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2 / 3)

因此,做事戒浮戒躁,浮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入到事物的內部去仔細研究和探討事情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心浮氣躁,辦事不穩,差錯自然就會多。千萬不要像螃蟹一樣,由於心浮氣躁,連屬於自己的洞穴都沒有。要遠離浮躁,堅持不懈,萬事可成。

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荀子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說:用刀雕刻東西,刻一下停一下,連朽木也不能刻斷;如果一直不放棄,就是石頭和金屬也能雕刻出花紋來。

一時的激情成不了大器,水滴石穿需要持久,鐵杵成針需要堅持,要想實現目標,惟有持之以恒。

孟子擔任過稷下學宮的主講,他這樣教誨荀子:做一件事猶如挖一口井,挖掘到九軔深的時候,仍看不到泉水,便輕易放棄,那先前的努力便付之東流。挖井的目的,不外乎是想挖出泉水,沒有泉水,目的便沒有達到,倘若就此打住,棄而不掘,隻能是半途而廢。孟子用掘井的比喻告誡荀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

荀子也提醒我們,做任何事情惟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而一個沒有恒心的人,往往會淺嚐輒止、半途而廢,最終什麼事情也完成不了。

唐代名相魏征在《諫太宗十思書》中有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之說,細細思量,不足為怪。原因就在於,無論做大事還是小事,難事還是易事,能夠鍥而不舍、堅持到底者終屬鳳毛麟角。《尚書》講:為山九仞,功虧一簀(《尚書旅獒》);孟子也說: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做學問、幹事業,貴在目標專一、矢誌不移,最忌三心二意、見異思遷,貴在持之以恒、永不懈怠,最忌淺嚐輒止、一暴十寒,否則必然或是半途而廢,或是功敗垂成。

當遇到麻煩特別是很棘手的問題時,你一定感到萬分無奈和沮喪。這時,你一定要遵循一個非常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太容易的基本原則——持之以恒。

放棄意味著你甘心棄權,不再有任何奢望和夢想,這必然導致你最終走向失敗。永不放棄就要一次一次地嚐試,如果你使用的方法不能達到目的,那就嚐試其他方法。如果新的方法仍然行不通,再嚐試另外一種方法,直到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止。問題就像一把鎖,總有一把鑰匙可以將它打開。隻要努力尋找,永不放棄,你終會找到解決問題的這把金鑰匙。

很多人都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並且為之而努力奮鬥。他們每一天都用心思考,努力去做,但由於生活過於艱難,他們屢戰屢敗,越來越倦怠、氣餒,終致半途而廢。而過後他們才發現,如果再咬咬牙多走幾步,很快就能到達成功的終點了。

重要的是怎樣才能培養出這種不放棄、不氣餒的精神。其中一個辦法是永遠不要把失敗說出口,一旦你說出失敗,你就很可能會說服自己從心理上去接受失敗。

美國人海耶土鍾士,是1960年高欄比賽的風雲人物,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創下了許多紀錄,成為體壇上轟動一時的人物。因此,他順理成章地參加了當年在羅馬舉行的奧運會。他參加110米欄比賽,全世界人都認為金牌非他莫屬。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並沒有取得冠軍,而是得個第三名。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打擊。他的腦海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我該從此放棄比賽嗎?要再過4年才會有奧運會,也隻有那時,他才有再次表現的機會。而且,他已經擁有所有其它比賽的高欄冠軍,沒有必要再受4年更艱苦的訓練。退出比賽看似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剛好可以在事業上尋求發展。

很多人都以為鍾士會做出這種舉動,但海耶土鍾士並沒有這樣做。對自己一生追求的東西,他說,你不能夠事事講求邏輯,輕易說放棄。於是,他又開始了艱苦的訓練,每天堅持3小時,從不間斷。付出就有收獲,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在60碼和70碼高欄項目上再次打破了記錄。

1964年2月22日,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他宣布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室內比賽。鍾士奔向60碼的高欄,場內一片寂靜,大家的情緒都很緊張,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突然一片歡呼聲,他贏了,突破了自己以前的最高紀錄。鍾士走回跑道上,沉默低頭站了一會兒,那是他向觀眾致謝。然後場上17000名觀眾都起立為他喝彩,鍾士熱淚盈眶,很多觀眾也落下了眼淚。一個人遭遇了失敗的創傷,依然不放棄自己的夢想,繼續苦苦追尋,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功。那些為他落淚和叫好的人們佩服的就是他這種不服輸的精神。

成功之道在於持之以恒,如果不能堅持下去如何能夠有所成就。我們都知道,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距離隻有一點點。就像人們燒水一樣,失敗者隻把水燒到99攝氏度,而成功者卻比失敗者多堅持了一會兒,把水燒到了100攝氏度。失敗者摔倒後就不會再站起來,他們已經讓失敗占據了上風,把所有的自信都打碎了。而成功者摔倒後他們立刻站起來,把失敗的原因找出來,然後想方設法地去解決這些問題。

有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說過這樣一段話:當你在行走了999步時,你可能會遇到阻礙,但成功往往躲在1000步之後,隻要你持之以恒堅持下去,再走一步就是成功。

1952年,艾德蒙希拉裏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未獲成功。他在一次團體演講上就他的失敗說道:珠穆朗瑪峰!你第一次打敗我,但是我將在下一次打敗你,因為你不可能再變高了,而我卻仍在成長中!

