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不斷要求企業適應社會的發展。如果一個企業始終生產一種產品,即使這種產品是一種王牌,也會逐漸失去自己的市場。這就要求經營者懂得與時俱進。
英國GKN公司始創於工業革命開始時期,到19世紀末,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但是,隨著鋼鐵工業的國有化,GKN公司失去了主要支柱產業,隻剩下一個空殼。
GKN何去何從?圍繞著GKN的前途問題,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爭論不休。霍爾茲沃恩當時在GKN公司內任會計師,有幸參與了這場爭論。在經過縝密的調查後,霍爾茲沃恩謹慎地向GKN公司董事會呈交了一份有關公司發展前途的戰略報告。
按照霍爾茲沃恩的報告得出的結論:GKN公司將不再是一個鋼鐵集團公司,因此,公司應立即轉向開發新產品。但是,GKN公司剛剛創建了一家年產600萬噸鋼管的鋼管廠,如果采納霍爾茲沃恩的建議,鋼管廠將被取締,所有投資都將化為烏有;再者,霍爾茲沃恩不過是一名微不足道的會計師。在權衡利弊之後,GKN公司的決策集團放棄了霍爾茲沃恩的建議,仍按既定方針推進鋼管廠的生產。
曆史的進展完全證實了霍爾茲沃恩的戰略預測。僅僅過了兩年,GKN公司的鋼管廠陷於困境,不得不停產。董事會的董事們在焦頭爛額之際才想起了霍爾茲沃恩,於是破格把他提升為公司的副總裁兼常務經理,霍爾茲沃恩上任後就著手公司轉向的工作。他買下比爾菲爾德公司,將該公司生產的一種新型產品投入歐洲和北美市場,又開發出一種廉價的運輸機,使產品暢銷全世界。GKN公司頓時麵貌全新。不久,霍爾茲沃恩又研製出新型戰鬥機勇士號,一舉占領了英國軍用機生產市場,為GKN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1980年,霍爾茲沃恩因業績非凡而被公司任命為董事長。這時,英國的鋼鐵工業陷入一團糟的窘境,GKN公司也因此受到衝擊,麵臨新的嚴峻考驗。
在新形勢之下,霍爾茲沃恩的同行們都認為這是工人罷工造成的,霍爾茲沃恩在調集了各方麵的資料進行研究後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觀點:這是英國工業衰退的先兆,更大的衰敗即將來臨。
霍爾茲沃恩毫不猶豫地采取措施改變公司的產業結構。他先後賣掉了公司在澳大利亞的鋼鐵業股權和英國的傳統機械公司,同時在法國、美國和英國本土創辦了五家新公司。
對霍爾茲沃恩的大膽舉措,許多董事提出異議。霍爾茲沃恩不為所動,堅持我行我素。不久,英國工業的全麵衰敗果然來臨,GKN公司因早有準備,使損失降到了最低,而其他公司則紛紛倒閉。人們無不為霍爾茲沃恩的高瞻遠矚和果斷舉措而讚歎。
如今,GKN公司已成為全世界開發複雜新型機械產品和應用最新技術的領頭羊,霍爾茲沃恩也成為一位舉世公認的企業戰略家,成為英國工業界的驕傲。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意思是見到有勝利把握的適宜機會就進攻,碰到危難知道難以取勝就退走。此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晉書鍾雅傳》亦雲: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左傳隱公十一年》雲: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衡量自己的德行如何,以決定自己所處的地位;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以選擇自己采取的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與形形色色的各種人交往,來衡量自己的品德操行能不能從善拒惡,從而決定對人的親疏;而在處理難易不等的各種事情時,又應先估計一下自己的力量是不是能夠勝任,然後製訂好進退取舍的辦事計劃。隻有這樣,才能做到進退相宜,應變自如。
進退相宜掌握分寸不僅是人們為人處事得重要方略,也是商場中的一種應急應變策略。當人們在有利條件下,則須抓緊時機,以求迅速發展,而遇到難處,則又須審時度勢,宜退則退。
事有兩麵,權衡利弊
荀子曰: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
荀子說: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麵,還要考慮到它可能帶來的危害。
事物都有兩麵性,有榮則必有辱,有得則必有失,有進則必有退,有親則必有疏。在看到事物有利一麵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它可能帶來的危害,權衡比較利弊、深思熟慮得失,而後再決定進退取舍。若隻是盯著利這一個方麵,勢必動輒得咎,作則取辱。故又格言道: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淮南子人間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有位老人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在放牧時走失了一匹。