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讀書的人記住他所讀過的一切東西,猶似要求吃東西的人,把他所吃過的東西都保存著一樣。在身體方麵,人靠所吃的東西而生活;在精神方麵,人靠所讀的東西而生活,因此變成他現在的樣子,但是身體隻能吸收同性質的東西,同樣的道理,任何讀書人也僅能記住他所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適合於他的思想體係,或他的目的物,任何人當然都有他的目的,然而很少人有類似思想體係的東西。沒有思想體係的人,無論對什麼事都不會有客觀的興趣,因此,這類人讀書必定是徒然無功,毫無心得。
RepetitioestMaterStudioun(溫習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書都要立即再讀一遍,一則因再讀時更能了解其所述各種事情之間的聯係,知道其末尾,才能徹底理解其開端;再則因為讀第二次時,在各處都會有與讀第一次時不同的情調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此猶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東西一般。
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動的精華,如果作者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那麼他的作品常比他的生活還有更豐富的內容,或者大體也能代替他的生活,或遠超過它。平庸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益和有趣的,因為那也是他的精神活動的精華,是他一切思想和研究的成果。但他的生活際遇並不一定能使我們滿意。因此,這類作家的作品,我們也不妨一讀。何況,高級的精神文化,往往會使我們漸漸達到另一種境地,從此可不必再依賴他人以尋求樂趣,書中自有無窮之樂。
沒有別的事情能比讀古人的名著更能給我們精神上的快樂。我們一拿起一本這樣的古書來,即使隻讀半小時,也會覺得無比的輕鬆、愉快、清淨、超逸,仿佛汲飲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適。這原因,大概一則是由於古代語言之優美,再則是因為作者的偉大和眼光之深遠,其作品雖曆數千年,仍無損其價值。我知道目前要學習古代語言已日漸困難,這種學習,如果一旦停止,當然會有一種新文藝興起,其內容是以前未曾有過的野蠻、淺薄和無價值。德語的情況更是如此。現在的德語還保留有古代的若幹優點,但很不幸的卻有許多無聊作家正在熱心而有計劃地予以濫用,使它漸漸成為貧乏、殘廢,或竟成為莫名其妙的語言。
文學界有兩種曆史:一種是政治的,一種是文學和藝術的。前者是意誌的曆史;後者是睿智的曆史。前者的內容是可怕的,所寫的無非是恐懼、患難、欺詐及恐怖的殺戮等等;後者的內容都是清新可喜的,即使在描寫入的迷誤之處也是如此。這種曆史的重要分支是哲學史。哲學實在是這種曆史的基礎低音,這種低音也傳入其他的曆史中。所以,哲學實在是最有勢力的學問,然而它的發揮作用是很緩慢的。
九
我很希望有人來寫一部悲劇性的曆史,他要在其中敘述:世界上許多國家,無不以其大文豪及大藝術家為榮,但在他們生前,卻遭到虐待;他要在其中描寫,在一切時代和所有的國家中,真和善常對著邪和惡作無窮的鬥爭;他要描寫,在任何藝術中,人類的大導師們幾乎全都遭災殉難;他要描寫,除了少數人外,他們從未被賞識和關心,反而常受壓迫,或流離顛沛,或貧寒饑苦,而富貴榮華則為庸碌卑鄙者所享受,他們的情形和創世紀中的以掃(Esou)相似。(舊約故事,以掃和雅各為孿生兄弟。以掃出外為父親擊斃野獸時,雅各穿上以掃的衣服,在家裏接受父親的祝福。)然而那些大導師們仍不屈不撓,繼續奮鬥,終能完成其事業,光耀史冊,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