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問題”來了,要學會變臉做人(3 / 3)

可見,如果你希望別人注視你、敬仰你,就應當效法“神靈”,含而不露。想要在管理領域幹出一番成就的管理者,即使你並非深不可測,也可以先從外表上讓自己顯得深沉穩重,腹有良謀。

作為一個管理者,你應該把這條原則作為自己處世藝術的首選:運用你個人的技巧對一種場合進行權衡。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權謀。它可以使你為人所知,卻不為人所懂;可以使你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樹立更高的理想,不斷地提出更高的期望。

不過,我們希望你不要將這種手段運用在其他事情上。畢竟,讓人隨時心生警戒並非是什麼好事。頭腦太聰明、個性太精明的人,通常都很難應付。由於腦子整天轉個不停,不論什麼事情都會事先預計好,讓人有鬆懈不得的感覺。同時,一發現別人有什麼缺點,便會立即指出來,即使沒有當場表明,也會讓對方覺得:“這個人不知道有什麼企圖!”警戒之心乃油然而生。在普通交際場合中。這種結果不利於我們與別人建立起密切的關係。

在向下屬安排任務時,你也應當讓你的下屬對狀況完全了解,並不斷地提供給他們新的資訊。要下屬做什麼,必須解釋明白,否則不利於他們正確地貫徹執行。但有關你自己,你要像魔術師一樣,不要輕易地解釋你所做的事,你隻要多用微笑,就能讓人覺得你深不可測。

不要一味地遷就別人

身處複雜的權力場中,最需要的是讓人們摸不透自己的心思。在具體工作中,如果一個管理者對自己毫無掩飾,隨隨便便就交出自己的全部真心,處處都表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麵,必將給自己帶來諸多麻煩。

隻要你稍一留心就會發現,在現實社會中,除了禽獸和野蠻人,根本不會有毫無掩飾的“透明人”。為此,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記得適當地戴上麵具。至於什麼場合應該戴什麼麵具,就像戲台上唱什麼角色該穿什麼戲服一樣,是不可能一成不變的。就職場而言,我們有如下建議:

(1)不可輕易動真感情。作為一個領導人,社交活動不免與自己所在的單位有關。下班之後,與同事、下屬或上司一起喝杯酒,聊聊天,不但有助於日常工作,還可能知道與工作有關的信息。因此,單位舉辦的各種聚會,自然要積極參加,就是與同事及上司打上一兩場“社交麻將”也很有必要,但有一點要時刻切記:不可輕易動真感情。

在權力和利益場上,隻有在大家都放棄了相互競爭,或明知競爭也無用的情況下,才會有友誼的存在。如果你輕易地交出真心,甚至動了真感情,隻會自尋煩惱。

(2)掩蓋自己的“野心”,以便保護自己。藍領與白領階層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藍領向上的流動性不大,升遷的機會不多。因此,藍領工人打的是正規戰術,集體討價還價,爭取共同的利益。而白領階層則大多都有個別拚搏的機會,獲得升遷是單打獨鬥的結果,甚至要通過“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的方式才能達到目的。因此,白領之間不但沒有藍領的那種同誌感情,往往還互相猜忌。這種生存競爭環境,猶如深入敵後、孤軍作戰的遊擊隊。而遊擊隊鬥爭的最高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作為管理者,多為白領階層,但許多力爭上遊的管理者,很注意將對手打倒,卻往往不善於保護自己,這是不足取的。正確的做法是:一方麵要友好競爭,另一方麵更要在眾人的競爭中保存自己,在勢孤力弱的情況下,就要夾緊尾巴,千萬不要露出自己全力拚搏、一心往上爬的“野心”,以免成為眾矢之的。

雖然也有“不招人忌是庸才的說法”,但在一個小圈子裏,招人忌者是蠢材。聰明的管理者,往往在積極爭取往上前進的同時,還能很自然地擺出一副“隻問耕耘,不問收獲”的超然態度。其秘訣就是善於用麵具蓋住“野心”的緣故。

