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服藥時飲酒,會使消化道擴張,增加藥物吸收,從而引起不良反應。此外,還有一些藥物能加重酒精對人體的損傷。例如,雷尼替丁可減少胃液分泌,加重乙醇對胃黏膜的損害;甲硝唑可抑製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加重酒精的中毒反應等。
5.老年人忌自行用藥
俗話說久病成醫,生活中就有不少人因長年患病,自認為成了良醫,尤其是一披紅老年人,就不經醫生診治自行的濫用藥物,卻不知道許多疾病是隨著主、客觀情況的變化而在不斷地變化。所以,不能自以為是地用藥,或偏信某個人推薦的特效藥、秘方、偏方等。要根據自身的病情謹慎地選用藥物,而不要濫用藥,以免惡化或者延誤了病情,造成一些不良反應。所以,老年人既使是老毛病,也應隔一段時間到正規的醫院或找專門的醫生作下檢查、診斷,以便準確、安全地用藥。
6.孕婦用藥禁忌
大家都知道,女人在懷孕期間是不提倡用藥的,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因為有些藥物對胎兒危害較大甚至可導致胎兒畸形。致畸藥物很多,通常有以下幾類藥物:
(1)抗生素類藥物。如四環素、土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等。四環素、土黴素可造成胎兒短肢畸形,囪門隆起,先天性白內障,妊娠末期服用可造成兒童期牙釉質發育不良;鏈黴素、慶大黴素類藥物可損害胎兒第八對腦神經,導致先天性耳聾,還可損害腎髒功能;新黴素可使胎兒骨路發育異常,駢指、腎肺小動脈狹窄、先天性白內障,智力障礙。
(2)抗瘧藥。如奎寧、氯喹乙胺嘧啶,可致胎兒多發畸形。如耳聾,四肢缺損,腦積水等。
(3)治療糖尿病類的藥物。如氯硫丙尿、達麥康、糖斯平等,可致肢體畸形,兔唇,死胎等。
(4)巴比妥類及其他鎮靜催眠藥物。如苯妥英鈉、撲癇酮、安寧等,可致肢體、麵部及腦發育畸形。
(5)抗癌類藥物。如更生黴素、環磷酰胺、5—氟斡嘧啶、噻替呱等,可致無腦兒、腦積水、胯裂、兔唇、腎及輸尿管缺損,四肢及眼畸形等。
(6)激素類藥物。如乙烯雌酚、黃體酮、雄激素、可的鬆。口服避孕藥可致胎兒生殖器官畸形。如女胎男性化,陽蒂肥大,陰唇融合,男胎尿道下列等畸形。
(7)抗凝血藥物。如肝素、雙香豆素、阿司匹林、水楊酸等也可致畸,並可誘發出血性疾病。總之,孕期應注意避免濫用藥物,但如遇有危及孕婦生命安全的急危情況,必須用藥時,應以搶救孕婦生命為主,候急危情況過去,應迅速減量或停藥。那種伯影響胎兒拒絕用藥的觀點也是錯誤的,如果孕婦生命有危險,胎兒還談何安全。所以,在孕婦用藥的問題上,應分清矛盾的主次,全麵兼顧。
7.孕婦禁用的中藥
盡管使用中藥已有兩千餘年的曆史,一般認為中藥比較溫和安全,副作用少,但是對於孕婦這一特殊人群而言還是謹慎服用。特別是妊娠6~11周的婦女使用時更應慎重。孕婦使用中藥,必須考慮到中藥對孕婦本人以及胎兒的影響,特別是不應有造成胎兒畸形的副作用。
孕婦禁用的中藥有:巴豆、牽牛、大戟、斑蝥、商陸、麝香、三棱、莪術、水蛭、虻蟲等。慎用的中藥有具有通經祛瘀、行氣破滯、辛熱、滑泄作用的藥物,如幹薑、枳實、紅花、厚樸、牛膝、吳茱萸、五味子、酸棗仁、辛夷、大黃、桃仁、薄荷、半夏、附子、芒硝、牡丹皮、麻仁、薏苡仁等。
8.新生兒不宜用哪些藥物
(1)四環素族藥物。因該類藥較易沉積於骨組織,阻礙骨骼發育,服用數月可使牙齒變黃。
(2)維生素K4、K3,磺胺類藥物,新生黴素,三乙酰竹桃黴素,伯氨喹啉等易引起新生兒黃疽。
