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與人掰手腕要講些路數(2 / 3)

當然,“護犢子”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受一定的條件製約的。那麼,管理者處於怎樣的情況下,方可對下屬進行“護短”呢?

(1)嚴格地掌握“護”的臨界線。

管理者袒護下屬,其用意當然不是喜歡或者縱容下屬,而是另有所圖。在多數情況下,管理者圖的是以下幾方麵的好處:第一,為了更好地發揮和利用下屬的長處;第二,贏得人心,進一步密切上下級的關係;第三,極大地提高自己在群眾中的聲譽,有意將自己塑造成寬厚、豁達的領導形象;第四,為了實現某個既定的管理目標。因此,在權衡利弊,決定取舍時,管理者必須本著得大於失的行為準則來行事,隻有當“護犢子”這一行為本身不超過某條臨界線時,采取“護犢子”的方法,才是有價值的,才是可行的。

在通常情況下“護犢子”時應嚴格掌握以下四條臨界線:

①必須有利於充分發揮和利用下屬的長處,而不是縱容、誘發下屬的短處,以至於影響和限製了下屬的長處。

②必須有利於實現管理者製定的管理目標,而不是有礙於實現這一目標。

③必須能被周圍的人所理解,所接受,而不是激起多數人的反感和憤慨,加劇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④必須有助於提高管理者在群眾中的聲譽和威信,而不是降低和損害管理者的聲譽和威信。

在上述四條臨界線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條。在正常情況下,管理者應該兼顧這四條臨界線,盡量從嚴掌握。但在情況危急的特殊時期,也可以隻考慮其中的第二條,而對其他三條暫不考慮,待事後再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2)靈活掌握“護犢子”的度。

在不超越臨界線的前提下,管理者在具體運用這一權謀時,麵臨著十分廣闊的選擇餘地。這時候,作為一個精明的管理者,就應該充分利用手中執掌的選擇權,靈活掌握“護犢子”的度,放手大膽地袒護自己的下屬。例如:

①在可寬可嚴的情況下,隻要下屬認識較好,群眾和上級領導又能諒解,就應從寬處置。

②在可早可晚的情況下,對於下屬的過失,不妨拖一拖,擱一擱,待事後再作處理,或者給下屬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視其表現如何,再作處理。

③在可高可低的情況下,不妨將下屬的缺點評估得低些,將下屬的過失性質評估得輕些,充分利用“伸縮度”向人們提供的選擇自由,作出偏袒下屬的抉擇。

④在可大可小的情況下,對於下屬的短處或過失,不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盡量縮小處理的規模以及處理後產生的影響麵。

靈活掌握護短的度,是在合理的選擇圈內進行的,它利用的是人們的認識伸縮度和行為伸縮度,而不是人們的認識誤差和行為誤差。管理者在具體運用這一手段時,應該充分注意這一點。否則,就會步入誤區,出現重大失誤。

(3)要讓下屬知道你在“護”他。

獲取理想的“護犢子”效果,不僅需要嚴格掌握臨界線,靈活掌握選擇度,而且還需要巧妙地運用各種最有效的方法,恰到好處地將你的用意傳遞給下屬,使下屬既能明白你為什麼要偏袒他,以此極大地激發起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使下屬在不感到難堪的情況下願意接受你對他的偏袒,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下屬的自尊心和自愛心。這就需要在你“護短”之後讓他知道你在護著他。當然,也不一定非要用語言來點破,或主動找下屬談話,讓下屬感激自己。在若無其事中傳遞了這種信息,往往更能收到施恩無痕跡的最佳效果。

(4)認真看清、選準最有“袒護”價值的下屬。

不看對象盲目護短,亂發慈悲,是管人的大忌。“護犢子”與嚴格要求、獎懲分明,是管理者實行有效管理的兩手。隻有你認定某下屬確有袒護價值時,才能去偏袒這個下屬。

總之,“護犢子”的學問深奧莫測,其技法也多種多樣。隨著現代管理活動麵臨的情勢日趨複雜,被使用對象的自主意識日趨強烈,各級管理者更應該結合自己的用人實踐,細心琢磨,不斷探索,盡力掌握高超的“護短”本領和靈活的“施恩”藝術,為最大限度地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努力。

