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嬰幼兒保健(一)(2 / 3)

新生兒保健

從嬰兒出生到28天為新生兒期。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因為新生兒剛離開母體進入獨立的生活環境,各器官需要進一步完善,功能需進行有利於生存的重大調整,因此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為了保證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必須對其生理特點和狀態有足夠的認識,並做好皮膚、黏膜、臍帶的清潔消毒工作,保持新生兒的正常體溫,指導合理的喂養。如早期發現異常症狀或先天畸形,應及時予以矯治。

剛出生的嬰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調節功能差,故新生兒的體溫可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冬天環境溫度過低,可影響代謝和血液循環,故室溫應保持在19~22,晨間護理新生兒及洗澡時,室溫應在26~28,濕度應保持在50%~60%。夏天環境溫度過高,衣物、包裹不宜厚、緊,以免引起中暑和感冒。隨著氣候的變化、氣溫的高低,應科學研究並隨時調節環境溫度、濕度,注意衣物、包裹。

正常新生兒,出生後4小時開始喂糖水,防止低血糖的發生,以免引起腦損害。目前多數學者主張出生後1小時讓嬰兒吸奶,不規定喂奶次數,頻繁吸吮,當嬰兒有饑餓感時即可吸奶,這樣可增加乳汁的分泌和延長哺乳期限。防感染①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接觸新生兒,特別是患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皮膚病及其他傳染病患者,以免交叉感染。若母親有發熱或其他感染症狀,應停止喂奶。②新生兒皮膚嬌嫩,擦破可引起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症,所以要注意皮膚清潔,特別是頭頸、腋窩、手心、大腿內側的皮膚皺褶處,要清洗擦幹。換尿布時,要用溫水洗臀部,擦幹後撲粉。若皮膚出現小膿點,宜用757。酒精消毒後再用細棉棒蘸碘酒擦小膿點。③新生兒臍帶一般3~7天脫落,無論脫落與否,均要保持臍部幹燥。可用酒精擦淨臍帶根部和臍輪四陷部分,再用紗布包紮,注意避免潮濕和汙染。臍帶脫落後,若臍窩處幹燥,邊緣無紅腫,即可開始洗盆浴。

農服和新生兒的衣料和尿布宜用棉織品,以易吸水、保暖性強、質地柔軟、色彩淺淡、洗滌方便為好,可用舊衣或舊被單改製而成。在有樟腦丸的箱子內放過的新生兒衣服和尿布必須在陽光下曝曬、透風或洗後再用。

呼吸係統新生兒呼吸係統發育不全,呼吸肌弱,呼吸功能差,表現為呼吸稍淺快、節律不勻。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有鼻屎時可用棉花棒輕輕清除,包裹不宜過緊,以免影響呼吸。新生兒感冒時嚴重鼻塞,張口呼吸,可用麻黃素滴鼻。如出現鼻翼扇動、唇周發紫,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新小兒不要將新生兒雙下肢過度並攏、伸直或包裹過緊,以預防新生兒髖關節脫位的發生。

嬰兒期是指嬰兒出生後1~12個月內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嬰兒具有以下3個特點:①生長發育快,所需熱量和蛋白質比成人高,但消化功能不完善,最易患消化道疾病;②嬰兒來自母親的被動免疫抗體逐漸消耗,而自身免疫力又不完善,故對疾病抵抗力特別差,最易感染各種疾病;③大腦發育迅速,為提早教育提供了物質基礎。故此時期的保健重點是:注意合理喂養,推廣母乳喂養,培養嬰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定期為嬰兒進行健康檢查,作好計劃免疫;注意嬰兒早期教育。幼兒期保健

幼兒期是指幼兒1~3歲內的時期,這期間的幼兒體格發育迅速減慢,中樞神經係統發育迅速加快,幼兒與周圍環境接觸增多,促進了語言和思維的發育、運動和對外界反應能力的加強及心理的迅速發展。故這時期,首先要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早期教育,加強智力開發;同時要注意營養和飲食,避免消化功能紊亂;做好計劃免疫防止傳染病發生;密切注意幼兒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發生。蛀牙不僅有損健康,而且會影響性格。