(3)氯黴素可抑製骨髓,並發灰嬰綜合征。
(4)卡那、慶大黴素療程不要超過10天,以免聽神經及腎功能受損。
(5)鏈黴素對聽神經有影響,且對腎髒不利。
(6)嗎啡、杜冷丁、可待因對敏感者易引起中毒,應慎用。
9.兒童忌服維生素A
大家都知道,維生素A與骨骼的生長有很大的關係,它可以使軟骨成熟、蛻變。當人體內維生素A不足時,就會減慢軟骨細胞的成熟過程。但是,一個健康的小孩是不會缺乏維生素A的。所以,不要隨便給小孩補維生素A。由於補維生素A多了,就會影響到骨骼的發育,使軟骨細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壞,使孩子成為一個永遠長不高的矮子。
10.忌給新生兒用退燒藥
有孩子的家庭,家長可能都知道新生嬰兒比較容易發燒,那是因為新生嬰兒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完善、出汗、保暖、散熱等功能較差。當患病、環境溫度改變或喂水不足時,都能引起發燒。如果此時隨便給嬰幼兒服用退燒藥,就會出現體溫突然下降,出現皮膚青紫,嚴重的還會出現便血、吐血、臍部出血、顱內出血等現象,特別嚴重的還可因搶救不及時而造成死亡。
因此,退燒藥(如阿司匹林、小兒退熱片、ABC等)是新生兒的忌用藥。若是發熱的話,最好是用物理方法降溫退燒。如酒精擦浴、枕冷水袋等等。待體溫下降後,應立即停止,以防體溫繼續下降而導致體溫不升。
11.忌給嬰兒用滴鼻淨
由於嬰兒極易感冒產生鼻塞,但是卻不可用滴鼻淨。滴鼻淨是一種有強烈的血管收縮作用,能夠刺激腎上腺分泌激素,促使局部血管的收縮。
但是,因為嬰兒對藥物的耐受力很差,鼻黏膜吸收藥物又非常完全而且迅速,很容易引中毒。然而,對食用此藥後,他們很可能會馬上出現臉色蒼白、嘔吐、嗜睡、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狀。所以,滴鼻淨對嬰兒是不安全的,應當禁用。
12.夏季孕產婦忌用風油精
夏天,風油精是人們喜歡隨身備用的物品,它具有提神醒腦、解暑避邪、祛風鎮痛、驅蚊止癢等功效。值得指出的是,它的主要成分之一樟腦卻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據藥理研究分析認為,風油精所含的樟腦進入人體後,一般正常人體內的葡萄糖磷酸脫氫酶會很快地與之結合,使其變成無毒物質,然後隨小便一起排出體外。所以,不會發生不良反應。
然而,由於生理上的變化,孕婦體內的葡萄糖磷酸脫氫酶的含量降低。懷孕3個月內,若過多地使用風油精,樟腦就會通過胎盤屏障進入羊膜腔內作用於胎兒,嚴重者可導致胎兒死亡,引起流產。
在剛出生的新生兒體內也缺乏葡萄糖磷酸脫氫酶,產婦如大量使用風油精,樟腦會隨氣味透過新生兒嬌嫩的皮膚和黏膜滲入血液中,引起嬰兒黃疸症。所以,夏季孕產婦忌用風油精。
13.夏季用藥四忌
(1)忌過度服用發汗藥。夏季人體本易出汗,此時再服大量發汗藥,勢必大汗淋漓,可能導致休克等危重症狀。
(2)忌過度服用溫熱藥。溫熱藥用來治療寒證,夏季大量服用常會出現發熱、出血、瘡瘍等病變。即使必須使用,也隻能減少劑量,縮短療程。
(3)忌過度服用滋補藥。夏季滋補藥不易吸收,隻有消化功能完善的人才能使用,否則會出現腹脹、不思飲食等現象。
(4)忌采用發皰等外治法治療時用藥。通過外敷藥物引起發皰等反應來達到治療目的,是中醫治療法之一。但是,夏季人體汗多,體表細菌繁殖快,易破損引起皮膚感染,所以忌用引起不良反應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