小事情上,不要證明你的正確

適當的“小恩小惠”,可以體現對下屬的關懷,可以“籠絡”人心,戰國時期以養士著稱的齊國國相孟嚐君,就很會用這一手法。當有客人來訪與他交談時,他就讓近侍躲在屏風後麵,記錄他與客人的交談內容,將客人的家庭及親戚住處記錄下來。客人離開後孟嚐君已經派人問候了他的親戚並給予幫助。客人從親戚那裏知道了詳情,自然感激萬分,於是,都自願成為孟嚐君的追隨者。

“小恩小惠”的好處在於:由於“小”,它可以經常給予,這種時間上密度的感情轟炸彌補了漫長的年度和季度獎勵的等待。“小恩小惠”的好處還在於它貼近下屬心理的個性化。

“小恩小惠”不僅僅是實物,善於駕馭下屬的管理者,總是從點滴做起,讓下屬在不經意間感受到你的關懷,使他產生無限的溫暖。

其實,隻要時刻抱著關愛下屬的信念,你就會發覺,一切都可能是你給下屬施與“小恩小惠”的機會。比如:

(1)留意每個節日與每個下屬的生日。

節日慶祝與生日禮品不僅僅意味著對下屬的關懷,還可以調劑日常的工作氛圍。在傳統節日到來的時候,可以依據節日內容的不同搞一些適當的活動,如春節的紅包、兒童節時送給下屬孩子的禮物、中秋節的月餅,等等,將關懷一點一滴地送出。

現代人都習慣祝賀生日,生日這一天,一般都是家人或知心朋友在一起慶祝。聰明的管理者善於“見縫插針”,使自己成為慶祝的一員。有些管理者慣用此招,每次都能給下屬留下難忘的印象。或許下屬當時體味不出來,而一旦換了領導有了差異,他自然而然地會想到你。

(2)關注下屬的健康狀況。

對下屬健康情況的關注已不僅僅局限於“醫務室”的設立,很多知名企業為本公司下屬聘請專業的健康谘詢公司,其任務就是定期檢查下屬的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況,為每個下屬量身定製其自我的健康計劃,從健康講座到公司全員的健身計劃。有些企業還與健身中心或當地的健康俱樂部相聯係,為下屬的個人健身活動提供便利。

(3)下屬住院時,親自探望。

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屬住院了,他的上司親自去探望時,說道:“平時你在的時候感覺不出來你做了多少貢獻,現在沒有你在崗位上,就感覺到工作沒有了頭緒、慌了手腳。快安心把病養好吧!”結果,這個下屬感動不已,出院後十分賣力,為他的上司也贏得了更多的利潤。

有的管理者就不重視探望下屬,其實下屬此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住在醫院裏,卻惦記著領導是否會來看看自己,如果領導不來,對他來講簡直是不亞於一次打擊,不免會嘀咕:“平時我幹了好事他隻會沒心沒肺地假裝表揚一番,現在我死了他也不會放在心上,真是卸磨殺驢。沒良心的家夥!”

(4)不要忽視工作餐。

午餐對於下屬來說,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很多下屬早上吃早餐匆匆忙忙,晚上可能還要加班,將晚餐拖後。所以,午餐的營養如何對下屬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現在很多公司都為下屬提供免費的工作午餐,有的公司將午餐業務外包,有的公司設有專門的配餐部門,但無論哪些形式,公司對午餐的營養搭配、品種選擇都要予以關注。必要的時候,應該請專門的營養師進行營養調配,當然,個性化的營養攝入指導是再好不過的了。

