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麗莎失敗了,而喬銳卻如願以償呢?
因為麗莎在10年當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機會;而喬銳則是采取行動,最後,終於實現了理想。
幻想隻會使任何輕鬆的事情變得困難重重,唯有把握現在,立刻行動,任何困難都可化為輕鬆。
行動的步驟應該有哪些?把它們一一列出來。然後,開始逐項實行。今天馬上行動!明天也不能懈怠!每天都要持續行動,起步向前走!
如果你要擴展銷售業績,你的行動項目就應該包括增加打電話的次數。如果你隻打了幾個電話,應該再多打幾個,設定每天的目標,並且實現它。
如果你想轉換工作,需要接受特殊的職業教育訓練,馬上報名參加、繳學費、買書、上課,並且認真做功課。
如果你想學油畫,先找到適合你的老師,購買需要的畫具,然後開始練習作畫。
如果你想要旅行,到旅行社詢問行程的安排,立刻著手規劃。
正如英國一位國教教主所說:我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誌,當時曾夢想要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曆增多,我發覺自己無力改變世界,於是我縮小了範圍,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但這個目標還是太大,我發覺自己還是沒有這個能力。接著我步入了中年,無奈之餘,我將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上天還是不從人願,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樣。當我垂垂老矣,我終於頓悟了一些事: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若我能先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國家,將來我甚至可以改造整個世界,誰知道呢?
行動是敲開成功之門的有力手段,或者說,隻坐在那兒想打開人生局麵,無異於癡人說夢,隻有靠自己的雙手行動起來,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來的更加實際。
不行不至,不為不成
荀子曰:道雖小,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荀子說:路途雖然很近,但不走就不會到達;事情雖然很小,但不做就不會成功。
人有兩種能力,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往往不是因為思維能力差,而是因為行動能力弱。
這個看似人人皆知的道理,在許多人身上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常常把失敗歸於外部因素,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這些人常常是幻想大師,麵對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心動不已,總以為光憑自己的意願就能實現人生理想,就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就能成為一個被人羨慕的人。歸根結底,他們之所以沒有成功,就在於他們都是心動專家,而不是行動大師。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古時,在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裕。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怎麼能做到?!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到過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窮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說一尺不如行一寸。
其實,心動並沒有錯,錯的是許多人隻有心動而沒有行動,因此常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然,也有些人是想得多幹得少,這些人隻比那些純粹的心動專家強一點而已。
在荀子看來,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行動才會產生結果,行動才有可能成功。任何目標、計劃,惟有付諸行動才有意義。
拿破侖說: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成功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沒有錯,但這隻相當於給你的汽車加滿了油,弄清了前進的方向和線路。要想抵達目的地。還得把車開動起來。並保持足夠的動力。
成功者不是一個隻有夢想、隻做計劃、隻善空談的人,他是行動者,是一個會把夢想和計劃付諸行動的人。他們一旦下定了決心。我們目睹了無數有天賦的人的失敗,他們不能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其中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回避變化,害怕變化,他們隨遇而安,不思進取,對於未來不能確定的事情不肯投入,害怕自己受傷害。害怕麵對不確定。
