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又把阿大夫叫上來。對他說:“自從你到了阿城,天天有人誇獎你,說你怎麼怎麼能幹。我就打發人到阿城調查,他們到了那裏瞧見地裏亂七八糟地長滿了野草,老百姓麵黃肌瘦,連話都不敢說,隻能暗地裏歎氣。這都是你治理阿城的罪惡。你為了欺壓人民,裝滿自己的腰包,接連不斷地給我的手下人送禮,叫他們好替你吹牛,把你捧上天去。像你這種專仗著賄賂,買動人情,巴結上司的貪官汙吏,要是再不懲罰,國家還成體統嗎?來人,把他扔到大鍋裏去。”武士把阿大夫烹煮了。嚇得旁邊那些得過阿大夫好處的人,也兩腿直哆嗦,屁滾尿流。
這時,齊威王又把那些平時不分青紅皂白、顛倒是非的十幾個人叫出來。罵著說:“我在宮裏怎麼知道外麵的事情呢?你們就是我的耳朵,我的眼睛。可是你們貪贓受賄,昧著良心,把壞的說成好的,把好的說成壞的。你們好比紮瞎了我的眼睛,堵上了我的耳朵。我要你們這些臣下幹什麼?把他們都給我烹煮啦!”這十幾個人嚇得跪倒在地上,苦苦哀求。齊威王就挑了幾個頂壞的,下鍋烹煮了。
齊威王的舉動令齊國野朝及鄰國為之震驚,原來,他在沉湎於酒色的幌子下,對朝廷內外的官員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從此誰也不敢再弄虛作假了。
正因為他善於藏心,才摸清了真實情況,從而有根據、有針對性地打擊了歪風,換得了齊國的強盛局麵。試想,如果齊威王不是一開始不動聲色,在沒掌握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大發雷霆,別說一鳴驚人,最終恐怕連自己的位子也坐不穩。
話上留一線,日後好見麵
身為管理者,不能不懂得“扮神秘”與“吊胃口”的妙用,因為這不僅是樹立自己威嚴的需要,也是表現自己重要性以及調動下屬積極性的需要。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得不到珍惜,而總也得不到的東西,常常被認為是最好的。這是人們普遍的心理。所以,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多留點神秘感,吊一吊對方的胃口,這樣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的故事,後來,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果然正是按照在茅廬中計劃的那樣,強借荊州,智奪西川,建立了蜀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這其中,就涉及到幾個疑問,令人不解。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民之術,克敵製勝之法,為何深藏不露?正當請纓之年,治亂交替之際,群雄並起之日,不思建功立業,莫非真要老於林泉之下?
諸葛亮為什麼要劉備三顧而後才與他見麵,而且從秋末到早春,拖延數月?
這是他深諳“神秘”之奧妙的緣故。
孔明之所以遲遲不出山,之所以不投靠曹操、孫權,是因為他絕不隻是想當一個職業謀士。他要做呂尚、管仲那樣的丞輔將佐。
這是他“隆中對”要達到的第一個目標,即自謀的目標。第二個戰略目標才是為懷胎腹中的“蜀國”製訂建國爭霸方略,從三國鼎立到恢複漢室的統一天下。
第一個目標立即就達到了,第二個目標終其一生隻實現了一半。
劉備三顧而後見,反映了諸葛亮謀定而後動的謹慎深謀。
首先,是考察一下劉皇叔的誠意和他對自己的需求程度。如果劉備抱著一種見不著就拉倒的態度,那就表明自己在他心目中沒有地位,對自己的需求程度很低。在心目中沒有地位,在政治軍事上也不會有地位。對自己需求程度低,也就可能隨時拋棄自己。既知如此,何必出山。諸葛亮也就隻好拉倒。
其次,諸葛亮要留出充分的時間準備“隆中對”。等到劉玄德第三次來訪時,他不僅已經胸有成竹,而且連未來國家的藍圖都畫出來了。
這才是他故作神秘的真正原因。
“吊胃口”在管理者調動下屬幹勁的過程中也很有用處。
在很多人看來,他生存的價值就在於升官發財,因為這不僅是事業有成的標誌,而且會帶來數不清的好處。所以利用“高官厚祿”來駕馭下屬,曆來是管人者手中的法寶。但如何把握“封官”的時機,選擇“封官”的對象,安排官職的大小,秘訣也是“吊胃口”三個字。
雜技團裏的猴子為了獲得食物,通常都是非常聽話地表演各種絕活兒,贏得人們的陣陣掌聲。有經驗的馴猴師都知道,猴子吃飽了就不聽話了,所以他們什麼時候都不給猴子吃飽。貪功求利,乃是人性的致命弱點,適當地“吊胃口”,讓人永遠帶點饑餓感,他才會幹勁十足。
南宋初年,麵對著金人的大舉入侵,當時號稱名將的劉光世等人,隻會一味地避敵逃跑,而不敢奮起反擊。這一方麵因為他們天生患有軟骨病,另一方麵,也因為他們官已高,位已尊,以為即使立了大功,也沒有更大的升遷,他們便安於現狀,什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此時對他們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當時嶽飛雖然已嶄露頭角,但畢竟還沒有太大的名望和地位。隻有他在和金人進行著殊死的戰鬥時,才有個叫郡緝的人上書朝廷,推薦嶽飛。那封推薦書寫得很有意思:
“如今這些大將,都是富貴榮華到了頭,不肯再為朝廷出力了,有的人甚至手握重兵威脅控製朝廷,很是專橫跋扈,這樣的人怎麼能夠再重用呢?”
