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應縣軍民誓死不降(1 / 2)

是夜,子時。

應縣城門緊閉。

縣尉召集所有戍卒、衙役和十位大保長於縣衙門前,無數百姓立於周圍,手舉農具火燭。

一頭銀發的知縣大人官袍齊整立於階上,身體有些佝僂卻半點不影響其一身正氣。身側站著戎裝打扮的縣丞與縣尉。

“雲縣縣尉及守軍向北原人獻降,我大麗門戶大開,不敢想雲縣如今百姓尚存幾何,但想必日子不會比油烹火熾好到哪裏去。若我應縣再被敵軍奪下,整個北境西路,都將成為同樣的地獄苦海。”

知縣年歲雖大,慷慨陳詞卻字字鏗鏘有力。

“我在應縣為官五十載,在這裏娶妻生子,親眼見著應縣一步一步從戰火的破敗中一點一點成為今日家家有田地,戶戶有餘糧的樣子,這是大家夥幾代人的心血,不能白白毀在北原那些莽夫和賣國求榮的畜生的手裏,不能毀在我的手裏,否則,我如何能閉上雙目,麵見泉下的列祖列祖,如何站著麵對那些曾為太平日子戰死在這片土地上的將士和百姓。”

激動處,知縣老淚縱橫,感慨萬分。

“相信雲縣城破的軍報,已經送往州府衙門,北原冰融,鎮北軍一定已經在回北境的路上。在大軍到來之前,應縣決不能丟,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也隻能迎鎮北軍入城。我們……便守上三日,城牆邊架灶燒油,婦孺門戶緊閉,兒郎們,敢與我一起上陣守城的,便分成三批,每一批定要守住一日,鐵蹄可從屍首上踏過,卻不能放進城裏禍害我們的家人。”

“知縣大人年紀大了,禍事既是從縣尉和戍卒守軍中起,便請各位勇士與我一起作為先鋒,為自己和家人自證,我們應縣的守軍,誓死守城!”

應縣縣尉是個剛直性子,從知道雲縣之事起,心裏便憋著一口氣。

“吾等願以身報國,追隨大人,誓死守城,決不投敵!”

戍卒、衙役半跪於階下,士氣正足。

看上去烏泱泱一片,實則也不過兩千餘人。幾位大人和經曆過無數戰火荼毒的應縣百姓心裏都清楚,若是真有北原大軍集結,哪怕是先行入城趁火打劫的北原先鋒,應縣如今的戰力怕是支撐一日都難。

“城中守軍數量和戰備有限,全上陣去,片刻被盡數絞殺,便無法支撐三日。程廷尉,你將戰力平均分成三股,每一股都需要保存足夠實力,我將應縣百姓托付於你二人,千萬要以大局為重,盡力保全我應縣百姓根基。作為應縣的兵馬督監,我必得親自掛帥,讓敢來犯者皆知,我應縣死戰的決心。關家兒郎,可敢與我出城迎戰?”

知縣家眷三十餘口,無論男女,皆跪於階下,聽令待戰,“關家子弟,願身先士卒,守護應縣百姓!”

“太公,淑兒也敢,我彈弓能打天上飛雀,便也能打北原莽乎。” 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娘,從人群中竄出來,飛身撲在知縣身上,死死抱住知縣大腿,被身邊的婆子一把拉了回來。

人群中幾個年齡相仿的幼童也大聲附和:“阿淑敢打仗,我也敢!”

“我家淑兒長大嘍,不為別的,就為讓這些稚童幼子有一天能也見見盛世榮華,平安太平的樣子,今日我們,便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