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探秘(2)(1 / 2)

因為每次送鴨蛋都是送到屋裏,所以,陳良對“方老太太”的住處和她本人的印象也比較深:“方老太太”和段連祥住的是一處獨立的宅院,正房三間,東西兩側有廂房,院大門是黑漆的木門,門兩側是門房。院裏種著菜,還養有鴿子、兔子和小雞一類家禽。“方老太太”人比較瘦,長得很白,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有作派,幹淨利落,頭上盤個發髻,有點洋氣。一看這位“方老太太”就不是個農村老太太,很不一般。房間裏收拾得比較幹淨,屋內擺設也很講究,有大衣櫃,櫃蓋上擺著戲匣子(收音機)、座鍾,屋地上靠牆還有個八仙桌和幾把椅子,屋地上還鋪著紅油漆地板。

“文革”結束不久,“方老太太”有病期間,陳良還曾與父親陳連福去看望過。

“方老太太”去世後,段連祥還出麵當介紹人,讓房東逯家將“方老太太”和他住過的房宅賣給了陳連福。陳良記得當時講好價錢是200元,而父親陳連福隻給了房東150元。陳連福買下這處房宅後,家也從十裏堡搬到了齊家窩棚。那時,陳良已結婚,因妻子是嶽父家的獨生女兒,所以陳良就遷到了嶽父家落戶,也就是現在他住的地方——長春市朝陽區永春鎮平安村窩瓜屯。

上世紀80年代初,新立城鎮規劃擴道,陳連福的房宅正好在規劃搬遷的範圍內。陳連福聽說後,提前就將房宅以400元的價格賣給了本屯一戶姓張的,他也搬到了陳良現在住的地方。1995年陳連福因病去世,享年92歲。

齊家村原屬長春郊區,而今已劃入市內,屬於南關區齊家村鎮。“方老太太”原租住的平房靠道邊,因擴建公路而拆除,遺址位於今“大橋外語”樓舍前麵。

通過陳良的證實:“方老太太”在新立城住的地方名叫齊家窩棚(屯)。這樣,認識和見過“方老太太”的人,已經由段續擎、張鈺母女增加到第三個人證——陳良。而且,通過陳良證實:1958年之後,陳良沒再見過“方老太太”。

在新立城見過“方老太太”的人,除段續擎、張鈺母女和陳良外,還有“方老太太”在新立城居住的第二代房東、長春市南關區新立城鎮齊家村農民逯興凱(現年65歲)。

在其兒子逯老二引領下,何景方和張鈺見到了逯興凱:他清瘦的身材,一雙大眼睛格外有神,是這屯的老戶。他介紹,這個屯子就叫下齊家窩棚。公路東邊屯子是上齊家窩棚。兩個屯子30年前的老戶他都知道。當提到段連祥和“方老太太”時,逯興凱帶著疑惑的眼神,注視著他們問:“你們是幹什麼的,為什麼要找段連祥和‘方老太太’啊!”聽逯興凱話中有話,張鈺就接過話頭說:“我是段連祥的外孫女,因為我姥爺和我‘方姥’30多年前曾在新立城的齊家窩棚住過,我們就想了解一下,這個齊家村是否就是當年的齊家窩棚?”

逯興凱眼睛頓時一亮,衝著張鈺馬上問道:“這麼說來,你就是段連祥當年總帶在身邊的外孫女‘小波叨’啦?”張鈺一聽,逯興凱竟說出了已有30年沒人叫的兒時的小名,十分興奮。張鈺憑感覺,這個逯興凱就是姥爺段連祥和“方姥”在此地住過的重要知情人。

說明來意後,逯興凱敞開了他半個多世紀的記憶:“我認識段連祥這個人,因為他和我舅舅於景泰是偽滿警察學校時的同學。”

在逯興凱的印象中:段連祥中上等個,有點瘦,少白頭,但人長得很精神。“方老太太”中等個,大眼睛,皮膚白淨,身材很標準,穿戴雖然普通,但幹淨利索,說話是北京口音。

逯興凱回答王慶祥、何景方、張鈺的提問逯興凱還介紹:段連祥和“方老太太”自己做飯吃。米、麵都是他們自己買,菜是逯家人幫著在房前屋後的院子裏種的,燒柴都是逯家的。

逯興凱證實說,“方老太太”每年夏天都在他們村裏居住,當時並未辦理官方登記,沒有戶籍,“這個人長得俊,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不是東北口音。住在農村很消停,整天呆在自己家裏,一般不出屋,不走動,與外人不來往,天一冷就上南方寺廟去了,直到春暖花開時才轉回來。她在村裏隻是租房住,從不參與農村的生產和分配事宜,沒人注意她。”

在上世紀50年代解放初期,段連祥經常在夏天把女兒段續擎留在齊家村和方老太太做伴,段連祥的女兒和逯興凱的年齡相仿,小時候他們還在一起玩過。在逯興凱看來,段連祥就是“方老太太的男人”,段續擎就是她女兒,還有個外孫女“小波叨”也常住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