媽媽的都極為關心孩子的炷牙問題。也有許多媽媽認為反正是乳牙,會更換永久牙,故對孩子的蛀牙采取不理會的態度,直到孩子忍不住為止,有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乳牙的蛀牙,並非單方麵的牙齒本身的毛病,其不良的影響可危及身體的發育甚至造成性格上的偏失。

發育有了蛀牙,食物無法嚼細,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的現象;也會對硬東西起反感,造成偏食的習慣。如此一來,無法充分吸收營養而阻礙了身體的發育。致計性的病痛一有蛀牙時,牙床化膿有微熱感,且引發齒槽的情形。更甚者,化膿菌引發了淋巴腺炎及腎炎、風濕熱、心內膜炎等疾病。造成永齒乳牙被柱蟲所侵害時,拔牙沒拔好或過早拔,都會帶來影響,對永久齒生出來的位置及牙齒的排列,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這嚴也都會成為引起永久齒蛀牙的原因。

造成炷牙的原因是食物中的菜屑殘渣,殘留在牙縫中,細菌在此繁殖酸化,酸素菌侵入,而且乳牙的牙質較為柔軟,易被酸素菌侵蝕,釉質也薄,故侵蝕的速度相當快。當牙齒的表麵隻要有些黑點時,不到1個月左右,馬上就會跑出洞穴來。而且,一次便侵蝕很多顆,產生出很多蛀牙來。牙齒不好,拔掉後,導致發音咬字不淸,說話不準確,造成小孩焦慮不安、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或是,口臭嚴重、給人不良印象、被朋友們討厭等。因為這些,孩子變得孤僻沉默,交不到朋友,而使性格變得陰沉沉的。

預防牙蛀的第一步是勤於刷牙及勿沾甜食

四五歲為以上,等到學齡兒時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有蛀牙。

為保護孩子的牙齒,第一便是不要使其有蛀牙。在牙齒一長出來後,便馬上做蛀牙預防。

蛀楨防的方人為刷樂預防蛀牙時,一定要保持口腔內的清潔。每天3次,飯後3分鍾內刷牙,是最好的方法。

但是,對嬰兒來說,是沒有辦法刷牙的,在乳牙長出後1歲左右,飯後用熱水浸泡過的紗布或脫脂棉,將牙齒上的髒物擦拭幹淨。

等到兩三歲時,乳牙都長齊全了,才真正地教他刷牙。也許一個人仍沒辦法刷得幹淨,媽媽仍須檢查一下。不會刷時,讓他漱口,或喝水或茶也可以。

飲砂糖為所有食物中最容易製造酸素的東西。特別是糖果中所含的砂糖最多,盡量不要讓他多吃。

市麵上出售的許多果汁、飲料、乳酸食品等,也都帶有許多的糖分。決定好吃飯和點心的時糾極力防止口中的汙移情形發生,要決定好吃飯和吃點心的時間,不能讓他隨便亂吃,其間亂吃零食,導致嘴裏塞滿食物,這是最容易生蛀牙的。

乳牙長齊全後,須讓牙科醫生做一次健康檢查。然後每年做兩三次的定期健康診斷,對蛀牙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有很好新手媽媽育兒經的幫助。

在牙齒的表麵塗上氟素,也可以預防炷牙。

為使牙齒不長蛀牙,維護健康的牙齒是很重要的。須多攝取含牙齒主要成分的鈣質、蛋白質、維生素類、礦物類。牙刷的選擇及刷牙的方法)厘米的軟毛較佳上齒的刷法是從上至下下齒的刷法是自下往上從背部看,毛刷呈突出狀,可更換新牙刷。

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和生長發育監測

采取合理的保健措施,可以使小兒減少疾病;但是小兒有了不適,自己是說不清楚的,隻能靠家長細致的觀察來發現,從而決定是否需請醫生診治。因此對年輕的父母來說,掌握一些嬰幼兒期間常見病的防治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下麵介紹幾種常見疾病及其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