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唐太宗李世民(2)(2 / 3)

長孫後對待子女,更是嚴加訓教,決不允許奢華與超越禮法規範。一向崇尚節儉的長孫後,平日訓導諸子,常常是謙儉為先,讓他們生活節儉,行為舉止謙遜循禮,不要做有傷大體的蠢事。正是長孫後的表率作用,貞觀時期的法令、製度能夠較好地貫徹執行,這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原因。

在長孫後的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她對外戚預政的防範。

長孫後的哥哥長孫無忌,與太宗是布衣之交。他出生入死,戰功卓著,在玄武門之變中,更是打了頭陣,因而深得太宗恩信,出入臥內,委以腹心。太宗即位後,曾幾次想任命他為宰相,執輔朝政,都遭到長孫後的堅決反對。長孫後的這一做法,雖有保全家族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為防止外戚威脅李氏子孫,以永保大唐的長治久安。長孫無忌及其家人,也始終表現得謙虛謹慎,從不仗勢傲物,目空一切。這保證了貞觀時期的政治絲毫沒有受到外戚的幹擾,一直遵循既定的道路前進,終於迎來了一代盛世——貞觀之治。

長孫皇後對這一治世的鼎助之功,是不可磨滅的。

憂然筆下的李世民,姿容絕世,重情重義,智謀超群,高傲沉斂,十六歲鋒芒初露,便名揚四海……可以看出,憂然是精心刻畫她的偶像的,同樣的給他一個成長、蛻變的過程,從男人到將帥,從秦王到太子,從王府到天下,從重情爽朗到狠辣薄情,逐步成為一個政變奪權、殺兄奪儲的狠角色,接下來,將是一個英明有為、開創大唐盛世的千古一帝……

《大唐風月》中的李世民,並不是一個隻會談戀愛的多情男子,而是一個憐惜女子的血肉男子,更是一個心機深沉、善耍計謀的秦王、一個雄才偉略的帝王,栩栩如生,形象的塑造是相當成功的,絲毫不遜於電視劇、曆史小說中的唐太宗形象。

長孫皇後,是愛妻,是紅顏知己,更是靈魂的依偎;江山與美人,他更想執手一生的,隻不過是那樣潔淨的一女子。她,影響了他整整一生,如果沒有長孫皇後,這個千古一帝,可能就不會是“世無其二”了。

曆史,其實是風月無邊的

《大唐風月》並不是隻有風月之事,李世民長達一生的曆史跨度中,涉及隋滅、征戰、陰謀、政變、貞觀之初等等曆史進程,單單是戰爭,就寫到了助解雁門圍、揚州奪玉璽、潼關、瓦崗、太原、柏壁關、洛陽之戰、突厥之戰等等,寓言情於宏大的曆史事件當中,既有宏大敘事,又有情感細說,言情與曆史的筆力分配,做到了很好的安排,既不會單看戰爭的枯燥乏味,又不會隻有言情的單薄膚淺,兩者有機融合,恰到好處,讓人留連忘返。

曆史史籍的字詞縫隙之中,隱藏著諸多風月之事,比如,唐太宗獨上高台、眺望長眠愛妻長孫皇後的昭陵,比如,明成祖與徐皇後的伉儷情深,比如,清乾隆帝在愛妻孝賢皇後死後寫下《述悲賦》,比如……曆史,其實是風月無邊的。憂然即把大唐開創前後的這段曆史演繹得風月無邊,融波瀾壯闊的曆史畫麵與細膩瑰麗的情感糾葛於一爐,精致之外顯穩重,大氣之中透秀婉。

正如簡介中所說,從青梅竹馬、到賢惠帝後,她短暫的一生,獨享風月,享盡平凡夫妻的至情至愛,以及母儀天下的尊榮崇敬,大唐第一後——長孫皇後,影響貞觀之治清明政治的重要人物,僅以其柔而韌的背影,浮現於幽幽青史,獨絕千古。

林間放歌的少女是長孫氏。

正史後妃傳的記敘是從太穆皇後竇氏,而不是長孫氏開始的。但是,太穆皇後早在丈夫李淵被貶涿郡時就崩逝了。那時候,天下是屬於隋王朝的。所以,嚴格地說,她不屬於那個由她的丈夫和兒女開創的朝代。太穆皇後和唐朝的聯係是由祔葬、尊號等禮儀性元素構成的;再有,就是為人夫者、為人子者的無盡追憶了。

長孫氏才是唐宮裏為人記取的第一紅顏。

長孫一支出自北魏拓拔氏。因為是宗室之長,所以他們以長孫為姓,是真正的虜姓。自長孫氏的高祖大丞相、馮翊王長孫稚以降,長孫裕、長孫兕、長孫晟,累世顯宦,但總體上看,整個家族的運勢看起來似乎略有走低的態勢。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在隋朝任右驍衛將軍,長期對突厥進行分化、離間和策反,是葬送突厥霸業的功臣。不過,後人更多是記住了大漠裏、蒼穹下,他在沙缽略可汗麵前一箭雙雕的英姿……長孫氏就是這麼一位傳奇人物的女兒。

按照《新唐書》“後妃傳”的說法,長孫晟是聽從他的兄長通道館學士長孫熾的勸說將女兒許配給李世民的。因為他們從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勸撫突厥女的行為中看到了一種教人肅然起敬的睿智與大氣,相信這樣的女人一定能造就與眾不同的兒子——他們是對的。

但是,兩唐書的“高士廉傳”都將長孫氏許嫁李世民歸功於傳高士廉。在長孫晟去世後,長孫氏和她哥哥長長孫無忌不堪忍受異母兄長的冷遇,跟隨母親離家投奔舅父高士廉。如果與李氏的聯姻發生在大業五年以後,那倒確實更有可能是出於高士廉的主張。這隻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不管怎麼說,長孫氏都將永興裏舅父家當成自己的娘家,而不是那個不能給她們孤兒寡母以溫暖的長孫家。長孫氏歸寧舅父家時,高士廉的一個妾媵曾在她下榻的房舍外看見一匹兩丈高的馬,鞍勒皆具。高士廉請筮者針對這個現象進行推演,得到《坤》之《泰》的卦象。史書上記載的靈異事件,我們大可以一笑置之。但是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筮者對長孫氏的論斷:坤厚載物,德合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