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細加斟酌、枉加屠戮的作風當然是不可取的,而且也隻能歸結於他獨裁的殘暴,但他打擊害群之馬、整飭吏治的堅決態度,卻有值得後人學習之處。
多給人一份新鮮感
管理者要坐穩位置,達到令出有所從,就必不可少地要采用強硬的手段。有過不誅則惡不懼,然而,誅惡必須要抓住症結,該等的時候就要不動聲色,等找到症結的時候再出手。
魏文侯時,任西門豹做鄴都(在河南省)太守。西門豹上任後,見閭裏蕭條,人民很少。便召當地的父老到來,問民間有什麼疾苦,弄成這般!父老異口同聲說最苦的就是河伯娶媳婦了。
“奇怪!奇怪!河伯又怎能娶媳婦呢?”西門豹驚訝說,“其中必定有袖裏乾坤,說給我聽吧!”
其中一位說:“漳水自漳嶺而來,由沙城而東,經過鄴都,是為漳。河伯就是漳河之神,傳聞這個神愛好美女,每年要奉獻一個夫人給他,就可保雨水調勻,年豐歲稔,不然的話,河神一怒,必招致河水泛濫,漂溺人家。”
西門豹問:“究竟是誰攪的花樣?”
“是那一班神棍攪的。這一帶經常患天災,人民甚苦,對於這件事又不敢不從。每年那班神棍串通一班土豪及衙役,乘機賦科民間幾百萬,除少許作為河伯娶媳婦費用外,其餘便二一分作五,分入私囊去了。”
“老百姓任其瓜分,難道一句話也不說?”
“唉!”父老說:“試問在公勢與私勢的夾迫之下,誰敢說半個不字!何況他們打著為百姓服務的官腔。每當初春下種的時候,那班主事神棍及鄉紳人等,便到處去尋訪女子,見有幾分姿色的,便說此女可以做河伯夫人了。有父母不願意的,便多出些錢,叫去找別一個;沒有錢的唯有把女孩送上。這樣,神棍便領這女孩到河邊的‘行宮’住下來。沐浴更衣,然後擇一吉日,把女孩打扮一番,放在一條草墊上,浮在河裏,漂流了一會便自行沉下去做河伯夫人。這樣一來,凡有女孩的人家都紛紛遷徙逃避,所以城裏的人越來越少。”
西門豹一邊聽著,一邊眉頭越皺越緊,問道:“這裏的水災情況怎麼樣?”
“還好,自從年年進貢了河伯夫人之後,沒有發生過漂家蕩產的大水災。但究竟因本處地勢高,有地方沒有水源,沒有水災,可又有旱災之苦!”
“好吧!”最後,西門豹說:“既然河伯這麼有靈,當娶新夫人的時候,請來告訴我去觀觀禮!”
到時,那幾位父老果然來告訴西門豹,說本年度的新夫人已選出,定期行禮了。
這是一個隆重的日子,西門豹特別穿起官袍禮服,命令全城官紳民眾等參加。遠近百姓聞訊從四鄉跑來看熱鬧,河邊聚集了幾千人,盛況空前。
一位“媒人”鄉紳,把主事的大巫擁過來了。西門豹一看,原來是一個老女巫,一副了不起的傲態,她後麵跟著20多位女弟子,衣冠楚楚,捧著巾櫛爐香,侍候在左右。
西門豹開口問:“請把那位河伯夫人帶過來給本官看看好不好?”
老巫不說話,示意弟子去把河伯夫人帶來。
西門豹很注意地審視該未來的河伯夫人,見她雖鮮衣在身,但也不是十分漂亮,而且愁容滿麵的。便對老巫及左右的官紳弟子說:
“河伯是位顯赫的貴神,娶婦必定是位絕色的女子才相稱,我看這位女子,醜陋得很,不配做河伯夫人。現請大巫先去報告河伯,說本官再給他找一位漂亮的夫人,然後改期奉獻給他。”
他一聲令下叫左右衛士把老巫丟下河裏去。左右的人大驚失色,西門豹若無其事地立靜等候。
一會,他又說:“老婦人做事太沒勁了,去報信這麼久還不見回來。還是派一位能幹的弟子走走吧!”
又催衛士把為首的一位女弟子拋下河去,不久又說:“連弟子都不回話了,再叫一位去吧!”
