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問題”來了,要學會變臉做人(1 / 3)

拒人拒事,要留足人情味

任何一個領導在任期間,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都不可避免地會有誤政失策,這就使繼任者否定前任成為可能。一個善於飾賢的繼任者會巧妙地利用這一點,挑出前任者最使眾人反感,影響最為惡劣的失誤、冤案、敗政等,大張旗鼓地加以批判、否定、糾正,從而輕而易舉地贏得人們的擁護,這實在是樹立個人形象的捷徑。至於繼任者在地位穩固之後,會不會比他的前任幹得更好,那就另當別論了。

從曆史上來看,平反冤假錯案曆來是籠絡人心的重要權謀。宋孝宗趙昚就是巧妙地運用了這一手段。

宋孝宗是南宋的第二任皇帝,他的前任是宋高宗趙構。趙構是一個有名的軟骨頭皇帝,他對金朝女真族的入侵,一味地妥協求和,他打擊、迫害力主抵抗的愛國將領張浚、韓世忠等人,而重用內奸、賣國賊秦檜。民族英雄嶽飛,便是在他的縱容之下,由秦檜出麵,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死的。同時被害死的,還有嶽飛的長子嶽雲及女婿張憲。嶽飛的妻兒老小,都被流放到遙遠的嶺南。他還下令,對嶽飛及其一家,永不赦免。因而,在他當政的那些年,對嶽飛一案,雖沒有人敢提出非議,但此案極不得人心,民憤極大。

宋孝宗繼位後,為了盡快樹立起個人形象,讓臣下認識到他是一位“明君”,決定反父皇之道而行之。屈辱求和,重用秦檜,殺害嶽飛,是趙構一生中最為天下人所指責、所反對的幾件大事,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趙昚便從這裏入手,和他的父皇唱起反調。

他登基才十幾天,便召回了因力主抗金而被貶在外地的大臣張浚,向他谘詢朝廷的大政方針並賠他以少傅的頭銜,讓他負責江淮邊防的守衛及軍隊的調動。趙昚重用張浚,無非是想以此向天下人表明,他是堅決主張抗金的。

緊接著,他又為嶽飛平反昭雪,恢複了嶽飛原來的官職,並下令訪尋嶽飛的後代,以備朝廷錄用。至此,這樁沉冤達20年之久的大冤案,終於被徹底地翻了過來。後來,宋孝宗又將秦檜的親信黨羽全部逐出京城,並貶秦檜為“醜綴”。天下臣民無不拍手稱快,而主持平反工作的宋孝宗的形象頓時高大起來,被人們視為“清如水,明如鏡”的“青天”,被稱作“匡代明君”。

這幾件事情無疑都是很得人心的,因此,趙昚贏得了愛國臣民的好感,他的目的達到了。

其實,趙昚隻是在做些表麵文章,玩弄一套高明的權術。同他的軟骨頭父親相比,趙昚的骨頭也硬不了多少。不久,金人南侵,張浚在抗金之戰中稍一受挫便被降職,宋孝宗重新起用了秦檜的黨羽,與金人講和,從此再不言抗金了。

在封建社會,任何一位皇帝手下,都會有奸佞之徒,隻不過有的得勢,有的不得勢;有的罪惡大,有的罪惡小;有的明目張膽,有的相對隱蔽。一個有政治頭腦的當權者,隻要能從這種人中抓住一兩個典型,嚴加懲處。他的形象便會樹立起來。

公元1627年,朱由檢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史稱崇禎皇帝。他的前任是他的兄長明磊宗朱由校。

朱由校是個十分荒唐的主兒,他根本不理朝政,終日在宮裏騎馬射箭,打槍劃船,而最喜歡和擅長的,還是土木工藝,他既能設計,又會操作。他若是去做一個土木工程師,說不定還會有所成就,可惜派錯了用場,當上了皇帝,他將朝中大權,全都交給了一個人,這個人便是殘害忠良、作惡多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魏忠賢。

崇禎皇帝上台時,隻有17歲,卻深知魏忠賢之流作惡多端,天下之人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他否定前任的第一把火,便決定從魏忠賢身上燒起。

可是,魏忠賢的爪牙布滿朝廷,年輕的崇禎皇帝還不敢太魯莽。入宮之初,他對魏忠賢很是和顏悅色,以使其安心,但卻有步驟地剪除魏忠賢的羽翼。一天,他突然下令由小宦官組成的歸魏忠賢掌握的宮內兵丁一律出宮到兵部領賞,可一出宮便被全部遣散。接著又強令魏忠賢的爪牙退休的退休,降職的降職;待到魏忠賢孤立時,便向他宣讀了大臣舉報他的“十大罪疏”,將他流放出北京發配到鳳陽看守皇陵。