所以,不要害怕變化,要張開雙臂歡迎它。變化並非一定就是負麵的,全看你是否能主動采取行動,掌握它,支配它。不會行動的人,隻有等待變化來把他吞沒。
與其被動地卷入變化中,不如主動去行動。
心動不如行動。很多人有一些前景非常看好的發明,有的在生意上有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想法,然而,他們總是遲遲不肯行動,以致最終都被別人搶了先機。不要為自己尋找借口,我們要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不要總是等待時機,外界的條件永遠不可能盡善盡美。如果有了目標,需要的就是馬上行動。固執於細節,你將一事無成。
找出你內心真正的渴望,找準你的目標,而後,義無反顧地完成它。不要逃避,不要放棄,要始終如一,堅守目標,要把一切艱難挫折當做使自己更強大、更堅決的機會。隻要你不放棄嚐試。你就永遠不會失敗。
要隨時準備作出艱難的決定,要從日常生活中最細小的事情做起。重要的不在於行動有多浩大,而在於是否去行動,是否能夠堅持,直到目標完成。不要經受不住各種誘惑,中途放棄。
完成了一個目標之後,再接著往下一個目標努力。
事實上,成功的最大阻礙來自一個人的惰性。如果我們希望控製環境。而不是讓環境控製我們,那麼,就密須克服惰性,必須行動。隻有行動才能幫助你實現自己的目標。
但是,在所謂的風平浪靜的生活中,你也許經常聽到一些老實人這樣的話:我要等等看,情況會好轉的。成功的最大敵人就是凡事等待明天。對於有些人來講,這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他們總是明日複明日,因而總是碌碌無為。
蒙田曾指出:那些真正的哲人、聖者,在探求真理方麵很偉大,他們在行動上也一定很偉大……無論舉出什麼樣的證據和例子,我們都可以看出,他們的精神是那樣崇高,他們的心靈是那樣充實,他們的靈魂是那樣高潔,他們就像知識的海洋……這些哲人、智者高高地在太空中遨遊。如此,行動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
德謨斯特斯是古希臘的雄辯家,有人問他雄辯之術的要領是什麼?
他說:行動。
第二點呢?行動。
第三點呢?仍然是行動。
對成功者而言,拖延是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那些成功人士奉行這樣的格言:拖延、遲緩無異於死亡。一旦開始拖拉,你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它們變成根深蒂固的惡習。可悲的是,拖延的惡習也有累積性,唯一的解決良方,就是行動。當真的放手去做時,你會發現,你正迅速改變自身的狀況。正如英國首相及小說家本傑明狄斯雷利所說:行動未必總能帶來幸福,但沒有行動一定沒有幸福。
成功總是青睞意誌堅定、行動迅速的人。這種人不但善於做出決定,而且善於執行決定。隻有行動了,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對不對。
成功者也不是完人,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他了解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瞻前顧後,習慣猶豫不決,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那麼你將永遠不可能成功。成功者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並且努力追求。他會犯錯誤,會遇到挫折,但他總是迅速地站起來,繼續前行。
拖延,是恐懼的產物,成功的克星,不會發出光芒。要想克服恐懼,就必須毫不猶豫地起而行動。心裏的煩躁才會一掃而光,減緩恐懼心理,遇到情況時不慌不忙。
馬上行動起來,現在必須行動,你要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時、每一天都要重複這句話,一直等到這句話成為像你自己呼吸的次數一樣多;而跟在它後麵的行動,要像你眨眼睛一樣迅速。任何時刻,當感到推拖苟且的惡習正悄悄地向你靠近,甚或已纏上你,使你動彈不得,你都需要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生命中真正的財富往往屬於那些能以積極行動尋求的人。成功不會由掛著錦旗徽章、伴著敲鑼打鼓的隊伍送來的,它隻屬於長期艱苦努力埋頭苦幹的人。采取主動,就能創造自己的機會,縝密思考策劃的行動,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的。
立即行動!在人生每一個階段的各個方麵都要積極地立即行動。它可以幫助你做應該做卻不想做的事情,對不愉快的工作不再拖延,抓住稍縱即逝的寶貴時機,從而實現夢想,完善你的人生。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個人的生命中,擁有的隻有今天和現在的行動,而不是明日又明日的等待。
夢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線,決心是起跑時的號角,行動才是競賽者到達終點的過程,唯有堅持到最後一秒,才是成功。一次行動勝於千百個念頭,成大事的關鍵在於行動。不要等待時來運轉,也不要由於等不到而惱火和委屈,要從小事做起,要用行動爭取勝利。
心動不容行動。雖然行動不一定成功,但不行動必定失敗。所以,要養成立即行動的好習慣,隻有馬上行動,才能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而習慣一直拖遝的人,必然要落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