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宴會中吃飯交流,巧達目的,其實,講究的就是一個心理攻防策略!飯宴是個利益場,每個人都各有心思,為了自身的利益都各有目的。有人說:“參加宴會是件苦差事!”有人說:“酒局能使你無事不成!”其實,持這些觀點的人,其關鍵就在於他們看待酒局的角度不同,後者能從酒局中通過表麵看穿對方的內心,於是,做起事來就會得心應手,而前者則是被他人所看穿,於是被他人所控,在複雜的環境中就不知所措!
可以這樣說,在飯宴中,如果你看透了對方的心思,也就等於操控了整個飯宴!如何在酒局中體悟操控他人的樂趣?如何在觥籌交錯中看穿別人的內心?如何在平凡的敬酒、喝酒中達到克敵製勝之目的?那就試著去了解一些飯宴讀心術吧!隻有看準了內心,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地達到自身的目的!
1.由表及裏,通過外在看透內心
在一些正式的商務宴會上,我們要占領主動權,達到自己的宴請的目的,一定要學會“琢磨”,也就是學會通過觀察小細節看透對方的心思,這樣就不至於在別人交流時因為判斷失誤,導致自身的言行失誤,使自己陷入被動之中,最終導致整場飯宴的失敗。那麼,在酒桌上與別人交流過程中,應從哪幾個方麵去看透對方的心思呢?
(1)通過衣著儀表,抓住風度氣質。
人的衣著打扮是最為直觀的信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身份、職業、愛好,等等。但是,衣著儀表的信息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僅以此進行判斷,就可能會出錯。
為此,在餐桌上,我們要注意看對方的氣質。氣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學識、經曆、思想麵貌的自然流露,它在人們的言行表情中,很難人為地掩飾住。也就是說,衣著可以偽裝,氣質則不能。正確的判斷方法是,要透過衣著儀表,把握其風度氣質,綜合內外因素進行分析、判斷,才能準確地根據對方的身份、職業、愛好等領先把握住交流的要點,這樣才可以從對方的言談中看穿對方的心思,從而在餐桌上掌握主動權。
(2)通過言語談吐,把握一個人的思想動機。
俗話說,言為心聲。在多數情況下,聞其言便可知其人。但是,生活也是極為複雜的,有時候,很動聽、很漂亮的話很可能不是真話,為此,在與別人交流時,切不可根據一麵之詞就聽信對方。要注意聽其言,辨其意;通過用詞,分析其思想動機。
在餐桌上,每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都會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如果我們僅僅以其言辭為依據進行判斷,八成會造成判斷的失誤。所以,我們在宴會上,與別人交流時,千萬不要“聽風就是雨”,偏聽偏信,片麵地判斷。
要注意認真傾聽對方說了什麼,再想一想他為什麼這樣說,他的動機本意在哪裏,這樣再行判斷,就可能抓住要領,進行準確的判斷了。
(3)通過行為細節,認識內在本質。
在酒桌上,一些應酬達人不僅會從對方的穿著打扮或者言談舉止去判斷對方,而且還十分留意對方一些細微的行為。經驗證明,人們的舉止動作往往是帶有習慣性的,它是個人經曆、職業、愛好、心理等因素的自然流露。所以,我們可以從一個小小的動作、表情去洞悉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品格和思想麵貌。
有位來自台灣地區的商人想到內地尋求合作夥伴,經人介紹後,就來到了一個工廠進行考察,在聽了廠長的有關介紹,參觀了工廠各個方麵的設施以後,雖然有合作意向,但是仍舊下不了決心。
到了中午,廠長設午宴招待對方,在宴會結束時,廠長就命下屬將剩下的飯菜都打包提走,而這在生意場上是很少見的。就憑這個動作,這位台商感到自己遇到了一個務實、勤儉的企業家,當即決定與之合作,簽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