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談美_愛默生(1 / 3)

大自然除了能為人提供物質需求以外,不能滿足一項更崇高的需求,亦即滿足人的愛美心理。

古希臘人便曾以美這個詞來統稱整個宇宙。既然世間萬物無不具有這種特性,而人的一雙善於塑型造像的眼睛也是如此,固而構成全部世界的各種基本形式,例如天空、山嶽、林木、牲畜等等,即使隻論它們自身而不談其它目的,都會給我們帶來某種喜悅——某種由於它們的輪廓、色澤、運動與組合所產生出來的快樂。這事看來也多少與人的眼睛有關。其實人的眼睛乃是世界上最佳妙的畫師。憑著人眼的特殊構造,再配合以光的種種效果,如果交相作用,遂有所謂透視原理的產生。這種原理能將各式各類的零散物質,也不論其性質為何,融合凝聚成為一種色澤完好、明暗得當的渾然一體,因而其中個別部分盡管平淡無奇,但是總體而言,所構成的外觀卻往往相當勻稱圓滿。正如人眼乃是最好的構圖能手,光線不妨說是第一著色大師。煌煌煜煜之下,多醜陋的東西也會顯得美麗非凡。光線對感官所提供的刺激,乃至光線本身,便具有那種異常浩瀚的性質,有如時間與太空那樣,往往會使天地萬物煥然生輝。甚至連死屍也有它的可觀之處。但是除了彌漫飄溢於整個天地間的那一般的風韻之外,幾乎每一個別形體又無不各具姿媚,呈現著某種悅目愜意之處。例如橡實、葡萄、鬆果、麥穗、鳥卵、禽羽、獅爪、蛇蜴、蝴蝶、貝殼、烈焰、流雲、蓓蕾以及各類草木,等等,所有這一切,人們對之唯恐師法模擬不足,仿佛意在從中汲取某種美的模式。

為了更好理解其中妙諦,我們不妨將美之為物試作如下三重考察。

首先,對自然的形式的簡單直覺本身即是一種怡悅。自然的各種形式及其運動所產生的影響作用對於人類是這樣的絕不可缺,因而就其較粗鄙的功能而言,這種影響作用似乎不出美的實用方麵。對於那些或因冗務或因俗客而弄得鬱悒難抑、身心俱瘁的人們來說,自然確是一副振衰起疲的靈丹妙劑。一位商人,一位律師,一旦脫出他們那喧囂市廛、猥瑣行業而放眼望望藍天,看看綠林,就會感到欣然自得。正是在那永恒的靜謐之中,一個人重新覓到了他自己的真麵元身。目之所需總須以海天的寥廓令其饜足。隻要我們能夠溟海高天,極目遠眺,我們身心就不致感到疲憊。

然而在其他時刻,自然又將以其嫵媚慰藉著人們,其間不雜絲毫實利成分。我自己往往自天曉至日出,凝目張視著我屋後峰頂的一天彩煥,此刻我胸際所湧起的一腔心緒或許唯有那雲端天使能夠與我共享。那裏萬道霞光,宛如無數錦鱗,正浮沉翔遊於金光熠耀的猩紅海洋。我於是據地為岸,恍自灘頭遙注著那寂靜遠海,我仿佛身輕如翼,親自進入了那瞬息萬變之中,因而當那無邊法力稍一著我塵身,我已翩然遐升,飄飄乎與天際的曉風暗透消息。真的,自然那麼輕而易舉便將我等轉成神仙!隻須稍稍假我時日,而又頑軀不衰,我肯定會連萬乘之尊也弄得黯無顏色。那天上的晨曦即是我的亞西裏亞;日落與月升即是我的賽普魯斯,我的美不可言的縹緲仙鄉;那曒曒白日即是我那知覺與悟性之說大行的英吉利島;那魆魆黑夜是我那神秘玄學與美麗夢幻的故土日耳曼國。

再有,昨日傍晚我見到的那個冬天的日落也同樣是奪人心魄的豔麗景象,若非是因為午後昏昏,領略稍差了些。那西方天端的彩雲,漫空浮來,仿佛化作霏霏紅雪,而晴光變幻,輕柔難喻,空際又是那麼溫馨甘美,生機盎然,此情此景,真是不由得人跑出室外。試問自然此刻曾想向我們透露什麼?難道磨坊背後那一帶充滿生機的靜靜穀地,那連荷馬與莎士比亞也難以形諸語言的旖旎風光,對我竟了無意義?綺照落輝之下,無數光淨枝芽,背負穹蒼,頓時幻作金闕玉宇,光焰燭天;而地麵降英落花,粲如金盞,殘根敗株,綴滿霜華,這一切都彙成一曲曲非人耳所能諦聽到的無聲妙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