連續拋了三個弟子落去,一個也沒有回頭。
“哦!是了。”西門豹還像演戲一樣,說:“她們都是女流之輩,不會辦事的,還是請一位能幹紳士去吧!”
那紳士方欲懇求,西門豹卻大喝一聲:“毋容推搪,速去速回!”
於是,衛士左牽右拉,不由分說,“咚”的一聲,將紳士丟下河裏去,濺起一陣水花,旁觀者皆為吐舌,靠近的不敢出聲,遠站著的在交頭接耳。
隻見西門豹整衣正冠,向河裏深深作揖叩頭,恭敬等候。過了好一會,他又埋怨道:
“這位鄉紳簡直泄氣之至,平日隻曉得魚肉鄉民,連這點小事都辦不來,真是豈有此理!——也罷,既然他年老不濟事,你們這班年輕的給我走一走!”他順手向那班衙役裏頭一指。
嚇得他們麵如土色,汗流浹背,一齊跪下去,叩頭哀求,血流滿麵,都像打擺子發冷一樣。
“且再待一會吧!”西門豹自言自語地說道。
又過了一刻鍾光景,西門豹感歎一聲,對大家說:“河水滔滔,去而不返,河伯安在?枉殺民間女子,你們要負起全部責任!”
“啟稟老大爺!我們是被騙的,全是女巫指使!”眾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西門豹正色斥責起來:“好人又怎會跟壞人做壞事?今日姑且饒你們一次,給你們重新做人的機會!”
“多謝大老爺!”
“可是,今朝主凶的神棍已死,以後再有說起河伯娶婦的事,即令其人做媒,往河伯處報訊!”
因此,把這班助巫為虐的財產沒收,全部發還給老百姓,將那批女弟子配給年長的王老五做老婆。巫風邪說遂絕,逃避他鄉的居民亦紛紛回故裏安居。
這一段故事把西門豹誅惡的過程演繹得活靈活現。我們看到,作為一個剛到任的管人者,西門豹迅速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對製造問題的“首惡”采取了嚴懲不赦的果斷舉措,效果立現。看來,管人就得這麼管。
為人要圓融,處事要圓通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定能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威懾力。這除了管理者本身的權力和氣質外,其外表如何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所以,你如果想在下屬麵前顯得更威嚴,還需要在外表上有管理者的特色,即增加外表上的威懾力。
初看起來,這似乎是怪論,實際上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美國哈佛大學著名行為學家皮魯克斯早就發現:管理者的外表威懾力勝過任何語言,是一種“外強力”的表現。
毫無疑問,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外表有一定的威懾力。每位管理者應時刻意識到,確實有一些形象在不時地威懾著你,並且,你也希望用形象去威懾他人。
有不少人在一些場合受到過被威懾的經曆。通常人們喜歡表現出自己對手上正幹的事很在行,而事實上卻知之甚少,或一竅不通,一旦被人點破就會受到威懾。最倒黴的、最常見的被威懾情形,就是在買家具、古玩或跟室內裝修工打交道時。有時真不可思議,那些小小的室內裝修工就敢在最有權威的商人麵前耍威風。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們對本行是專家,而對方卻知之甚少,因而受到威懾,而處於劣勢。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當你在別人的地盤時千萬要小心行事,否則,你將在眾目睽睽之下丟人現眼。”這裏沒有提到,要是在你自己的地盤又怎麼樣呢?絕大部分時間,這才是你遇到的問題,這時你應當利用地利的優勢。一旦別人涉足了你從事的領域,你是這方麵的專家,而他不是——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會計、醫生、建築承包商、花商、殯儀館經理、藥房老板或經營舊汽車的商人,你都必須記住,對於你的工作,你遠比來找你的人懂得多。所以,你就應該充滿自信,有把握地主動出擊。這樣,你就不會處於一種被威懾的境地。實際上,如果你願意,你現在就可威懾別人了。
很多人相信,醫生是頭號最具威懾力的人。一些醫生命令病人幹這幹那,例如,他也許會說:“我不管你有多忙,我要你現在馬上來醫院,我們將給你做徹底的檢查,找出你頭痛的原因!哪怕要整整一個星期才能查出結果來,我也不管!”當醫生這樣命令時,病人會完全照他說的去做。
