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力40:模仿——高超的模仿是創新的前奏曲(2 / 2)

溫州商人通過模仿加創新從而走向致富道路的案例告訴我們:看準模仿目標,正確選擇模仿對象也是至關重要的。模仿不能如無頭蒼蠅般地隨意模仿,挖掘好的模仿對象才是成功的基礎。

曾有人在講創新時說:“創新,是由80%~90%的模仿和10%~20%的創新組成的。”成功的創新,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礎上。模仿是創新的基礎,是創新的前奏。如果你多加思考,也許會發現很多模仿和創新的微妙關係:蒸汽機的發明,是瓦特對小水壺熱蒸汽原理的模仿運用;衛星上天環繞地球運行,是牛頓對蘋果落地原理的模仿創新。

“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複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邯鄲學步的悲劇想必大家很早就聽過了,隻會模仿,而絲毫沒有自己的創新,反而丟了自己的長處,隻會導致匍匐前行的後果。所以,必須杜絕單純的模仿,要有意識地起於模仿,升於創新,才會使企業在硝煙滾滾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遠洋眼鏡公司老板葉子健就是通過仿造而成為“眼鏡大王”的,回顧葉子健的創業曆程,就是一條由模仿到創新的道路。1982年,高中畢業的葉子健還在溫州蜜餞廠金工車間當工人,當時有許多走私的“金絲”眼鏡流入市場。他咬咬牙,花掉1個月的工資在市場上買了一副金絲眼鏡。回到家後,葉子健將眼鏡拆掉,仔細研究了各部分的構造,然後憑著自己對金工的了解,分頭到各配件廠加工,然後自己塑形裝配,終於生產出了第一批眼鏡。這批眼鏡一拿到眼鏡市場上,每副僅售3元,遠遠低於國外進口的眼鏡。優惠的價格,加上可靠的質量保證,很快,他生產的眼鏡被客戶一搶而光。於是,葉子健辭掉了工作,成立了溫州遠洋眼鏡公司,專門生產眼鏡。

葉子健一直以來就把創新視為企業活力的源泉,如果模仿給了企業生命,那麼創新是企業成長的硬道理。如今,溫州遠洋眼鏡公司已經自主開發了設計了1000多種新型眼鏡,集太陽鏡技術研究、開發、經營為一體,年銷售額已經超過數億元。現在,遠洋眼鏡公司正向科技含量極高的光學鏡領域進軍。

不得不承認,溫州人的經商天分是可怕的,溫州人的模仿能力已經令全世界商人膽戰與敬畏。不管你往中國出口什麼新鮮玩意兒,隻要讓溫州人看出了市場前景,那麼你的產品很快就會與溫州人的仿品一爭高下。或許再過不久,你便會驚奇地發現,比你的產品更先進的產品竟然上市,而你隻能選擇退出舞台。溫州人的仿造能力絕對是一流的,不僅打火機、眼鏡、皮革製品等日用品他們可以模仿生產,甚至電子電器、科技產品等他們也都能拆開研究後自己開廠生產出類似的產品,而且成本低,價格低廉。

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那篇習作想必大家都看過:“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我們要做的便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溫商不愧是魯迅先生的同鄉,他們把拿來主義演繹得恰到好處。模仿加創新是他們成功路上一致的砝碼。

所以說模仿是創新的前奏,創新是模仿的升華。沒有模仿,就沒有創新的起點;沒有創新,就沒有模仿的意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明白了模仿的意義,才會懂得創新的價值。

能力黃金律

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徑,生命以模仿起步,成功也應以模仿為起點。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之一便是善於模仿,了解成功者的思考模式,向成功者學習,綜合自己的優勢,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連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都要借助巨人的肩膀,為什麼普通的你不嚐試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