第二年的5月,艾德蒙希拉裏成功地成為了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

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困難,當你在遇到困難時,隻要堅持下去就會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就像艾德蒙希拉裏一樣,在失敗以後,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在成長中堅持著打敗珠穆朗瑪峰的信念,最終攀登上這座世界最高峰。

半途而廢是成功者的大忌。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許多困難,隻有保持持之以恒的決心,堅定不移地貫徹始終,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所以,我們要記住,隻有經曆過風雨及種種苦難的考驗才能贏取最終的勝利,因此,我們應該擁有持之以恒、決不放棄的精神。永遠相信:成功者永不言棄,放棄者永不成功。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

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說:不一步一步地積累,就達不到千裏之遠;不一點一滴地彙聚,就成不了大江大河。

這是荀子的勸學名言,說明學習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這不僅對於治學,對於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同樣有借鑒意義。

這也是荀子的勸學名言,是一種治學的精神,也是一種鐵杵磨針、百折不撓的韌勁。

積是長期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是反複不斷的訓練與實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功夫。功夫一詞在漢語中既指時間,同時也指長時間積累的結果。冰凍i尺非一日之寒,那些武術大師的功夫是夏煉三伏、冬煉三九,常年累月積出來的。如果功夫不到家那就是因為時間花得不夠。荀子認為不管學什麼,要想學好,都得長期積累。《儒效》篇說人積耨耕而為農夫,積斷削而為工匠,積反貨而為商賈,農、工、商各行各業,要幹得好,都得積。同樣君子聖人也是靠學習積出來的:積禮義而為君子;積善而全盡,謂之聖人。……故聖人也者,人之所積也。

人的天生材質並無多大差別,即便智商略有高低,後天的積累功夫也可以彌補其不足。這就是荀子所謂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俗語所謂笨鳥先飛的含義。這對於激勵人們樹立自信、努力學習,無疑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後世佛家修道,有所謂漸頓二法。

漸是漸修,就是講長期修煉積累的功夫;頓是頓悟,是說一旦靈感爆發,突然開竅,朝徹旦通。這種頓悟的現象有時是會出現,但其實也是建立在長期積累基礎上的,是積少成多,量變導致質變的反應。如果平時沒有學習積累的功夫,隻等著有一天早上醒來會突然大徹大悟,那恐怕隻能是一種幻想。

成功之路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目標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隻有擁有一絲不苟地做小事的態度和精神,擁有踏踏實實做小事的決心和恒心,才能做成大事。眼高手低者最終隻能一事無成。愚公移山的方法今天也許顯得有些迂腐,但愚公移山的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不過時的。

荀子這樣告誡韓非:不從半步一步的路程開始積累,就不能到達千裏以外的地方;不彙聚小流,就沒有辦法形成江河及大海。千裏馬跳躍一次,也不能到十步那麼遠。劣馬連續十天能走很遠的路程,功績在於它不放棄。刻一件東西如果半途而廢,就連腐朽的木頭也不能折斷,刻一件東西如果持之以恒,就連堅硬的金屬和石頭也能雕刻出花紋來。

荀子曰:跬步而不休,跛鱉千裏;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半步半步走而不停止,跛了腳的鱉也能走到千裏之外;堆積泥土而不中斷,丘山終能堆成。

跛鱉千裏、丘山崇成,都是堅持不懈,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所以,有誌之人應該懂得從低處做起,隻有這樣,才能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

維斯卡亞公司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為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其產品銷往全世界,代表著當今重型機械製造業的最高水平。許多人畢業後到該公司求職均遭拒絕,原因很簡單:該公司的高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各種高技術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誌的求職者閃爍著誘人的光環。

史蒂芬是哈佛大學機械製造業的高材生,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被拒絕。史蒂芬並沒有死心,他發誓一定要進入維斯卡亞重型機械製造公司。於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於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裏的廢鐵屑。

一年來,史蒂芬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種簡單卻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後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90年代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對策。會議進行了很長時間卻仍未見眉目,這時史蒂芬闖入會議室,提出要見總經理。

在會上,史蒂芬對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及現狀,爾後,史蒂芬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史蒂芬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並想出了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獲得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後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年輕人需要有遠大的誌向,但這誌向的實現並非一朝之功,沒有基礎的積累,就妄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登天需要階梯,沒有結實的梯子,就算你有孫悟空一個筋鬥翻十萬八千裏的能耐,若沒有駕馭雲朵的基本功,也會從天上摔下來。

《聖經》上有這樣一則故事:

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舊馬蹄鐵,耶穌讓彼得撿起來,彼得卻懶得彎腰,沒去理它,於是,耶穌自己撿了起來,然後,用它換了18顆櫻桃。出城後,二人繼續往前走,經過茫茫荒野。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夠嗆,就讓藏於袖中的櫻桃悄悄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了,耶穌再掉一顆,彼得就再撿一次,就這樣,彼得狼狽地彎了18次腰。之後,耶穌笑著對彼得說:你要是此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了。

確實,如果彎一次腰就能解決問題,當然誰都不願意選擇彎18次。彼得之所以會狼狽地彎18次腰,就在於他鼠目寸光,不善於從小見大,隻想到舊馬蹄鐵是廢物,不值得自己彎腰,卻沒有想到可以用它換錢,然後,用錢來買櫻桃。

我們有時候恰恰需要從不被自己看重的事情做起,而且,隻有老老實實地彎下腰將這些事情做好,才會逐步培養起對它們的興趣,最終有所收獲,有所成就。很多稍縱即逝的機遇,也往往就在彎腰的那一瞬間被拾起。

老子有言: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要知道,你的誌向無論多麼遠大,要實現它,也必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所以,做人千萬不能好高騖遠,隻知抓著那個終極目標不放。有時候,從低處著手,反而更有利於目標的實現。集近成遠,集小成大。成功之路就在自己腳下,即使理想再輝煌、目標再高遠,如果不腳踏實地去走,終究也會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