魏忠賢知道自己作惡多端,不會有好下場,於是,行至阜陽時,在旅店裏上吊而死,他的屍體被千刀萬剮,腦袋被送往故鄉掛杆示眾。年輕的崇禎帝這一手幹得實在漂亮,有謀略、有魄力,良好的形象立刻樹立了起來,被天下人呼為“明主”。

宋孝宗趙昚與明崇禎帝抓住前任的失誤與敗筆大做文章的手段是古代飾賢術具體運用的經典案例,既深得人心,又有立竿見影之效。

一個人的管人水平與其做人做事的方式有很大關係。性格直爽、真誠待人本沒有錯,但如果身處複雜的管人環境中,仍胸無城府,讓人一覽無餘,就很難得到下屬的尊重。隻有懂得適時藏心,才能把握進退的主動權,在管人過程中左右逢源。

化解尷尬,有容乃大

在生活中,我們能控製的東西太少了。你控製不了政治環境,控製不了經濟形勢,控製不了你的上級領導。但幸運的是,自己的態度是能夠控製的。

一個人在事業上和生活中的成就主要取決於他的態度,而不是學曆或能力。尤其是作為一名領導,如果你不能控製自己的態度,那麼終有一天,你會被下屬控製。事實上隻有那些能夠控製自己的人才能避免被他人控製。

越是精於權謀之術的人,城府便越深。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管理者用以掌控下屬的一種重要方法。曆來聰明的當權者一般都喜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隱藏起來,不讓別人窺出自己的底細和實力,這樣部下就難以鑽空子了,就會對領導感到神秘莫測,就會產生畏懼感。領導如同在暗處,下屬如同在明處,控製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具體來說,管理者適當控製自己的情緒有下列好處:

(1)避免自己的弱點被利用。要知道,無論是誰,隻要稍有智力,便多多少少練就察言觀色的本事,有些人會根據你的喜怒哀樂來調整和你相處的方式,並進而順著你的情緒來為自己謀取利益。這樣一來,如果你的情緒表達失當,你的意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別人的掌握。因此,高明的管理者一般都不隨便表現這些情緒,以免被人窺破弱點,予人以可乘之機。

(2)情緒自控是做出正確決策的需要。管理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為人所看穿,情緒受到影響,而導致做出錯誤的決策。管理者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亦即盡量控製個人的感情,而以冷靜客觀的態度來應付事情,這種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領導。

(3)做好工作需要積極情緒的支持。管理者所從事的工作,是關係到組織的生存發展,某項事業的成敗興衰,相關人員的利害得失的複雜勞動,沒有積極情緒的支持是不行的。這就需要你自覺主動地對個人的情緒進行自我控製,創造良好的心境。

(4)情緒自控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管理者貫徹其管理意圖,組織指揮各項任務完成的重要外部條件。管理者本人的情緒狀態,直接關係到與他相聯係的相關人員和組織成員。一個孤僻、冷漠、偏執、自大、暴躁的管理者,其不良情緒必然會影響與他人的正常交往,必然會妨礙他與上下級之間暢順的溝通與團結,更難以建立個人的友誼。而一個樂觀、自信、寬厚、幽默的管理者,就容易與相關人員交往,容易獲得上下級的支持與幫助。

(5)情緒自控也是增強管理者理智的核心。情緒是有遷移性的,平時我們講的“愛屋及烏”、“驚弓之鳥”、“草木皆兵”等等都是情緒的遷移性的表現。這種遷移性,帶有十分明顯、強烈的感情色彩,具有主觀性。如某些管理者工作中受到挫折,內心裏鬱悶,在被管理者身上會情不自禁地耍脾氣、發怨氣,因而影響了團結,造成工作上的被動。因此,管理者必須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控製。這種自控反映了管理者個人的修養和心理水平的成熟程度,表現了其理智水平的高低。

(6)情緒自控能使你在組織遭遇困難時保持若無其事的冷靜與沉穩,這是最能安撫民心的方法。如果你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亂的態度,便會影響到全體下屬,一旦根基動搖,就會帶來崩潰。

(7)情緒自控也會使你在對外交涉談判中具有從容鎮定、成竹在胸的泱泱大風。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容易被對方所控製,而屈居下風。

雖然說喜怒哀樂是人的基本情緒,但作為一名管理者,要想維護自己的威嚴,使自己更加成熟,必須時刻保持理性的頭腦,注意控製自己的情緒,做到喜怒不行於色。隻有學會控製自己,才不會把事情搞糟,也才不會被別人所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