(5)保證下屬的工作安全。

強調安全工作是對下屬生命的尊重和關心,光在口頭上空談安全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安全信息必須不折不扣地傳達到一線並設立規章製度確保執行。一般來講,一線領導對於安全責任製度應予以明確。“人”才是公司最寶貴的財富,當工作效率與安全問題發生衝突的時候,要堅持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

(6)提供舒適的工作條件。

下屬選擇工作的時候,工作條件是否舒適是重要的參考因素之一。辦公地點的選擇,辦公環境的布置,上下班班車舒適與否,下屬專用停車位的設置等都是所要考慮的因素。在公司的某個角落修葺一個小小的吧台,柔和的燈光下可以看看新近的雜誌,對於下屬來講也是很大的誘惑。其實大多數的下屬對工作都懷有一點小小的虛榮,很多公司在招聘過程中突出工作條件的優越,也是抓住了大家這樣的一個心理。

(7)關心下屬的家庭和生活。

家庭幸福和睦、生活寬鬆富裕無疑是下屬幹好工作的保障。如果下屬家裏出了事情,或者生活很拮據,管理者卻視而不見。那麼,即使管理者對他再好也可能顯得假惺惺的。

(8)抓住歡迎和送別的機會表達對下屬的關心。

調換下屬是工作中常常碰到的事情,粗心的管理者總認為不就是來個新手或走個老部下嗎?來去自由,願來就來,願走就走。這種思想很不可取。

善於體貼和關心下屬的管理者與口頭上的“巨人”做法也截然不同。當下屬來報到上班的第一天,口頭上的“巨人”也會過來招呼一下:“小陳,你是北大的高材生,來我們這裏虧待不了你,好好把辦公用具收拾一下準備上馬!”

而聰明的領導則會悄悄地把新下屬的辦公桌椅和其他用具收拾好,而後才說:“小陳,大家都很歡迎你來和我們同甘共苦,辦公用品都給你準備齊全了,你看看還需要什麼盡管提出來。”

同樣的歡迎,一個空洞無物,華而不實;另一個卻沒有任何恭維之詞,但管理者的欣賞早已落實在無聲的行動上,孰高孰低令人一目了然。

下屬調走也是一樣,彼此相處已久,疙疙瘩瘩的事情肯定不少,此時用語言表達管理者的挽留之情很不到位,也不恰當。而沒走的下屬又都在眼睜睜地看著要走的下屬,內心裏不免想著或許自己也有這麼一天,管理者是怎樣評價他呢?此時領導如果高明,不妨做一兩件讓對方滿意的事情以表達惜別之情。

在人的精神世界裏,那些最大的波瀾,最響的雷聲,往往是由最細微的行動引起的,這就需要管理者從平常的一點一滴做起,從小處著手,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以達到“潤物細無聲”、“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如果管理者能夠在許多平凡的時刻,經常用“毛毛細雨”灌溉下屬的心靈,那麼,讓他們在感動中為你效勞絕對不會是一句空話。

絕不正麵反對他人的意見

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心存感激呢?是在他被別人看不起,而得到你的幫助的時候。一旦你在此時給予他幫助,哪怕他明知你隻是舉手之勞,他都會發自內心地感激你。

在辦公室裏也是一樣的,如果管理者能給予落後的下屬以關懷和幫助,那麼,下屬就會心存感激,並通過更加努力的工作來回報你對他的關愛。

下屬中總有那麼一些人,盡管工作態度很認真,能吃苦,聽指揮,但工作總是幹得不如別人好,有些力不從心。其中有些人常常變得精神頹廢,沒有幹勁,自暴自棄,見人不敢抬頭。如果放棄不管這些人,無論是對團隊還是對他們個人,都是極大的損失。

