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結果呢,不但沒有一點兒改變,他反倒成了一個處處惹人嫌的人,被單位掌握實權的某個領導視為狂妄、驕傲乃至神經病,一年多競沒有安排他具體做什麼事。
後來,一位同情他的老太太悄悄對他說:小陳哇,我當初也同你一樣,使我一輩子抬不起頭,你還是換個單位吧,在這兒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別想有出息。
於是。這位研究生隻好炒領導的魷魚,跳槽了。
臨走時,領導拍著他的肩膀說: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讓你走,還準備培養你當我的接班人哩!那位研究生一邊玩味著太可惜三個字,一邊苦笑著離開了。
大巧若拙,大勇若怯,為人處世善於隱藏者,比之鋒芒畢露者,不知高明多少倍。故事中的青年,正是由於不懂得屈伸之道,才忘記了謙遜和隱藏鋒芒,最終自己害了自己。
荀子借用《詩經》中的話總結說: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該向左就向左,君子能適應它;該向右就向右,君子也能適應它。荀子說,為人處世達到這樣的境界,也就掌握了與時屈伸的處世之道了。
的確,假若你聰明能幹,在環境好的情況下,可以盡情發揮;可在環境惡劣時,如果聰明過分顯露,就可能招致災禍。環境惡劣時,應該將聰明隱藏起來,從而有效地保護自己,減小外界的阻力,不露聲色地做些踏踏實實的事情。因此說,想成大事,能屈能伸助你順利獲得成功。
當避己之短,揚己之長
荀子曰:無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長,故塞而避所短,移而從所長。
荀子說:不要用自己的短處,去應對別人的長處。所以,遇到阻礙時就要回避自己的短處,一有舉動,就要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
能夠利用自己的長處,避免自己的短處,善於變化,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自己處於有利地位,就容易獲得成功。
有一天,齊王要田忌和他賽馬,規定每個人從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馬中各選一匹來賽,並約定,每有一匹馬取勝可獲千兩黃金,每有一匹馬落後要付千兩黃金。當時,齊王的每一等次的馬比田忌同等次的馬都要強,因此,如果田忌用自己的馬與齊王同等次的馬比,則田忌必敗無疑。
但是結果田忌並沒有輸,反而贏了一千兩黃金。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賽馬之前,田忌的謀士孫臏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比,用自己的上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比,用自己的中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比。田忌的下等馬當然會輸,但是上等馬和中等馬都贏了。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了一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取得了轉敗為一勝的結果。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田忌運用了揚長避短的策略。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也都有別人不具備的長處。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就容易取得成功。即使是能力不強,或者智力、體力上有缺陷的人,也有他人所不及的長處,一樣可以通過努力獲取成就。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往往沒有將自己的才幹發揮在他們能做得最好的工作上,而是將他們的才幹用錯了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本應獲取成功,而實際上卻碌碌碧為的原因。
如果撇開了自己最擅長的工作不幹,便等於拋棄了自己所擁有的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在別的工作上,即使自己努力克服弱點,至多也不過使自己得到一個業餘專家的美稱。
荀子並不讚成這樣做,他主張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力求專精。由此就要求我們注意以下幾點:認清自己真正的才能;以自己最擅長的方麵為基礎,去謀求最佳的發展;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與時俱進,充實和提高自己。
