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吃”透人心好辦事(2)(3 / 3)

5.巧妙周旋,成為受人喜歡的“自己人”

我們知道,飯宴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夠將圈內圈外的陌生人或者是不同的熟人聚攏在一起,從而使這些人相互間發生合作或者其他的“關係”,從而達到彼此的目的。

但是,參加飯宴的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主賓雙方相對陌生的情況下,主人為了不冷場,為了緩和餐桌氣氛,會叫一些能言善道的人來陪客。這些陪客的人其實在餐桌上本身沒有多大的作用,但是,因為他們幽默開朗,而且人緣極佳,很容易把自己融入客人之中,成為客人的“自己人”,這樣才獲得了客人的歡迎。不管主賓雙方有多麼陌生,隻要有這些人在場,就不會出現冷場的現象。有了這樣的人,不管多麼不淡不鹹的酒宴,都會出現爆棚的效果。

在請客吃飯的時候,我們如果能請到這樣的人固然是好,但是,如果請不到,我們也可以主動向這些“陪客”學習,自己巧妙地迎合對方,將自己融入客人的陣營之中,成為他們的“自己人”,那麼,你的宴請目的就可以順利地達到了。

劉青年紀輕輕就開了自己的服裝公司,而且生意還很好,這主要取決於他在酒桌上的應酬能力!

其實,劉青也沒有什麼應酬秘訣,隻是他很會運用心理學中的“自己人效應”,即巧妙地把自己融入對方的陣營中,成為他們的“自己人”,從而贏得對方的信賴和好感。

有一次,他邀請一位客戶吃飯,參加宴會的是父子倆。在餐桌上,父親見了劉青,直誇劉青年輕有為,接著就開始貶損自己的兒子說:“你看人家年紀輕輕就有了自己的事業,而你還整天在公司無所事事,整天泡在酒吧,十天中有七天就在酒吧度過的吧!”

兒子聽到這樣的話,也很不服氣,對父親說:“你說我泡吧,你不也喜歡賭博嗎?我也天天見你在與人賭博!”父親聽了這樣的話,很是生氣,拍著桌子叫道:“你看看,你什麼態度,我那是陪客戶。你這樣和我說話像話嗎?”並對著劉青說,“你平時不會這樣和你父親說話吧!看這孩子一點規矩都不懂,哎,以後怎麼辦呢?”

劉青笑笑說:“哪裏的話!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經常泡酒吧,而且還泡網吧,而且和我父親說話也是沒大沒小的,為此,我也沒少挨罵!”接著,劉青又說了幾件自己小時候調皮的事情,又對客戶說,“我倒覺得這小夥子挺精明的,雖然貪玩、泡吧,但一定是經得了大場麵的外交人才!”

這話剛落地,父親就高興了。其實,他最引以自豪的就是兒子的外交才能,笑著對劉青說:“我這孩子雖然調皮,但是與人交往還是有一套的!還需要跟著你好好磨煉磨煉才好啊!”

劉青忙回答:“這個沒問題,以後我們有機會合作了,一定會好好交流溝通的!”

這場飯宴過後,劉青就與這家客戶順利地簽訂了合作協議,而且還從這位客戶那裏得到了不少幫助。這就是劉青巧妙運用“自己人效應”的結果,他先看清了客戶的心思,對方雖然在罵兒子,實則是希望兒子能學好。而劉青則抓住了對方的這個心理特點,巧妙地把自己融入對方的陣營中,幫助客戶的兒子成才,最終贏得了客戶的信賴、那簽訂合同也自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所以,在餐桌上,我們一定要巧妙地運用心理學中的“自己人效應”,即先把自己歸於與對方是同一陣營中的人,然後你所說的話才能更能被信賴,更能被接受。當然了,這是需要一定的說話技巧的,關鍵是你要先看透對方的心思,然後再去巧妙地與對方周旋,比如你可以去迎合對方的興趣,恰如其分地去“附和”對方的觀點或者引導對方說出自己的得意之事,都可以順利地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