某廠小組老組長就是運用關懷的辦法,使一些後進職工成為先進者的。

當班組重新組閣時,一名青年工人成了各班組推卸的包袱。原因是他入礦450天,曠工137天。老組長主動接收了這位小青年。雖然老組長抓得很緊,想了許多辦法,小青年還是曠工。一天,組長外出開會剛回礦裏,見這位小青年沒精打采地躺在床上。一摸他的臉,感到很燙手,便馬上把他背到醫院檢查,全組的同伴也一塊去看望他。當大家把罐頭、水果和香噴噴的熱麵條送到他麵前時,他緊緊握著同伴們的手,泣不成聲地說:“我真對不起組長和大夥的這一片心哪!”他病愈就上班了,在這一天,他自入礦以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提高效率50%。從此,這位小青年不僅遵守紀律,而且出滿勤、幹滿點,成了小組裏的生產骨幹。

這個小組對失足青年也十分關心。有位青年工人因盜竊勞教3年。回礦後,該小組要求領導把他調來。大家四處奔波,為他找住房,利用休息時間幫他搬家拉煤,為他申請了困難幫助。他體質較弱,大家幫他打柱,每天4根柱的任務,幫他幹一半,一連就是3個多月。大夥兒的一片真情,終於溫暖了他的心。在小組會上他激動地說:“以後我一定幹個樣子給大夥兒看看。”從此,他和全組同誌,追求上進,成了一名生產上的虎將,連續兩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

這就是關懷的力量。

一般的領導往往隻垂青於那些才華橫溢、有突出成就的人,經常表揚、提拔他們,而很少注意這些能力低、成績差的人。但是,在一個團隊裏,才能出眾的畢竟隻是少數,而才能平庸和低下的則是多數。如果扔下這些人不管,整個團隊素質就很難得到提升,也不能指望團隊成員對你的廣泛擁護。所以,管理者要給予落後者一些關心和幫助。這樣,既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又能得到他們的支持。

除了故事中這種幫助落後者的方式以外,管理者還需要怎樣幫助這些人呢?

(1)消除他們的自卑感。

人有了自卑感後,即使有能力也難以發揮出來。其實,除了少數能力特別突出的人外,其餘人的能力相差並不大。如果能讓他們增加信心,消除自卑感,他們甚至可以取得與能力強的人一樣的成果。所以,領導要關心這些人,多與他們進行交流,列舉他們的優點和成績,證明他們並不見得比別人差多少,也一樣可以幹得很出色,從而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

(2)為他們開小灶。

對這些下屬,需要比對別人多花一點精力。給其他下屬布置工作,交代清楚就可以了;給這些人布置工作,要更明確、具體一些,不僅要交代任務,而且要教給途徑、教給方法。在其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加強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清除障礙,使之不斷增加經驗,滿懷信心地發揮自己的才幹。

需要指出的是,身為領導,你不能手把手地教他們一輩子,必須在提高他們自身能力上下功夫。也就是說,對能力低的人,最好的辦法不是“喂”他們,而是想辦法使他們學會多動腦筋“自己飛起來”。

(3)不要損傷他們的自尊心。

能力低的人自卑感強,自尊心也很強。麵對這樣的下屬,安排工作時不要損傷他們的自尊心。需要批評時也要婉轉,否則容易使他們產生敵對心理,或從此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4)讓他們先出成績。

安排工作時,找一些相對比較容易的工作讓他們幹,完成得好,出了成績,哪怕是小小的成績,你都要立即表揚鼓勵,讓他們從自己的成功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隨著其能力的不斷提高,對他們的要求也應不斷提高。相信過不了多久,他們的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5)必要時給點壓力。

對於能力低的下屬,給他們開“小灶”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因此而嬌慣他們,讓他們過於輕鬆。特別是當他們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之後,要時常給點壓力,或是用語言“點”一下,或是用別人的事例“激”一下,或是在工作上適當“加點碼”,使他們把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

相信在你的幫助下,這些下屬會有很大的進步,也會因此對你心懷感激,而更加努力地工作的。

永遠不要靠爭執解決問題

人生最大的兩件事就是家庭與事業。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家庭對個人來說卻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的家庭往往更能影響到工作,所以,管理者要贏得下屬的擁護,一定不要忘了關心下屬的家庭。從人性而言,你如果能把關心下屬的家庭作為施恩的一種方式,便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白是剛調到某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母親做膽結石手術住進了醫院。一次聊天中,他偶然和所長談起此事,所長馬上表示要到醫院探視其母親,小白頓時激動得眼睛濕潤了。他對一個朋友說:“我在某校幹了8年,校領導沒去過我家裏一次,我到這個所不到半年,所長‘五一’節去了我家一次,這回一聽說老太太病了又去看,人心都是肉長的,我能不認真工作嗎?”

