德爾到達了最南邊的74??5′,那片水域後來被命名為威德爾海。1840年,威爾克斯“發現”了東南極洲,從而證實了南極洲是一塊大陸而不是一個群島。他準確測定了位於維多利亞地之上的南磁極。此外,還有帕爾默、比斯科、迪爾維爾等探險家在南極地區作了有益的探索。至此,2000多年前提出的“未知大陸”的猜想已被證實,南極洲的發現已基本告成。接下來,上帝要將更大的榮耀,賜給一個偉大的人,選擇這個人去摘取這個猜想的“皇冠上的明珠”--跨越極點。但這一次,不知是上帝的選擇不夠“專一”,還是上帝有意為之,製造了一場悲喜劇。
羅伯特·斯科特,1868年6月6日出生於英國德文波特,最初他既不是探險家,也不是航海家,而是一個研究魚雷的軍事專家。1901年8月,他受命率領探險隊乘“發現”號船出發遠航,深入到南極圈內的羅斯海,並在麥克默多海峽中羅斯島的一個山穀裏度過了南極漫長的冬夜。
天氣轉暖以後,他們便開始向南極內陸前行。勝利在望的他們卻遇上了極為惡劣的暴風雪天氣,食物和燃料也將耗盡,幾個隊員病倒,他們隻好敗退回來。回到英國後,斯科特成為了名噪一時的人物,很快從上尉晉升為中校,並且著書立說,還娶了雕刻家凱思琳·布魯斯小姐做妻子。1909年,當他得知小他13歲的嬌妻有了身孕時,他急切地希望通過征服極點來盡快晉升為將軍。而恰在此時,他獲悉自己原來的部屬沙克爾頓於當年到達南緯88??3′的地方,這離南極點隻有180千米的距離。斯科特十分著急,他將人生再上一個台階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對南極點的征服上。
1910年6月,斯科特率領一支由7名軍官、12名科技人員、14名海軍士兵組成的龐大的南極探險隊,開始了他的極點之行。10月中旬他到達墨爾本時,接到了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的電報:“我正去南極。”但他不以為意。
這使他焦慮起來:“阿蒙森的計劃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威脅。”然而,禍不單行,10月下旬,當度過寒冷冬季的阿蒙森已經從鯨灣向南極點衝刺時,斯科特一行卻遲遲不能向目的地進軍。因為天氣太壞,雖然是夏季但風暴不止,又有幾個隊員病倒了,所以直到10月底,斯科特才決定向南極點進發。
1911年11月2日,斯科特從麥克默多向內陸進發。根據他本人以前深入內陸冰原的幾次探險經驗來看,他認為是切實可行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首先,他們在動力上就出了問題。與阿蒙森不同的是,斯科特決定用摩托車、西伯利亞矮種馬和狗同時作為前進的動力。由於氣溫很低,摩托車很快就壞掉了,而馬和狗的行進速度不一樣,很難駕馭,反而使前進的速度變慢。他們剛到達羅斯冰架時,狗就被凍得受不了了,隻好又將它們放了回去,隻用矮種馬拉著雪橇前進。越過冰架不久,馬也不行了,就隻好改用人力拖著沉重的雪橇前進,而這時離南極點還有1600多千米的路程!
1912年初,應該是南極夏季氣溫最高的時候了,可是意外的壞天氣卻不斷困擾著斯科特一行,他們遇到了“平生見到的最大的暴風雪”,令人寸步難行,無奈他們隻得加長每天行軍的時間,全力以赴向終點突擊。
1912年1月4日,探險隊一行8人到達南緯87度,也就是沙克爾頓創造的最南記錄時,離南極點還有180千米的距離,斯科特遣回了最後一個支援小組,選定了最後衝刺極點的其他四人:鮑爾斯、威爾遜、埃文思、奧茨。其中身材瘦小的醫生威爾遜的入選顯然是斯科特感情用事的結果。斯科特知道,要麼到不了南極點,就是到了南極點,也可能回不來。因為這時鮑爾斯傷寒嚴重,埃文思怕失去機會而隱瞞了手上的一個小傷口,此時已開始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