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然,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幾個月後,那匹迷途的老馬競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道賀,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的駿馬,使他們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便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塞翁的兒子因得意忘形,競從飛馳的馬背上摔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一年以後,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戰況緊急,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兵了,結果十之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卻因為跛腿,得以免服兵役,所以保全了性命。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它說明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有一隻木車輪因為被砍下了一角而傷心鬱悶,它下決心要尋找一塊合適的木片重新使自己完整起來,於是,離開家開始了長途跋涉。不完整的車輪走得很慢,一路上,陽光柔和,它認識了各種美麗的花朵,並與草葉間的小蟲攀談,當然也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木片。但都不太合適。終於有一天,車輪發現了一塊大小形狀都非常合適的木片。於是,馬上將自己修補得完好如初。可是欣喜若狂的輪子忽然發現。眼前的世界變了,自己跑得那麼快,根本看不清花兒美麗的笑臉,也聽不到小蟲善意的嗚叫。
可見,有時有失也是得,得即是失。當我們有所失的時候,生活才更加完整。從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漸漸體會到,許多苦惱的根源來自人們心中的一個誤解,即完善自己的性格必須做到盡善盡美,才能獲得別人的好感。然而,當人們踏上追尋完美的不歸之路時,生活便漸漸變成了專門為他們捕捉過失的陷阱。所以,我們總是因懷疑自己做得不夠好而愧疚與擔心,擔心愛我們的人會因此對我們感到失望,結果卻適得其反。
人們當然要為其既定的目標積極努力,但無論怎樣的生活都不會是一塊無瑕的玉,環境的變化往往出乎你的意料。誰又能時時刻刻應付自如?精神分析學家戴維柏恩斯在他的書中提到過一位著名律師的故事。這名大律師非常擔心在辦案時犯錯誤,因為,他害怕會因此失去同事們對他的尊敬。當他無法擺脫和控製這種情緒而向同事們講出來後,令他驚異的是,無論他是否做錯過什麼,同事們都和他更親近了,因為他們能夠將他當做普通人看待。
隻有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努力塑造平常心,才能達到精神世界的完整。這樣我們才能勇敢地麵對自我能力的局限,勇敢地去實現夢想,不因失敗而氣餒。由此,我們便可觸摸到平日所無法感知的那種完整了。生活不像遊戲裏的拚字小蜜蜂,無論已經拚對了多少個,隻要錯了一個就要被取消遊戲資格。生活更像一個NBA賽季,即使最優秀的隊伍也要輸掉一些場次,而實力最弱的隊也會打出自己絕妙的高潮,大家的目標就是爭取贏的場次多於輸的場次。
有失必有得。失去並不是永遠的,隻要我們把握好自己,失去以後定會有所收獲。看看那些成功者們,他們善於放棄,也善於從失去中找到真正的價值。
有一個小和尚,他每天早晨都要到山下挑水,當他從山下跑到山頂時,水桶裏的水就隻有半桶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並不是因為小和尚走得太快,而是因為他的木桶在漏水。
一開始小和尚並沒有發現這個問題,過了一段時間,小和尚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他跑到主持那兒,希望主持為他換一對水桶。
小和尚對主持說:主持,我每天從山下挑水上來,可木桶一直都在漏水,我想應該換一對木桶了。
主持對他說:我知道了,你再用它挑兩個月吧!木桶漏水也不一定是壞事。
就這樣,小和尚又用這對木桶挑了兩個月的水,在他想去換木桶的前一天,主持找到了這個小和尚,他帶著小和尚從山上往山下走去,又走了回來。一路上主持讓小和尚仔細地觀察周邊的環境。到了寺裏,主持問道: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路邊長了許多漂亮的小花。
為什麼小花隻開在山路的兩邊呢?主持又問道。
小和尚搖了搖頭對主持說:我不知道。
花隻開在山路的兩邊,是因為你每天都在給它們澆水,隻是你不曾想過罷了。主持說道。
聽了主持的話,小和尚猛然抬起頭,對主持說道:我終於知道用漏水木桶挑水的原因了。雖然木桶失去了裏麵的部分水,可是換來了山路兩邊許多美麗的小花,弟子也明白了做事如此,做人也如此,在某些時候,失去並不一定是壞事。
有時我們會羨慕那些金領,因為他們的薪水是我們的幾倍。但是在羨慕的同時還應知道,他們剛開始時,也許條件還不如我們。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當前的條件而局限自己,而是以更加積極的行動去工作。在他們的心裏,始終把能力、知識、經驗排在金錢的最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