從前,西西裏有位國王叫裏昂提斯,他的皇後赫米溫妮既美麗又賢慧,兩人相處得非常和睦。
有一次,裏昂提斯邀請自己的老朋友——波希米亞國王波力克希尼斯來西西裏做客。他吩咐皇後赫米溫妮要殷勤地招待他的老朋友,皇後按他的意思盛情厚待了客人。波力克希尼斯住了好久之後,預備回去了。赫米溫妮又應丈夫的要求與他一起真心挽留客人多住一些日子。波力克希尼斯為赫米溫妮的好客和溫柔委婉的話所打動,便決定再多住上幾個星期。於是悲劇就開始了。
盡管裏昂提斯國王清楚赫米溫妮對波力克希尼斯的熱情和殷勤都是自己所關照的,但是,一種難以克製的嫉妒心逐漸在他心中暴露出來,竟然懷疑皇後對他不忠,與他的朋友有噯昧關係。本來是熱烈忠實的朋友,最體貼入微的丈夫,現在忽然變成了野蠻的、沒有人性的怪物。
他密令大臣卡密羅去毒死波力克希尼斯,卡密羅知道國王被嫉妒心衝昏了頭,他悄悄地告訴了波力克希尼斯實情,並幫助他逃離了西西裏,裏昂提斯國王更加生氣,就把全部的怒火發泄到皇後赫米溫妮身上。他下令把皇後關到大牢裏,給予種種折磨。
皇後身懷六甲,進了監牢不久便生下一個女兒。皇後希望嬌弱可愛的新生命能夠打動國王,但國王不但沒有任何憐憫之意,反而命人把孩子送到荒僻的海岸拋棄掉。不僅如此,殘忍的國王還當著全朝大臣的麵公審皇後,決定判她死罪,這時,由於對母親受辱一直悶悶不樂的王子終因憂慮過度而死去,皇後也受刺激昏迷倒地,但國王仍無動於衷,叫臣下暫時把皇後帶下。
在此情況下,皇後知道自己不死,國王不會放過她,於是與一直幫助她的好心人寶麗娜商議避難之策。寶麗娜出了一個主意,叫皇後裝作死去,然後她去把這個消息告訴國王。
國王聽說皇後死了,這才有點醒悟,開始後悔自己對皇後太殘忍了。現在他想一定是他的虐待使赫米溫妮感到世無孵日,於是他相信她是清白無辜的了,從此,國王陷於深深的悔恨之中淒涼地苦度著歲月。
皇後的女兒被一位牧羊人救走扶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牧羊人根據她身上所帶的寶石,送她到西西裏去與父親裏昂提斯相識,女兒長得與她的母親幾乎一模一樣,因此,裏昂提斯一見自己的女兒,既高興又傷心,他傷心自己錯怪妻子,悔恨自己將妻子虐待致死,裏昂提斯高興的是,女兒終於沒有被自己害死,現在父女團圓之際,不由得更加思念起善良的妻子來。
目睹了這一切的寶麗娜也不禁被這個情景所感動,她覺得國王已經真正後悔,他也受到了足夠的懲罰,應該把真情公開出來了。於是,她把隱居多年的皇後赫米溫妮叫出來,說出了真相,讓他們夫妻、母女相見。國王激動萬分,真誠地請皇後原諒他的過失,從此衷心改正,一家人又像從前那樣和睦、歡樂。赫米溫妮雖然受了許多年苦,但她的堅忍的德行終於得到了補償。
赫米溫妮皇後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避免進一步的迫害,不得不暫時裝死,直到國王醒悟,情況不再危及自己的性命,再露出真相,從而達到夫妻破鏡重圓的目的。這是以退為進的求變謀略,也是自我保護的應變韜略之術。
在無法贏取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不妨故意先輸他一把,在對手消停下來之後,迅速出擊,做贏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揚長避短的行事謀略,也是自我保護的應變韜略之術。
毫無疑問,人的先天條件是有差別的,有的人天資聰穎,有的人天生反應遲緩;有的人用一小時就能學會的知識。對另一些人也許花一天也學不會。要承認這種先天的差別。一個人越早發現和正確判斷自己能力的水平。就越能找到自己所處的最佳位置,及早做出正確判斷,把精力用於其他方麵,也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荀子曰:先事慮事,先患慮患。
荀子說: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要對事情有所考慮,在禍患發生之前就要對禍患有所考慮。
所謂未雨綢繆,即趁著天還沒有下雨。先把窩巢纏綁牢固,比喻事先作好準備,防患於未然。人宜遠慮,曆為儒家所重視。
武王滅紂後,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監視殷遺民,號三監。武王薨,成王年幼繼位,由叔父周公輔政,致三監不滿。管叔等散布流言,謂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為避嫌疑,遠離京城,遷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與殷紂王之子武庚勾結行叛。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收殷餘民。周公平亂後,遂寫一首《鴟鴞》詩與成王。其詩曰:趁天未下雨,急剝桑皮,拌以泥灰,以縛門窗。汝居下者,敢欺我哉?周公詩有諷諫之意,望成王及時製定措施,以止叛亂陰謀。成王雖心中不滿,然未敢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