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中(2 / 3)

高懷猶有故人知

陳無己有《山穀草書絕句》:“當年闕裏與論詩,歲晚河山斷夢思。妙質不為平世用,高懷猶有故人知。”末後兩句,乃合荊公《思王逢原》詩“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但有故人知”。

成梟而科五白

杜子美《今夕行》:“憑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盧。”學者謂杜用劉毅劉裕東府樗蒱事,雖杜用此,然屈原《招魂》已嚐雲:“成梟而科五白。”

寒食疾風甚雨

《荊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王君玉詩:“疾風甚雨青春老,瘦馬疲牛綠野深。”頃又見周知微詩槀雲:“疾風甚雨悲遊子,峻嶺崇山非故鄉。”張文潛詩雲:“荒山野水非吾土,寒食清明似去年。”

萬年枝

唐上官儀《詠雪》詩:“幸因千裏應,還繞萬年枝。”謝玄暉《中書省》詩:“風動萬年枝。”晏元獻詩:“萬年枝上凝煙動,百子池邊瑞日長。”盧多遜:“太液池邊看月時,好風吹動萬年枝。”王維《史館山池》雲:“春池百子內,芳樹萬年餘。”晏用此也。萬年枝,江左謂之冬青,惟禁中則否。韓子蒼《冬青詩》雲:“離宮見爾近天墀,雨露常私養種時。惆悵一株嵐霧裏,無人識是萬年枝。”百子池見《西京雜記》:戚夫人侍高祖,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何晏《景福殿賦》“綴以萬年”,注引《晉宮閣銘》曰:“華林園萬年樹十四株。”

問花花不語

東坡《吉祥賞花寄陳述古》詩雲:“仙花不用剪刀裁,國色初酣卯酒來。太守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南部新書》記嚴惲詩:“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東坡全用此兩句也。惲子子重,能詩,與杜牧善。

夢中夢身外身

山穀嚐自讚其真曰:“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蓋亦取詩僧淡白《寫真》詩耳。淡白雲:“以覺夢中夢,還同身外身。堪歎餘兼爾,俱為未了人。”

兩山排闥送青來

荊公詩雲:“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蓋本五代沈彬詩:“地隈一水巡城轉,天約群山附郭來。”彬又本唐許渾“山形朝闕去,河勢抱關來”之句。

太液披香

《西清詩話》記荊公《嚐花釣魚》詩:“披香殿上留珠輦,太液池邊送玉杯。”都下翼日競以公用柳耆卿詞“太液波翻,披香簾卷”之語。予讀唐上官儀。《初春》詩“步輦出披香,清歌臨太液”,乃知上官儀已嚐對之,豈始耆卿邪?周庾信《春賦》:“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裏作春衣。”長安有宜春宮,此又以宜春對披香矣。

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江文通有《擬湯惠休》詩雲:“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蓋用魏文帝《秋胡行》雲:“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梁武帝《鼓角橫吹曲》雲:“日落登雍台,佳人殊未來。”梁沈約《洛陽道》雲:“佳人殊未來,薄暮空徙倚。”二人所用,又襲江也。江,齊人。

啼猿樹

杜詩:“影著啼猿樹,魂飄結蜃樓。”蓋用盧照鄰《巫山高》雲:“莫辨啼猿樹,徒看神女雲。”

時送紅梅一陣香

李方叔《喜吳可小》詩:“東風可是閑來往,時送紅梅一陣香。”殊不知張芸叟《酴醿詩》亦雲:“晚風亦自知人意,時去時來管送香。”

穀口未斜日數峰生夕陰

蔡絛《西清詩話》取權僧“穀口未斜日,數峰生夕陰”之句。然唐宋之問詩雲:“日落西山陰,眾草起寒色。”權實取此。沈約《登元暢樓》詩亦雲:“雲生嶺乍黑,日下溪半陰。”宋景文公《過行慶關》詩雲:“雲生全嶺失,日隱半崖陰。”宋全用沈詩也。梁庾肩吾詩雲:“塵飛遠騎沒,日徙半峰寒。”庾沈同時人。