一般而言,低聲說話更有威懾力。低聲講話容易使人信服,因為它能顯示說話人堅定的信心,而且少了虛張聲勢之嫌疑。當你的手下冒犯了你,別漲紅了臉,而應像個自信的巨人般高視闊步。假使你覺得他想欺騙你,你就把有力的證據擺在後頭。一個人的聲音愈是大,他所表現出的力量就要愈是小。隻有懦夫才又威脅又大叫的。
還有不少人運用精心謀劃的技巧威懾人,比如:
(1)把辦公室的家具擺放得讓來人隻能坐在一個較低的位子上,尷尬地仰著頭看他,從而造成一種威懾的陣勢。
(2)直視對方眼手等某一身體部位,給對方以壓迫感。
(3)占據背光位置,可產生威懾效果。站在反光線的位置上,可給予對方有目眩的物理效應,同時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影響,讓對方無法認清你的表情。而對方的形象卻被陽光照遍了各個角落,暴露了身體的每一部分,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其惶恐不安。同時,置光於後的形象,也能與光融合為一體,使對方對你產生比實物更大的印象,這種後光照射的狀態,能使你在精神上壓倒對方,確保自己優越的地位。
當然,類似這種人為地、刻意地通過外界因素增強自己外表威懾力的做法,我們並不一定完全提倡,而是主張從自身的內在氣質和修養方麵去強化自身的威懾力,從而由內而外起到威懾作用。這一點,是每個管理者必須明白的。
不要讓別人決定你做事的態度
管理者為完成任務,被賦予一種強製別人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權力。它可以用來指示、指導下屬,也可以用來糾正下屬的過失。對於一些不遵守規定或不尊重領導的下屬,對其施展鐵腕以維護製度和領導的權威,這是完全必要的。雖然如此,但如果太仰仗權力,采取強硬手段來壓製下屬,口口聲聲地說:“我說這麼做就這麼做。”不厭其煩地一再向人們顯示自己的權力,不但不能使下屬信服,而且蠻橫、高壓的利用權力,還會引起下屬的反對,雖然有時隻是“敢怒而不敢言”。
對於大多數下屬來說,就算不受到強製,也會有服從領導的心理。所以領導不能借助權力壓人,即使權力再大,也不能過於蠻橫無理和不近人情。否則,不但達不到管人應有的效果,有時還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個例子:張飛生性脾氣暴烈,動不動喝醉酒後打罵士兵,士兵們敢怒而不敢言。
關羽敗走麥城之後,被東吳所殺。張飛為替兄長報仇,憑借權力提出了不合理要求,限令軍中三天以內置辦白旗白甲,掛孝討伐東吳。負責製造盔甲的兩員大將範疆、張達因為期限太急,就向張飛乞求寬限幾天,張飛不但不聽,竟然把二人打得滿口出血,並命令道:“一定要按期完成,若超過期限,就殺了你們示眾。”
二人知道根本不可能按期完成,便商議:“與其他殺我們,不如我們殺了他。”
張飛之所以被部下殺死,與他平時的高壓、蠻橫是分不開的。平常下屬們就是“敢怒而不敢言”,更何況是在他們急切報仇之時?
領導下達命令要符合實際情況,指責應該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應該因為被賦予了某種權力就濫加應用。把強製及使人服從的力量藏而不露,在必要時再施展鐵腕,才是聰明的做法。
在當代社會,自尊心問題已經不容忽視。當管理者過於蠻橫無情,讓下屬難以下台時,下屬對管理者和企業的忠誠與信任感就會消失殆盡。一些管理經常站在下屬麵前,凶狠地批評下屬,並責令他們立即做出彙報。這種巨炮猛轟式的發火方式,無疑會傷害下屬的自尊心,令其心生抗拒。這樣一來,想管好他們,也就無從談起了。
在某私營企業裏,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現象,上千人的企業隻有一個高層主管,即身兼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老板。即使部門經理,也隻有三個,而且形同虛設,沒有一個部門經理敢對本部門的事說了算的。這個老板成天累得直不起腰,一直想找幾個高層管理者為他分憂,但卻沒有人願意去他的企業,原因是他曾經在三個月內罵走了八位高層管理者。
這個老板性格火暴,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把樓板踏得直抖動,而且不論職位高低,隻要有丁點事不如他的意,他就當眾臭罵,用盡他所能想到的難聽的詞彙。
這個老板的施威方式,無疑是不給下屬留有餘地。這種無人肯助的企業,又能有多長的生命線?你應當切記,讓下屬下不來台,就等於是在拆自己的台,這種行為與給自己的企業挖一個墳墓沒什麼兩樣。
