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業寺尼貞觀二十三年(649),一代名君太宗在終南山中病死。這一事件對於武則天宮闈生活之旅產生了重大影響。
武則天作為太宗的才人,在宮中度過了整整12個年頭,她從一個初涉世事的少女逐漸走上了成熟。不過這一時期,她並沒有能得到太宗的寵遇。武則天既沒有為太宗生養子嗣,自己也沒有得到升遷。深宮生活的寂寞,使武則天慢慢品味到宮廷生活的方方麵麵,這對於一個不甘於現狀的人來說,倒成了一種受用不盡的財富。然而,當她還未來得及為自己前途作打算的時候,便同其他未生養子女的宮人們一起被剃度落發,進了感業寺。
削發後的武則天忍受著寺內各種清規戒律的製約,但是,她堅信這樣的日子不會很長,她把感業寺當成了蜇伏之地。
武則天等待著,期望著,準備著。
她此刻寄予無限期望的不是別的,正是已經即位的高宗李治。李治為太子時,因為來宮內奉侍病榻上的父皇太宗,有機會見到了比他年長4歲的武則天。李治為武則天的美貌與多情的目光所吸引,也為她的聰明才智而心動,他們一見便不由自主地私下往來。
武則天入寺為尼,李治對她也是一直未能忘懷,然而新君即位之始,他並沒有多少機會去見她。永徽元年(650),在太宗周年忌日時,李治以行香祈福為名去了感業寺,在那裏見到了已經落發近一年的武則天。武則天乍見高宗,不由得淚如雨下,一年中尼庵的清苦寂寞實在難以忍受,她向高宗皇帝訴說心中的思念,高宗李治也同樣感慨萬分。但是,身為帝王的李治還沒有合適的理由把武則天接出寺外,隻得仍舊讓她在感業寺中暫住。
高宗與武則天暗中通情的事,早就傳到了宮中。中宮王皇後沒有向皇帝撒潑使野,而是慫恿高宗把武則天納入宮中。原來,此時王皇後正與蕭淑妃爭寵而鬧得不可開交,她為了討好高宗,不惜借召武則天入宮之舉來博取高宗歡心。王皇後的建議自然深合高宗本意,武則天不久即被征召入宮,由感業寺尼成了正二品的昭儀。
永徽立後武則天重回宮中後,極力討好王皇後,對皇後是卑躬屈順,恭恭敬敬。為此,王皇後也時常在高宗麵前誇獎她。這樣一來,高宗越發覺得武則天的可愛。高宗在武則天這裏得到了無比的歡愉,而且他發現與武則天之間有很多的共同語言。漸漸地,隨著宮闈鬥爭的擴大,武則天已不再滿足於做一個昭儀,她的目的是要入主中宮,取代王皇後。
不久,武則天生了一個女兒。她利用王皇後按禮製規定探視新生嬰兒之機,親手悶死了自己的女兒,然後嫁禍王皇後。對此飛來橫禍,王皇後縱是渾身是嘴,也無法說清了。不久,武則天又誣告王皇後與她的母親行厭勝之術,詛咒自己,更讓高宗大為惱火,聯係到小女兒的死,他下定決心要廢王皇後而改立武則天。
永徽六年(655)十月,高宗下詔廢王皇後冊立武則天。武則天終於以她的美貌與才智,如願以償地入主中宮。
不久,她就將已打入冷宮的王皇後和蕭淑妃害死。對於那些反對立她為後的大臣,也同樣大動幹戈,進行了報複。
顯慶元年(656)正月,武則天年方4歲的兒子代王李弘被立為皇太子,永徽三年(652)七月時立為太子的李忠被廢黜。這一切都表明,武則天在後宮的經營取得了巨大成功。不過,對於武則天來說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從此以後,高宗再沒有與其他嬪妃生育過子女,在他總共12個子女中,後麵的6位都是武則天所生。這也反映出武則天於房闈之中專寵的情形。但是,武則天並沒有以此為滿足,在她的內心,還隱藏著更大的政治野心和欲望。
顯慶五年(660)以後,高宗因“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朝廷上的一些事情就常交由武則天處理。由於她心性明敏,智謀達變,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深合皇帝心意,高宗索性把國家政務委托於她。這樣,武則天逐步走出了後宮的圈子,開始插手國家政事了。慢慢地,武則天的權力欲開始膨脹起來。起初,武則天處理事情還請示高宗,與他商議,後來,就逐漸地自作主張,儼然成了至高無上的君王。高宗雖然性格懦弱,但並不糊塗,在這種情況下,就難免對皇後有些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