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探秘(1)(2 / 2)

提到李香蘭的《蘇州之夜》唱片,張鈺說她小時候在“方姥”身邊唱歌、跳舞、畫畫,“方姥”總會流露出一種期待的心情,希望她長大能夠成為像川端康成那樣的作家,更希望她能夠成為李香蘭那樣的名演員。她常常說到李香蘭並想起播放李香蘭這張唱片,並且隨口會說,將來你當上名演員也許能夠見到李香蘭,就把這張唱片轉交給她吧!這是“方姥”給她的“紀念物”。2004年,在姥爺臨終遺言中也提到此事,囑咐張鈺找機會把唱片轉交李香蘭,說這是“方姥”生前明確交代過的事。

段連祥還提到“方姥”生前最想見的人,除小方八郎和李香蘭外,還有她的小妹金默玉。

段連祥還透露,張鈺名字的由來和金默玉有很大關聯。1967年張鈺出生後,“方姥”就對段連祥說:我娘家姓‘金’,小妹叫‘玉’,外孫女的名字就叫‘鈺’吧。川島芳子一向對小妹金默玉感情很深、情有獨鍾,就給新出生的外孫女取名“鈺”(珍寶的意思),以體現她深厚的姊妹之情!

但段續擎因與父親在四平大劇院觀看了一場日本“波濤”歌舞團的演出,回來後懷孕的,加上段續擎本來就有一種日本情結,所以,段續擎就用這個日本歌舞團的名稱給女兒起了“波濤”的名字。

1994年,張波濤加入了長春市青年美術家協會,成為專業美術工作者。根據職業要求,需要有一個筆名,張波濤就讓有“學問”的姥爺給起個筆名,段連祥才建議她筆名就叫張鈺。但對於“方姥”的妹妹是誰,段連祥當時並沒有對張鈺說明,因為當年,對於“方姥”就是川島芳子這一秘密,段連祥還處於保密階段。直到2004年,段連祥臨終前,才將張鈺這個名字的由來和盤托出,促使張鈺悟出“方姥”在自己名字上的良苦用心。這也是“方老太太”就是川島芳子的有力佐證之一。

1978年正月十五那天,行為怪異的“方姥”是“站著死的”,那時她已經無力再去南方,就在四平附近農村又租賃了一間房,從此也沒有再回到新立城,而是在四平去世的。據張鈺回憶,“方姥”臨終前對他們一家人說:“我死後不要奏哀樂,可以給我播放李香蘭的唱片《蘇州之夜》,也不要穿壽裝。”她就靠在地桌前站著,手拄一根七爺生前使用的拐棍——實為當年黃埔軍校的教棍,因為張鈺幼時頑皮不聽話,“方姥”還曾用這根教棍打過她。這時“方姥”已經穿好一套黑色西裝,內穿深色毛衣,戴一頂白色織帽,她一邊聽著《蘇州之夜》,一邊拄著教棍就此長眠。

據段續擎回憶,她在“方姨”家住時,有個叫陳連福的老人,年年和兒子陳良給“方姨”家送鴨蛋。如今,陳連福早已過世,陳良前幾年經常在段續擎居住的小區裏賣菜,和段續擎不期而遇,因此給段續擎留下了他家的住址。有了陳良這個人證,促使考證工作開始有了突破。何景方與張鈺按照陳良留給段續擎的住址,走訪了陳良。

解放初期,陳連福認識了不少買他鴨蛋的人,其中就有張鈺的姥爺段連祥。段連祥和“方老太太”就住在離十裏堡五六裏路的齊家窩棚。而且,段連祥每年買鴨蛋都是買一筐,醃製一小缸鹹鴨蛋,讓“方老太太”慢慢吃。因此,陳連福和兒子陳良每年端午節前都是整筐地把鴨蛋給“方老太太”送到家裏。時間長了,段連祥與陳連福還有了交情。

至今,陳良還記得:段連祥中上等個,少白頭,身材比較瘦,但長得很帥,說話嘮嗑一聽就是個有文化的人。陳良也聽父親陳連福講過,段連祥在偽滿時當過日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