權力並不是萬能鑰匙,你不用多表現,大家也知道你是領導。威信比權力更重要,把精力放在建立威信上,效果會更好一些。聰明的領導很少會像封建社會那些專製的皇帝,隨心所欲,世間萬物為自己一人所支配。他們往往在工作中,通過展現自己,來逐步建立自己的威信。有了威信,大家才會信服你。這時,你才具備了無形的感召力,你所做出的決定,才會得到大家的擁護。
避免“羚羊思維”
管理者在工作中,不免有生氣發怒的時候。發怒施威,足以顯示領導的威嚴和權勢,對下屬構成一種令人敬畏的風度和形象。
上下級之間的感情交流,不怕波浪起伏,最忌平淡無味。有經驗的領導者在這個問題上,既敢於發火震怒,又有善後的本領;既能狂風暴雨,又能和風細雨。
在平時的工作中,適度適時的施威是必要的,特別是在原則問題或在公開場合碰了釘子時,或對有過錯的人幫助教育無效時,必須以發火壓住對方。當領導人確實是為下屬著想,而下屬又固執不從時,領導發多大火,下屬也會理解的。
但是,施威不宜把話說過頭,不能把事做絕,那樣的話就起不到說服的目的了。而應注意留下感情補償的餘地。領導人話一出口,一言九鼎,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而一旦把話說過頭則事後騎虎難下,難以收場。
施威應當虛實相間。對當眾說服不了或不便當眾勸導的人,不妨對他大動肝火,這既能防止和製止其錯誤行為,又能顯示出領導人具有威懾性的力量。但對有些人則不宜真動肝火,而應以半開玩笑、半訓斥的方式去進行。使對方既不能翻臉又不敢輕視,內心有所顧慮——假如上司認真起來怎麼辦?
另外,施威時要注意樹立一種被人理解的“熱心”形象,要大事認真,小事隨和,輕易不發火,發火就叫人服氣,長此以往,管理者才能在下屬中樹立起令人敬畏的形象。令人服氣的發火總是和熱誠的關心幫助聯係在一起的,領導應在下屬中形成“自己雖然脾氣不好但心腸熱”的形象。
日常施威,不論多麼高明總是要傷人的,隻是傷人有輕有重而已。因此,發火傷人後,需要做及時的善後處理,即進行感情補償,因為人與人之間,不論地位尊卑,都是有自尊的。妥當地善後要選準時機,看好火候,過早了對方火氣正旺,效果不佳;過晚了則對方積憤已久,不好解決。因此,以選擇對方略為消氣,情緒開始恢複的時候為佳。
正確的感情補償,要視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是個粗人,領導發火他也不會放在心裏,故善後工作隻需三言兩語,象征性地表示就能解決問題。有的人心細明理,領導發火他能理解,也不需花大功夫去善後。而有的人則死要麵子,對領導向他發火會耿耿於懷,甚至刻骨銘心,此時則需要善後工作細致而誠懇。對這種人要好言安撫,並在以後尋機通過表揚等方式予以彌補。還有人量小氣盛,則不妨使善後拖延進行,以天長日久的功夫去逐漸感化他。
多想“如何”,少想“如果”
綜觀曆史上興衰的更替,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一些規律:在治國之路上,單以武治,剛且易折;單以文治,軟弱可欺;文武結合,恩威兼濟,方能長治久安。例如,秦、元所向披靡,卻迅速灰飛煙滅;兩宋文化鼎盛,卻屢被異族欺淩。唯漢、唐重文韜武略,方綿延三四百載,號稱盛世。
人分男和女,萬物有雌雄。上帝在造世時,就已經安排了世界的對立和統一。單獨存在的事物是沒有的,這是宇宙間的規律。同樣,管理者在管人時不能隻采用一種方法,應該軟硬兼施,恩威並舉,寬猛相濟,這樣,下屬才能按照你的需要去做事。
所謂威,就是必須要令行禁止,不能始終客客氣氣,為了維護自己平和謙虛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你必須拿出領導的威嚴來,讓下屬知道你的判斷是正確的,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
在領導與指揮業務上,沒有令下屬感到畏懼的威懾力,是不容易盡責稱職的。單是靠有一張和藹的臉、一番美麗動聽的言辭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是非常有限的。
當然,管理者訓斥下屬的目的不是為了發泄個人的不滿,而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所以,對下屬施威之前,要想清楚下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