(3)在單位裏不可隨便亂說話。在現實社會中,任何一個單位都不是真空般一塵不染,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亦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複雜的環境下,不注意說話的內容、分寸、方式和對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

事實證明,人隻有先求安身立命,適應環境,然後才能設法改造環境,順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避開生活的誤區,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主動權,無疑是對自己很有好處的。

不要總是把情緒寫在臉上

管理者處於各種矛盾的焦點上,他若想實現自己的目的,就必須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機不被窺破。如果下屬很容易就揣摸到上司的心理,他就很可能用之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從而危及或破壞管理者意圖的實現。而不暴露自己的一個好辦法,就是體現出與下屬的等級,使自己保持一種上司的狀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架子”。

說起“架子”似乎就很是讓人討厭,認為是脫離群眾的表現。但實際上,它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內在的理由或者說合理性。

《現代漢語詞典》對“架子”一詞的解釋是:自高自大、裝腔作勢的作風。這的確是人們對“架子”的普遍印象和產生反感的原因。但從另外一個方麵來看,“架子”絕不僅僅是一個消極、負麵的東西,而是有著它積極而微妙的意義,成為許多人領導和管理下屬的一種十分有效的藝術性方法。

許多領導正是通過有意識地“擺架子”,使下屬認識到權力等級的存在,感受到領導的支配力和權威。而這種權威對於領導鞏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張是絕對必需的。如果領導過分隨和,不注意樹立對下屬的權威,下屬很可能就會因為輕慢領導的權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進行破壞。所以,領導通過“架子”來顯示自己的權力,進而有效地行使權力是無可非議的,對於領導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也是必要的。

“擺架子”會給領導帶來威嚴感,會給下屬這樣一種印象:即他可以隨時行使他的權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威嚴感會使領導形成一種威懾力,使下屬感到“服從也許是最好的選擇”,而“不服從則會給自己造成不利”。

從一定意義上說,管人者必須是一隻狐狸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如果被人認為是輕率淺薄、軟弱怯懦、優柔寡斷,就會受到他人的輕視。他應該努力在行動中表現出偉大、英勇、嚴肅莊重、堅忍不拔。

有“架子”的領導就仿佛是一座雲霧繚繞、幻象紛呈的大山,看上去高深莫測,不可捉摸。其實,這種掩蓋心機的效果正是樹立權威的需要。

領導的“架子”還是一種避免打擾的防範性措施。你性情太隨和,人人都以為你好說話,所以,雞毛蒜皮的事都來找你定奪,你把“架子”擺起來了,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些小事的煩擾,從而集中精力去謀大事。所以,“擺架子”應該是領導藝術的一部分,有利於管理者對政務的決策。

“擺架子”還有利於豐滿領導的高大形象,它有時是一種自信和自尊的體現,使管理者有一種鶴立雞群的威信,從而喚起下屬的敬佩。當然,下屬中腹有良謀者也會偶然發現領導的裝腔作勢,但卻不願拆穿這個西洋鏡,因為無論是誰,都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中國人素以獲得權力為“榮耀”,不擺一點“架子”,怎麼能顯示出領導的高大形象呢?

所以,管理者的“架子”絕非是一個簡單的道德問題,它還包含著相當的領導藝術的奧妙,更有著心理學上的微妙含意。群眾都有服從權威的傾向。而管理者通過得體的“架子”表現出來的自信心、意誌力、傲視群雄的態度以及淩駕於眾人之上的氣勢則有助於增加自己的權威,更能從形象上喚起別人的敬佩和好感。最重要的是,沒有神秘就不可能有威信,因為對於一個人太熟悉了就會產生輕蔑之感。

當然,凡事都過猶不及。一方麵,一點“架子”不擺,可能會被人瞧不起,工作起來難以服眾;另一方麵,你“架子”擺得太足,與人離得遠遠的,也會有負麵影響。所以,管理者“擺架子”一定要把握好度,這樣才會讓自己的管理職能充分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