臨清流而賦詩

陶淵明《歸去來辭》雲:“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蓋用稽叔夜《琴賦》雲:“背長林,翳華芝。臨清流,賦新詩。”

日月跳躑

元微之《遣興》雲“日月東西跳”,又雲“光陰本跳躑”,又《答胡靈之》詩序雲“日月跳躑,於今行二十年矣”,幾與退之“日月如跳丸”大同小異也。杜牧之《寄韓》又雲“跳丸日月十經秋”,又《送孟池》雲“月於何處去,日於何處來,跳丸相趁走”,蓋用退之意。元微之《憶遠曲》雲“水中書字無字痕”,白樂天《新昌新居》雲“浮榮水畫字”,意又相類。

海風吹不斷

顧況喜白樂天《送友人原上草》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是李太白《瀑布》詩“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意。

堯舜性仁賦

劉輝《堯舜性仁賦》,其警句曰:“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蓋本於範文正公《堯舜率天下以仁賦》:“內睦九族,善鄰之誌鹹和;外黜四凶,有勇之風遐振。”

滿地江湖春入望

連天章貢水爭流

徐師川有《陪李泰發登洪州南樓》詩雲:“十年不複上南樓,直為狂胡作遠遊。滿地江湖春入望,連天章貣水爭流。青雲聊爾居金馬,紫氣還應射鬥牛。公是主人身是客,舉觴登望得無愁。”唐劉長卿有《和樊使君登潤州城樓》詩雲:“山城迢遞敞高樓,露冕吹鐃居上頭。春草連天隨北望,夕陽浮水共東流。江田漢漠漠全吳地,野樹蒼蒼故蔣州。王粲尚為南郡客,別來何處更銷憂。”徐之詩絕類長卿,其間一聯,如出一手也。然宋仲安有《放船下湖口》詩雲“此地側身徒北望,餘生乘興複東流”,乃是全用劉詩也。

韓退之學文而及道

程正叔雲:“韓退之晚年所為文,所得甚多。學本是修德,有德然後有言。退之卻是倒學了,因學文求所未至,遂亦有所得。”然此意本吳子經耳。子經《法語》曰:“古人好道而及文,韓退之學文而及道。”子經名孝宗,歐陽文忠公嚐有詩《送吳生》者也。荊公與之論文,甚著。臨川人。

衰顏紅易借發短白難遮

程文簡公有《飲酒戴花》詩雲:“衰顏紅易借,短發白難遮。”乃知陳無已“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蓋本諸此。

定命論

東陽胡百能《跋邵德升分定錄》雲:“先君嚐言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謂己能,往往不顧名義,殊不知皆其分所固有,初不可毫末加也。所可加者,徒得小人之名而不悟,悲夫!百能佩服斯訓,未嚐不以語朋舊也。”以上皆百能說,予按宋顧愷之常以為人稟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惟應恭己守道,信天任運,而暗者不達,妄意僥幸,徒虧雅道,無關得喪,乃以其意命弟子原著《定命論》以釋之。乃知胡所說,愷之之意也。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東坡作《定風波序》雲“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定國南遷歸,予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用其語綴詞雲:‘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予嚐以此語本出於白樂天,東坡偶忘之耶!樂天《吾土》詩雲:“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又《出城留別》詩雲:“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又重題詩雲:“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可獨在長安?”又《種桃杏》詩雲:“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天際識歸舟

梁王僧孺《中川長望》詩雲:“岸際樹難辨,雲中鳥易識。”蓋全用謝玄暉“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而不及也。梁元帝詩雲“遠村支裏出,遙船天際歸”,亦效玄暉,而遠勝僧孺。

庭草無人隨意綠

唐劉餗《隋唐嘉話》載:隋煬帝為《燕歌行》,群臣皆以為莫及,王胄獨不下帝,因此被害。而帝誦其句雲:“‘庭草無人隨意綠’能複道邪?”然予讀周庾信《蕩子賦》曰:“遊塵滿床不用拂,細草橫階隨意生。”乃知王胄“庭草無人隨意綠”蓋取諸此,以之喪命,豈不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