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名將戰神王賁(3 / 3)

李牧是抵抗匈 奴的名將,他帶領的軍隊戰鬥力很強,多次打敗秦軍。王翦用重金收買了趙王的 寵臣郭開,使趙國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加劇,結果趙王遷殺死李牧,引起軍隊 對統治集團的不滿,戰鬥力渙散。王翦運用了借刀殺人和無中生有的計策,保存 自己的實力,巧妙地製造趙國的內部矛盾,達到取勝的目的。趙國的李牧一死, 秦軍如入無人之境,三月以後,王翦大破趙蔥,俘趙王遷。王翦乘機大舉攻趙, 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達成了秦王政的托付,將戰國時期的北方強敵趙國基本 消滅。是年十月,秦軍進入邯鄲,趙國公子嘉帶領宗族逃亡代郡,自稱代王,苟 延殘喘。王翦平定趙國大部分的領土,並將這些地方一一改設為秦國的郡縣。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國大將王賁率兵包圍魏國都大梁,水淹大梁。三月後城壞,魏王假請降,魏亡。王賁在不浪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逼迫魏投降,善於結合戰爭實際情況調整戰略方針,在滅魏的過程中充分顯示了他的實際作戰的軍事才能和智慧。

楚是秦兼並六國所麵臨的又一強敵。春秋時期,楚作為南方的大國,物產豐富,兵員眾多,曾與晉國長期爭霸於中原,在戰爭中不斷兼並鄰國土地,是一個領土遼闊,實力雄厚的強國。秦昭王時期秦將白起在對楚戰爭中所取得的一係列軍事上的勝利,使楚國的領土和軍事實力均受到了嚴重的損失。楚雖然屢屢敗兵於秦,喪失大片國土,但仍不失為東方的一個大國, 仍然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即所謂“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公元前226年, 秦國內部有昌文君發動叛,楚將燕項趁機擁昌文君為荊王,秦王以鎮壓荊王為名,大舉攻楚。王賁進攻楚國,“大破楚軍,亡十餘城”。楚當時雖被擊敗,但實力尚在。秦將李信自恃少年壯勇,在秦王麵前誇口:以二十萬之眾即可滅楚,秦王又問老將王翦,王翦答非六十萬不可。秦王以為王翦怯懦而李信勇,就派李信為將,率二十萬人攻楚。“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於頻陽。”王翦於是稱病辭職,返回故鄉頻陽。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李信率兵攻入楚境,由於輕敵,大敗,七都尉被殺,秦軍隻好退出楚境。李信敗回後,秦王在事實麵前認識到輕信李信的錯誤,“二十三年,秦王複召王翦,親自前往頻陽向王翦道歉說:”我沒有采用將軍你的計策,強起之,使將擊荊“。而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恥辱。現在將軍你雖然患病,但難道就忍心拋下我不管嗎!”王翦仍推辭道:“我實在病得不能領兵打仗了。”秦王贏政說:“好啦,不要再這麼說了!”王翦說:“如果不得已一定要用我的話,非用六十萬人的軍隊不可!”始皇說:“為聽將軍計耳”。

於是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征伐楚國,秦王親自送行到灞上。王翦統帥這麼多的兵,為使秦王放心,出征前數次向秦王請求園池田宅,表示自己貪於業產而絕無叛心。王翦身為秦王政麾下的大將,統軍征戰,戰功赫赫,貢獻最大,可以說是秦朝的開國勳臣。同時,又機智地、巧妙地處理了自己與秦始皇的關係,做到了才大主不疑,功高主不震,擺脫了“光環變金箍”的局麵,避免了受饞被妒遭殺的悲劇,安然無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王翦成功的經驗何在?其實他的妙計就是功成身退!他在軍事上采用先南後北,先弱後強,先中原楚國的方針,為秦王朝圈下當時中國十分之七的國土,隨著大功即將告成, 聰明的王翦即將功成身退了。 可見,王翦不僅擁有帶兵打仗的卓越軍事指揮才能, 也具備精明冷靜的政治頭腦。也反映了他謹慎小心的為人處事態度,深思熟慮的 軍事才能。 公元前 223 年,秦將王翦率大軍取道陳丘以南抵達平輿。

他興於秦盛世,敗於秦末世,因為時勢造英雄。秦末戰亂時代已不屬於鄣邯。他所代表的專製腐朽,暴虐沒落的政治軍事勢力必將在新一代英雄人物麵前一再敗北,這是曆史的選擇,也是鄣邯最後必然的命運。

在戰爭硝煙四起的短暫歲月裏,湧現出眾多的名將世家,這的確為那嚴酷而又壯闊的特殊時代增添了一點瑰麗的色彩。那些馳騁疆場、戰功卓著的名將,猶如劃過黑暗天際轉瞬即逝的顆顆流星,為那殘忍嚴酷的歲月留下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但是,秦人所造就的“英雄時代”, 卻是以慘重的文化犧牲為代價的。在秦國走上軍國主義的發展道路而成為猛士的樂土,從而為造就名將世家提供了沃土的同時,也就為秦文化規定了灰暗肅殺的單一色調。有語雲:“非成業難,得賢難;非得賢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任之難”。白起,蒙氏家族都戰功赫赫,但都不得善終,但王氏家族,王翦,王賁,王離祖孫三代在立下蓋世之功後君王仍然對他們恩寵有加,曆久不衰,同大秦帝國一同成長並走向滅亡,為曆史留下了一抹濃重的色彩。秦朝後期軍功爵製損害了原秦國軍功地主以外的地主貴族的利益,王氏的興衰與秦朝的興衰史緊密相連的,王氏的興起時因為秦的發展,王氏的衰敗是因為秦朝的****和勢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