可見,讓下屬充滿激情地去工作,就要適當地關心下屬的家庭。對此,日本麥當勞的董事長藤田田為我們做出了示範:

每一位下屬的太太過生日時,都會收到藤田田讓禮儀小姐從花店送來的鮮花。事實上,這束鮮花的價錢並不昂貴,然而太太們心裏卻很高興,“連我先生都忘了我的生日,想不到董事長卻惦記著送鮮花給我。”藤田田經常都會收到類似的感謝函及電話。

除此之外,日本麥當勞每年都在大飯店舉行一次聯歡會,所有已婚的從業人員必須帶著“另一半”出席。席間,除了表彰優秀的下屬外,董事長藤田田還鄭重其事地對太太們說:“各位太太們,你們的先生為公司作了很大的貢獻,我已經給予了各方麵的獎勵。但有一件事我還要請求各位太太們幫忙,那就是好好照顧你們先生的身體。我希望把你們的先生培養成為一流的人才,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的夢想,從而促進你們家庭的和睦,可是我無法更多地、更細致地兼顧他們的健康,因此,我把照顧先生們身體的重任交給了你們。”

聽了這番話,哪一位太太內心不存感激呢?而這種感激自然會變成支持與鼓勵,讓下屬能更好地為單位服務。

一般情況下,下屬會遇到一些來自家庭的問題,比如,經濟方麵的問題、子女方麵的問題、長輩方麵的問題、夫妻之間的問題、家庭其他成員相互關係方麵的問題、鄰裏關係問題、突發事件,等等。這些問題常常會給下屬帶來困擾,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直接影響到下屬的工作情緒,而如果管理者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他們能不擁護你的領導,賣力地為單位工作嗎?

管理者要關心下屬的家,最好還能經常走訪下屬的家庭,並做到“一報”、“三訪”。

“一報”,即向家長報告下屬的情況。除了必須讓家屬掌握下屬情況,以便讓家屬一起幫助其改正錯誤、缺點外,主要是報告下屬的優點和工作成績,讓家屬覺得自己臉上有光,覺得自己的親人更加可愛可敬,覺得自己要更好地支持自己的親人搞好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講下屬的優點和成績一定要實事求是。這樣才能由衷的讚賞,也才能調動家屬的感情。下屬的成績有大有小,優點有多有少,除了某些出人意料的以外,他們的家屬自己心中大致有數。哪怕是很小的成績,很少的優點,受到領導的肯定和讚許,家屬也會感到高興。如果說過了頭,家屬反會覺得不自在。如果下屬存在較嚴重的錯誤或者較多的缺點,當然也必須告訴家屬。因為下屬的錯誤缺點如果被動地讓家屬發現,往往會招來埋怨,產生隔閡。由下屬自己或者管理者主動告訴家屬,則可以得到家屬的諒解、關心和幫助。但也必須實事求是,縮小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擴大了會導致反感甚至絕望。切忌用“告狀”的方式,隻能用關心和商量的口氣,共同尋求進行挽救和共同幫助改正的辦法。

“三訪”,即訪情、訪苦、訪賢。

訪情,就是了解下屬的家庭情況。訪情的目的一是進行幫助;二是增進與家屬的感情。每作一次家訪,一定要了解下屬家裏各方麵的情況,家庭人口、家庭人員關係、家庭經濟狀況、家庭存在的主要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