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讀書與書籍_叔本華(2 / 3)

許多文人,非常可惡又狡猾,他們不願他人企求高尚的趣味和真正的修養,而集中筆觸很巧妙地引誘人來讀時髦的新書,以期在交際場中有談話的資料。如斯賓德連、布維(Bulwer)及尤金?舒等人都很能投機,而名噪一時。這種為賺取稿費的作品,無時無地都存在著,並且數量很多。這些書的讀者真是可憐極了,他們以為讀那些平庸作家的新作品是他們的義務,因此而不讀古今中外的少數傑出作家的名著,僅僅知道他們的名姓而已——尤其那些每日出版的通俗刊物更是狡猾,能使人浪費寶貴的時光,以致無暇讀真正有益於修養的作品。

因此,我們讀書之前應謹記“絕不濫讀”的原則,不濫讀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論何時凡為大多數讀者所歡迎的書,切勿貿然拿來讀。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發行了數版的書籍都是,不管它屬於政治或宗教性還是小說或詩歌。你要知道,凡為愚者所寫作的人是常會受大眾歡迎的。不如把寶貴的時間專讀偉人的已有定評的名著,隻有這些書才是開卷有益的。

不讀壞書,沒有人會責難你,好書讀得多,也不會引起非議。壞書有如毒藥,足以傷害心神——因為一般人通常隻讀新出版的書,而無暇閱讀前賢的睿智作品,所以連作者也僅停滯在流行思想的小範圍中,我們的時代就這樣在自己所設的泥濘中越陷越深了。

有許多書,專門介紹或評論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歡讀這些書,卻不讀那些思想家的原著。這是因為他們隻顧趕時髦,其餘的一概不理會;又因為“物以類聚”的道理,他們覺得現今庸人的淺薄無聊的話,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是以古代名作難以入目。

我很幸運,在童年時就讀到了施勒格爾的美妙警句,以後也常奉為圭臬。

你要常讀古書,讀古人的原著。

今人論述他們的話,沒有多大意義。

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一個模型鑄成的,太類似!他們在同時期所發生的思想幾乎完全一樣,他們的意見也是那麼庸俗。他們寧願讓大思想家的名著擺在書架上,但那些平庸文人所寫的毫無價值的書,隻要是新出版的,便爭先恐後地閱讀。太愚蠢了!

平凡的作者所寫的東西,像蒼蠅似的每天產生出來,一般人隻因為它們是油墨未幹的新書,而愛讀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這些東西,在數年之後必遭淘汰,其實,在產生的當天就應當被遺棄的才對,它隻可作為後世的人談笑的資料。

無論什麼時代,都有兩種不同的文藝,似乎各不相悖的並行著。一種是真實的,另一種隻不過是貌似的東西。前者成為不朽的文藝,作者純粹為文學而寫作,他們的進行是嚴肅而靜默的,然而非常緩慢。在歐洲一世紀中所產生的作品不過半打。另一類作者,文章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但它們卻能狂奔疾馳,受旁觀者的歡呼鼓噪,每年送出無數的作品於市場上。但在數年之後,不免令人發生疑問:它們在哪裏呢?它們以前那喧囂的聲譽在哪裏呢?因此,我們可稱後者為流動性的文藝,前者為持久性的文藝。

買書又有讀書的時間,這是最好的現象,但是一般人往往是買而不讀,讀而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