“駕馭這些人,就好像飼養獵鷹一樣,餓著它,它便為你搏取獵物;喂飽了,它就飛掉了。如今的這些大將,都是還未出獵都早已被鮮湯美肉喂得飽飽的,因此,派他們去迎敵,他們都掉頭不顧。”
“至於嶽飛卻不是這樣,他雖然擁有數萬兵眾,但他的官爵低下,朝廷對他也未有什麼特別的恩寵,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低級軍官,這正像饑餓的雄鷹準備振翅高飛的時候。如果讓他去立功,然後賞他某一級官爵,完成某一件事,給他某一等榮譽,就好像獵鷹那樣,抓住一隻兔子,便喂它一隻老鼠,抓住一隻狐狸,就喂它一隻家禽。以這種手段去駕馭他,使他不會滿足,總有貪功求戰之意,這樣他必然會為國家一再立功。”
雖然說這位郡緝將嶽飛看成一個貪功求利的人,實在是對我們偉大民族英雄的曲解、貶低。但是,他在推薦書中所涉及到的兩種管人權謀術,卻可以為管理者如何管人提供很好的參考。
另外,我們還應該看到,在權力場上畢竟是粥少僧多,官位有限不可能隨意授人,再說如果封得太濫了,“官”自然貶值,也就不值錢,失去了誘惑力。太平天國後期在湘軍與淮軍的夾擊下,太平軍處境日益艱難,為了挽回敗局和鼓舞士氣,天王洪秀全采取了“封王”的招數。據統計,洪秀全先後分封了兩千七百多個王,大小文臣武將,親朋故友,甚至一個並不怎麼起眼兒的人,都如願以償戴上了“王帽子”。然而時間一長,這一招也就不那麼靈了。
正如上文所言,人都有這樣一個通病,這就是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不珍惜,隻有自己千辛萬苦爭取來的才格外看重。“封王”不但沒有達到齊心協力挽回敗局的目的,反而導致了太平天國內部秩序的嚴重混亂,大家都是“王”,誰也不服誰,彼此離心離德,譚紹光被“八王”出賣就是最明顯的例證,客觀上加速了太平天國的覆亡。
可見,“吊胃口”對於有效駕馭下屬的作用不可忽視。它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是要充分吊起下屬的胃口。一方麵,要如同商品交換—樣,“得一兔則飼以一鼠,得一狐則飼以一禽。”立小功得小利,立大功得大利。要有意識地把過程拉長、分段,使下屬取得突出業績的欲望永遠處於饑餓狀態,永遠不會有滿足感,這樣他才會總有立功的原動力。另一方麵,要保證“官位”的稀有性,不能人人封王,這樣才有足夠的誘惑力。
二是滿足下屬的欲望不僅不能一步到位,而且最好永遠也不要到位。一個人工作上的欲望過早滿足了,立功進取的意誌便懈怠了;一旦達到其欲望的頂點,不但立功進取的意誌消失,甚至還可能滋生野心,動搖你的權威和地位。
實在不等於實話實說
領導的位置看起來舒服,但坐上去可就沒那麼愜意了。上上下下多少雙眼睛都在盯著你的一舉一動,一旦你出現了某些不該出現的行為,或者你的某些秘密和缺陷被別有用心者知曉,就等於將小辮子直接塞到下屬的手中,這對你來說,可是非常不利的。當你在指揮下屬時,他們會在背地裏說:“他幹的那點好事我都知道,還好意思命令我!”當你因為下屬違反了某項製度而要對其實施懲罰時,他們就會拿著你的把柄或明或暗地要挾你。這樣一來,你名為頂頭上司,實則等同於他們手中的傀儡。
人是一個複雜的多麵體。一般說來,每個人都有他光彩的一麵,也都有他相對陰暗的一麵。有個寓言故事是說,每個人身上都掛有兩個袋,一個袋裏裝有優點露在身前,另一個袋裏裝有缺點藏在身後。不管這是不是人性的弱點,但把自己光彩的一麵顯示給大家,把陰暗的一麵隱藏起來,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
要想避免被動,管理者就要在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善於把自己的“缺點”和隱私隱藏起來,不要讓人看見你“卸妝”,以防授人以柄。
(1)自己的事情不要隨便跟外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壓在內心裏不願為人所知的事情。即使你跟某個下屬感情不錯,也不要隨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訴對方,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與公司的事有關。如果你無意之中說了出去,很快,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會成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這樣,對你極為不利,至少會讓這個和你感情不錯的下屬多多少少對你產生一點“疑問”,而對你的形象造成損害。
