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眾人深陷戰亂圍城危急(第1節)(3 / 3)

呼汋仔細觀瞧,她帶來的兩人確為年輕女子,三個人手腳麻利地倒弄著粗繩。

那婦人念叨不停:“他們將家中男子都征走了,剩下我們也能幫上你,放心好了。他們隻道男人可堪其事,殊不知遇上賊人我也能揍得他們哭爹喊娘。”

呼汋見那三人將繩的一端拴死在木棚橫杆上,再將粗繩套入一個大鐵環,鐵環下係一布兜,三人卷繩繞過轆轤持住繩的另一端,最後將布兜緩緩放進井中。

呼汋疑惑地詢問為何不將繩捆在轆轤或直接把繩子放下去將人拽出。

“一看你這姑娘便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了,轆轤搖起一桶水尚且費力,更何況搖起一個人!此法是讓木棚幫咱們撐一半重量,別說拉起一個人,兩個人也不在話下了。都說女人不能讀書認字,那些詩書文章、聖人典籍我是看不懂的,也隻有在這些瑣碎巧計上用心思了,指望著給平日勞作多行些方便而已。”

她們知道夏侯粼身體虛弱,讓她團於布兜中,盡量少用些力氣。隨後,四人合力將她從井中拖出。呼汋見她身上全是泥和血,嚇得邊抖邊哭,生怕出大事。

婦人不多話,麻利地將夏侯粼背在身上,著急向外走,不忘對呼汋說著:“別哭了!跟上我們。”

“將井口那人掩埋……”夏侯粼隻說了一句,便無力地趴在她背上不再作聲。

婦人邊埋怨著邊對其中一女子說:“阿珍,你去找個東西蓋上他。”

幾個人繞過早已開始憊懶的巡城士兵,順利回到家中,開始忙活著照顧起夏侯粼。

此時的司馬昭正為諸葛誕反叛之事愁悶不已。淮南一直以來是司馬氏控製的薄弱之地,近些年又屢生事端。這一次,他想藉由親征來樹立威柄,可前次赴淮南平毌丘儉反叛時,險些被奪去兵權,令司馬昭耿耿於懷,他擔心這次自己離開洛陽,魏帝又故技重施。

荀杳之兄荀勖,亦即鍾會外甥,現已累遷司馬昭記室,因其屢進策謀而深見信任。他為此事再獻一計,讓司馬昭因古義挾天子及太後同往淮南,再令一可信任且德高望重之人坐守京畿之地,可保萬無一失。司馬昭采納了這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遂令鍾會、荀勖隨行,都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逆。

大軍浩浩蕩蕩南行至項縣後,駐紮下來。

這期間,夏侯粼也問明了城中情況,遠比她當初猜想的還要嚴重,更不知在淮北的陳泰是否安全。

她也得知,營救她的婦人姓賀,長子常年從軍,丈夫與次子則被諸葛誕征召了去,現在同兩個女兒一起生活。

此時天氣已漸漸轉涼,夏侯粼身上的衣物過於單薄,賀氏便將自己女兒的衣服給了她一件。

“一看你便是貴人家的小姐,剛來時還瘦瘦弱弱的,在我這待了段時日,倒胖了不少,不知是南方水土養人,還是我這廚藝好!”賀氏邊說邊笑了起來,明顯是對自己的廚藝甚為滿意。

夏侯粼最愛聽她這爽朗的笑聲,多少能消解自己心中隱憂。

“此前小姐居艱,所以瘦弱,現在自然是要吃胖了。”呼汋說道。

夏侯粼聽後含笑說了句:“自是賀夫人廚藝佳。”

最初,賀氏不讓她喊自己夫人,說聽著別扭,可夏侯粼執意不改,她不再說什麼,聽慣了仿佛也沒那樣怪了。

“唉,再矜貴,沒了親人守在身旁,也是可憐的孩子。”賀氏歎口氣,又意識到這話會令她傷心,忙改了口,“看你對身邊侍女都這樣好,可見你心善,善良之人始終是有福氣的,相信還會有旁的人更能珍惜愛護你。”

話雖溫情,卻戳中了夏侯粼內心柔軟的地方,更添了分蕭寂。賀氏粗枝大葉,並未發現她情緒的波動,反倒是呼汋了解她,忙說夏侯粼近日常感困乏,讓她先去午睡片刻。

賀氏則帶著長女去市集販售她靠瑣碎時間編繡的一些小物件了。壽春城堅壁清野,外麵的莊稼草木早被燒得一幹二淨了,家中更無男丁,她們隻得靠這些來賺錢糊口了。夏侯粼幾次愧疚自己財物盡失,不能接濟這一家人,賀氏則安慰她“你兩人的飯量還頂不上我一頓”。雖知是玩笑之語,也令夏侯粼寬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