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多走貴人路線,小投資換來大回報(2 / 3)

管理者的協調還有另外一些作用,那就是安撫員工的情緒,激勵員工的進取心。

例如,公司要提拔一個人,按一般人的想法應該提升甲,但你有自己的考慮,結果提升了乙。作為競爭者,甲當然內心裏不是滋味,這時你為了安撫甲的情緒,應該想方法在其他方麵給他一些補償,使甲覺得你不是不重視他,從而打消心中的不滿情緒。

再如,有些員工驕氣太盛,一受到重視,就目中無人,不可一世。這種人如果不給其一點磨煉和挫折,由他的個性發展下去,勢必會影響公司的發展。因為管理者對他好,他跋扈一點,別人也奈何不得,久而久之自然會引起別人的不滿,甚至連帶對管理者也有了怨氣,覺得他欺負人是你寵的。這時,你對這個驕態畢露的員工,一定要找機會挫一挫他的驕氣,這不僅是對他的磨煉,也是平複其他員工情緒的協調術,讓他們知道你是大公無私的。

有些管理者在人事安排上,也常常暗合協調作用。例如,同級不同部門的主管,他絕不安排兩個非常合得來的人。這看起來是跟和諧的宗旨相矛盾,實際是和諧的最高運用。一個能力強、駕馭力高超的管理者,絕對不害怕員工骨幹分子之間鬧意見,他知道人們之間有意見,自然會為了爭取管理者的賞識和重視而竭盡全力運用智慧在工作中表現自己。

相反地,兩個主管,如果一個太強,一個太弱,也不是好事情,弱的一個隻求相安無事,而強的一個為了更多地表現自己而往往“飛象過河”。一弱一強,得不到真正的和諧。喜歡趨炎附勢的員工自然討好強的一方,生性耿直的人又自然看不順眼而滿腹牢騷,這樣下去哪裏還有什麼和諧?

因此,公司內部也要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從競爭中求得和諧。當然,這種競爭必須是能力上的競爭,工作業績的競爭,而絕不是人事上的傾軋。

和諧是由於競爭運用得當而產生的,不懂得運用競爭的管理者,公司內永不能求得真正的和諧。就像一台秤,你要隨時把不同類型的員工調整到他們適當的工作位置,這台秤才能擺平,公司內才能出現協調、和諧的局麵。

巧借貴人貴事擴名聲

現代企業處在一個複雜多變的環境之中,它必須和環境保持動態適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是天馬行空,獨來獨往,而是與社會各方發生著有形或無形的聯係,受各方麵的製約和影響。與企業有關係者極多,政府主管部門、上級主管、競爭者、金融單位、新聞媒介單位、協作單位、消費者,以及左鄰右舍,當地社區委員會、城市消費者協會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各方的支持,因此,企業需要協調與外部環境的關係。

商品經濟的特點是平等交換、自由競爭,即商品經濟關係是互利關係,這就要求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要兼顧社會利益和需要,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這樣,保持和協調企業與公眾的關係就成為公關活動首要的任務。良好的公共關係可以協調企業與社會的關係,減少社會摩擦,塑造企業形象,還可以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招徠消費者,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甚至可以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渡過難關,開拓新天地。

企業開展公關工作的步驟是公關調研、公關計劃、公關實施和公關評估。以下是企業開展公關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

(1)公關調研。

公關調研是指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收集組織內外對組織的看法、態度等重要信息,並加以分析研究的過程。此外還包括企業對公關前景的調查,這是以對今後公關工作所處的經濟、文化等環境進行預測為目的的調查。調研著手在三個方麵:對組織期望形象的調查;對企業社會形象的調查;比較分析上述調查結果的形象差。

(2)公關計劃。

公關計劃作為行動的指導,有助於消除公關活動的盲目性、無序性。公關計劃與前期調查密切相關,調查的信息為計劃製定提供方向。製定計劃時要著重解決以下問題:

確定公關活動的目標。這個目標須與組織總目標一致,要體現企業的理念和價值觀,而且這個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監控的。

確定公眾。首先要區分出影響力不同的公眾群體,然後考慮公眾屬性、公關活動涉及的公眾利益、公眾的習慣確定主題,確定主題時要觀點鮮明,便於記憶,而且應誠實,切忌流於形式。確定主題時必須與公關的目標及目標受眾相符合。

選擇傳播渠道。根據傳播目的及目標受眾的需求選擇相應的傳播渠道,傳播渠道的選擇和組合應考慮目標對象的特點。

選擇時機。抓住有利地點、避開不利時間,能讓公關活動的效果發揮到最大。企業可以利用自身時機和社會提供的機遇來達到公關宣傳的目的。

預算費用。包括對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耗費的計算。費用預算應詳細、明確。

(3)公關實施。

公關實施是指如何製作信息,如何將信息傳播給公眾,並在此過程中根據反饋信息調整方案。它將公關目標與計劃變成具體的操作環境。由於傳播過程中隨機因素較多,所以要達到有效傳播,必須考慮以下兩點:

一是設計傳播信息的內容、結構與語言。要根據公眾需要找到最佳的公關訴求點、訴求方式,一般而言,要做到語言簡潔、準確、生動和易懂。

二是確定信息傳播方式。一般而言,如果公關的目的是擴大影響、散發信息,適合應用時效性、主導性強的宣傳方式。如果想通過接觸產生對企業的親近感,則以應用服務方式為佳,這種方式較適合商業企業。如果是為了在公眾中長期樹立形象,則應用讚助方式可取得不錯的效果。

(4)公關評估。

公關評估的內容主要有三方麵。一是和媒介的關係。可統計媒介對企業及活動的報道、報道數量與質量、報道對企業的影響。二是與社區的關係。企業與社會間,特別是與周圍社區間的關係越來越重要,這將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和經營環境,對某些行業更是如此,比如,商業零售業,應該評估公關活動是使企業與所處社區的關係加強了,還是阻礙了關係的發展。三是經濟效果。看看是否少花錢,多辦事,公關費用是否超支等等。

作為管理者應當深知:你給了社會實惠,社會才會還你利益;如果你欺騙了社會,社會也將會用指責與冷落來懲罰你。搞好公共關係,正是將實惠交予社會,以誠信麵向公眾,隻有這樣,才能協調好企業與外部環境間的關係,讓企業發展壯大。

平衡術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管人權謀,也是管人者不可或缺的生存藝術。在矛盾無時無處不在、關係錯綜複雜的權力場中,沒有人總能控製一切,更多時候需要站在統籌的高度,以平衡牽製的手段利用矛盾,以達到保存自我並控攬全局之效。

借貴人增加交際砝碼

管理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能使人和組織更為有效,通常我們所說的管理主要都是指組織的管理。管理的本質是一種平衡,在組織發展中各種關係的平衡,這種平衡不是簡單的靜態平衡而是一種動態平衡,隨著時間、空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不同,這種平衡也將有所不同,正是因為這種動態性,使管理充滿著靈活性和創造性,所以,人們喜歡把管理學稱為一門藝術。因為在人類生活中,藝術的最大特征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創造性。

平衡的思想,最早源於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他認為:“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指之,不足者補之。”他還說:“曲則全,枉則直,清則盈,敞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裏都是說“平”者生存,“不平”者淘汰。自然界中力學的公例也兩力平衡,才能穩定,水不平則流,人不平則鳴。懂得這個道理的,就能在兩強的夾縫中生存下去,並求得發展;也能有效地控製兩弱,使之均臣服於我。

管理者的關係網絡不是單極而是多極的,在你和他人存在關係的時候,別人之間也會發生關係。因此,以自己為軸心平衡各方麵的關係,使其更好地為自己服務,是管理者不能不做的事。春秋戰國時代,華夏列國相爭,齊、楚、韓、趙、魏、燕、秦等七強並立,而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的有名無實的東周、西周,雖然握有象征著天子的九鼎等寶物,卻無自衛的力量。於是,為了生存的利益,他們執行了一條均衡外交的路線,即對東、西方強國在保持等距離的情況下,用比較靈活的外交手段,利用各國之間的利害衝突,竭力調整大國之間的力量平衡,從而維持相對穩定的戰略格局,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有一年,齊國的大將田嬰率領齊國的軍隊去幫助韓、魏兩國攻打楚國,打敗楚國後,又打算聯合韓、魏兩國去攻打秦國。因常年戰爭,力量消耗很大,就派使者去向西周借兵借糧。西周天子犯難了:不借兵糧給齊國,就會得罪了齊、韓、魏三國;如借兵糧給他們,勢必又會得罪強大的秦國。在這兩難之際,謀士韓慶自告奮勇地願去說服田嬰不向西周借糧。

韓慶到了田嬰的帥營,拜見了田嬰,對他說:“將軍您率領強大的齊軍,用了五年的時間,替韓、魏兩國攻下楚宛、葉以北的地區,而使這兩個國家的國力得到了加強;現在如果再攻占了秦國的一些地區的話,那隻會使韓、魏兩國的力量更加強盛。這樣一來,韓、魏兩國南麵沒有楚國的憂患,西麵不必擔憂秦國的攻擊。它們的國土擴大了,國家也日益受到了尊重;而齊國不僅勞民傷財,沒有得到一點實惠,反而會受到它們的輕視。末梢盛過了根幹,本末倒置,這就不合乎常情了,竊私下為將軍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