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陳崇山為組長的課題組針對大眾傳播媒介對受眾現代觀念形成的影響展開了大範圍的實地調查,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真而紮實的研究為以後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選擇和研究參考。此後,研究群體日益壯大,研究角度日新月異,成果也逐漸增多。與前人相比,本書最大的特色和價值在於,我們根據我國社會的實際特點,將研究對象分為多個群體加以觀察,將媒介文化對人的影響和他們的個人因素連接起來,從職業發展變化的角度來觀察職業行為、職業理念與媒介行為之間的互動關係。我們分別考察了作家群體主體意識、青少年社會意識、教師自我意識、采編群體職業意識等在媒介文化影響下的種種變化。從微觀層麵具體考察了媒介文化的社會影響,既有對媒介文化積極作用的肯定也有對其負麵影響的批評。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有了新的突破,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提出了新的觀點。全書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對媒介文化的發展曆程、媒介文化的基本特性進行了闡述,並對媒介文化的社會影響方麵的研究進行了回顧。

第二章分析了媒介文化環境中的文學特點以及當前媒介文化環境中的文學創作形態,重點分析了媒介文化對作家主體意識的解構。

第三章主要論述了網絡時代新聞采編行為與理念的變化、媒介文化對采編人員新聞意識的侵蝕,探討了采編行為的引導與調整。

第四章圍繞媒介文化環境的虛擬性與複雜性、青年學生媒介接觸現狀、媒介文化與青年學生的社會意識幾個主要問題展開了論述。

第五章集中討論了媒介文化對農村社會生活的影響、媒介文化對農村青少年的影響、媒介文化與城市農民工的關係等重要問題。

第六章主要論述了媒介文化環境中的教學特點、媒介文化背景下教師的社會角色變化、媒介文化對教師自我意識的影響等問題。近幾年媒介文化研究麵臨著徘徊不前的局麵,如何另辟蹊徑,將媒介文化研究向縱深推進成為學術界的共識。此外,媒介文化研究的理論體係最早來源於西方國家,如何推進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化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學界。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夠拓展媒介文化研究的深度,並進而推動媒介文化研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