還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訴的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他雖然可能不在公司進行傳播,但在關鍵時刻,他會拿出你的秘密作為武器回擊你、要挾你,使你在管理工作中陷入被動。因為一般說來,個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體麵、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汙點的事情。這個把柄若讓人抓住,你就可能成為這個人的傀儡。即使沒這麼嚴重,那至少也會使你在處理與他相關的事情時“投鼠忌器”。
(2)家庭住址最好與公司地址距離較遠。雖然每天上班還要來回坐車,但卻可以有效地把公事、私事分別開來。管理者在與自己的親戚朋友之間私人往來時,留給他們的個人地址,應該是家庭住址,而不是辦公室。留給他們的電話號碼也應該是家中的而不是辦公室裏的。這樣你那些親朋好友在找你的時候,可直接找到家中。
(3)不可把過多的私人關係卷入辦公室。管理者的一些重要的私人關係,不宜向下屬、同事透露。如果管理者的親人、朋友過多地出入於他的辦公室,也會造成單位裏的人對你的不信任。
公是公,私是私,二者不可過於混淆。一些與工作無關的私人交往,或者不易於公開的私下交往,最好要到自己家中,而不宜在辦公室密談。
(4)管好自己的私人用品。一些生活小用品也向他人傳達了一定的信息。你細心的下屬們不僅會根據和你來往的人,也會根據你的日常用品來判斷你的行為。《紅樓夢》裏有一段精彩的描寫。賈璉外出住過一段時間後,他的妻子王熙鳳替他整理行李,特意吩咐家人:“不光要看少了什麼,更要看多出來了什麼,譬如指甲、頭發、香袋之類。”這把賈璉唬了個半死。果然平兒翻出了一綹女人的頭發。幸好平兒救駕,替他掩藏了起來,才沒有打翻王熙鳳這隻醋壇子。
因此,管理者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用品,個人物件最好不要帶到辦公室裏。帶到辦公室裏的必需品也要注意保管好。比如,一些藥品、私人信件、書籍,等等。
(5)一些私人活動,也要以遠離公司為妙。比如,你請別人到飯店吃飯,席間要談一些重要的私事,如果不巧碰上你的下屬,可能產生很尷尬的場麵。如果下屬知趣,他可能跟你打過招呼先行告退;或許他裝作沒有看見你,那也許是真的,但他一旦看見你,就一定會著意於你的舉動。這時你可以對一些事情避而不談。
另外,管理者的洗浴、整容等個人活動,也以遠離公司為妙,以免與公司熟人發生“撞車”的可能。
(6)要注意和身旁常接觸的人搞好關係。在工作中與你多接觸的人,窺探你秘密的機會就多,也容易介入你的私生活。不要與他們有一種敵對的關係,如果你能與他們保持友好的狀態,你的一些小缺點他們也容易接受而且還會自覺地維護你的個人形象。
以上所述,並不是說讓管理者與下屬在下班後不許接觸,隻不過是說,世界是複雜的,管理者要保護自己的隱私,維護自己的外在形象罷了。
總之,常化妝的女人不要讓人看到你卸妝,管理者也要切實保護自己的隱私。這有助於維護自身形象和權威,有利於你更好地去管人管事。
駁斥他人的無理時,要講究技巧
領導與下屬、同事在一起聚會,比如公司開展一些慶祝活動等,大家都難免要同坐在一個酒桌上,吃吃喝喝。這時,領導活潑一點,放下架子活躍酒桌的氣氛是必要的,但要注意言行檢點。
酒桌上更有一些必須遵循的禮儀。既活潑又守禮,才能使得場麵既熱鬧又有序,使活動獲得圓滿成功。這樣可大大加強領導與他人之間的聯係,更能提高領導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
擺宴席離不開酒。酒一定要喝,但應適可而止。切忌一醉方休,開懷大飲。酒醉之後容易生事。而且醉態龍鍾這本身也影響到旁人對你的形象評價。
具體說來,醉酒有三忌:
(1)忌酒後失言,禍從口出。
喝酒過多,酒精會對大腦造成暫時性的麻醉,很多人往往便失去理智,管不住自己,隻管胡言亂語,說話不堪入耳。雖是平日敬服你的人,此時心中也不免生厭。這大大影響你日後的權威。
人們常說:“酒後吐真言。”一旦在醉意朦朧之下,不管麵前是誰,輕易向他說出你心中的秘密,或者你輕易答應別人的請求,日後後悔萬分。正所謂“禍從口出”,這也正為醉酒者所忌。
(2)忌酒後失態,有失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