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麵對死亡_羅素(1 / 1)

在青年時期中,為使成年的生活更美好,麵對死亡的態度要更積極。成年人應更少想到死亡問題,無論是他自己或是他所熱愛的人,這不僅是因為老想這個問題是一件無益的事,也不會想出什麼結果來,而且是因為成年人的興趣多了,活動麵更廣了,心思也可以放到很多地方去。當成年人想到死亡問題時,最好以一種堅忍的觀點,從容而又冷靜地去思考它,而不要有意地去輕視它的重要性;相反的,應對於超越它而感到驕傲。對於其他任何讓我們恐懼的事,這個原則也一樣;對於使我們感到害怕的事情,應該以堅強的意誌冷靜思考,這是唯一可行的處理辦法。人們應該對自己說:“是的,好吧,死亡就是可能發生的,但那又怎麼樣呢?”像在戰爭中陣亡這樣的情況,人們就達到了這般的境界,因為他們相信,無論自己或親人為戰爭捐軀是值得的,類似這樣的情感方式是一種必需性。

在任何時代,人們都會感覺到他活著有種重要的理由,同時也要相信無論他死了,或他的妻子、孩子死了,活著的人終究能夠快樂地活下來。如果說在成年人中這種態度能臻於真實而且深刻,那麼對於青年期中的年輕人應以豁達的熱情去激勵,而且應使他們以此種熱情去建設自己的生活和事業。青年期是豁達的時期,應該利用這個時期養成自己豁達的性格,這方麵應該由父親或教師負起責任。在一個較好的家族中,母親常常是做這種事情的人,然而就現在的一般情況而論,婦女的生活狀況使得她們眼界狹隘,也沒有智識,因此無法勝任這個工作。同一理由,青年(男性和女性)應在他們的教師中去尋找這種榜樣,直到新一代的女性成長起來了,那又另當別論。

對死亡的恐懼,隻是最好以斯多葛主義去對待的許多事中的一項。此外還有對貧困的恐懼、對身體上產生的痛苦的恐懼、富裕之家婦女一般生育子女的恐懼,所有這些恐懼是怯懦的,而且有時候是有點可悲的。但是,如果我們說,人們不應該在乎這些事,那我們同樣也可以說:“不幸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不必在意。”過去,人們認為婦女在分娩時不應使用麻醉藥;在日本,這種看法一直延續到今天,男醫生認為麻醉藥是有害的。其實這種看法毫無根據,它無疑是由於無意識的虐待狂造成的。要使整個人生都過得舒適、愉快,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人類必須具備一種能應付逆境的態度,然而我們仍然必須盡其所能地少鼓動各種殘忍性,畢竟麵對死亡、麵對許多恐懼是一件困難的人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