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外出旅遊的方式,早已不像以前那樣單調了。有人乘車有人自駕車,形式不一。無論您采取什麼樣的出遊方式,都要注意格外小心,注意安全,不要讓自己美好的心情打了折扣。
(一)乘車駕車之宜
1.乘車時的注意事項
外出旅遊,舟車勞頓自是免不了的。但是,無論乘坐汽車、火車,還是乘坐飛機、輪船,都應格外注意安全。
(1)乘坐小型汽車,應該係上安全帶,有利於人身安全。
(2)乘坐大型汽車時宜選擇舒適安全的。首先要選擇性能好、無故障、乘坐舒適的大型客車;其次要盡量靠前坐,以減少顛簸,這樣更有利於自身的安全。
(3)在乘車途中最好不睡覺。如果在乘車途中睡覺,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對自身的安全極為不利。大量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在發生交通事故時,頭腦保持清醒的旅客,要比似睡非睡狀態下的旅客的傷亡輕許多。
(4)在出現交通事故時,要盡量保持冷靜,沉著、果斷地處理好問題和現場。在出事的一瞬間,首先是要確保自己的安全,固定好自己的身體,保持在原地不動。如用雙手抓住車內的某個部位,還要防止人體因為慣性運動而引起外傷。
(5)當事故發生後,要互相幫助,共同對付突如其來的災難。尤其是婦女、兒童和老人,應先讓他們盡快脫離危險。乘客要有序出逃,以免造成出口堵塞,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2.冬季乘車宜開窗
在冬天出遊,為了保暖大多數人在乘車的時候也不開車窗。因此就有很多人在乘坐長途汽車的時候,常感到頭痛、頭暈、胸悶等。這種狀況就是由於汽車內空氣受到汙染引起的反應。
據研究得知,在汽車廂內的特殊環境下,很容易滯留大量的廢氣汙染微粒。這些有害物質比城市大街上的要嚴重十幾倍。造成車廂內空氣汙染的原因主要有:
(1)來自前方車輛排出的汙染氣體,經過進風口進入車內通風係統。
(2)車廂內空氣流通差,廢氣和微粒不能夠及時排出車外。
(3)如果汽車底盤與車廂地板密封不好,有毒有害氣體及微粒往往會經排煙管不斷湧入車廂內。特別是冬季乘車,人們習慣緊閉車窗以抵禦風寒,車廂內廢氣和微粒很容易積蓄,達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中毒現象。
車廂內的有毒氣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碳氫化合物等有害氣體。一氧化碳就是造成乘客急性中毒的禍首。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占70%左右,一氧化碳可經肺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從而影響血紅蛋白攜帶氧的能力,使神經和心肌功能受到損害。
此外,由於高濃度的微粒很容易躲過鼻毛的阻攔,會直接進入肺部,在肺裏安家落戶,不時刺激肺壁,使器官組織發炎,從而引起哮喘、肺炎以及肺病的發生。研究還表明,這類有害微粒,還是誘發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為了減少車廂內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冬季在乘坐長途汽車出遊時,應當經常打開車窗或天窗換氣,使廢氣和微粒盡量排出。一旦有人發生頭昏、胸悶等症狀時,應立即開窗通風或下車休息片刻,以免發生意外。
3.乘車宜防風病
人在溫暖舒適的環境裏生活慣了,突然之間讓他乘坐長途車外出旅遊,稍不小心,很容易患上風病。
風病就是專指那些由於風吹而得的病。比如,夏日乘車,車廂內酷熱,且空氣混濁,靠窗而坐,吹風時間稍長,會使人傷風感冒;冬天車廂內人多、熱量大、溫度高,空氣不清潔,這時猛然開窗透氣吹風或既吹風又減衣服,就很容易受寒。這些現象,均是引起感冒或氣管炎的直接原因。因此,為了出遊時能保持身體健康,乘坐長途汽車出遊時,一定要注意預防風病。
4.乘車宜防水腫
經常坐車出遊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長時間乘車奔波,腿部有時會出現腫脹不適的現象,這在醫學上被稱為旅行者水腫。
人的身體中布滿了血管,動脈能夠將血液送至全身,然後再經靜脈把血液送回心髒。在乘長途車時,如果不能坐、臥結合,時間長了就會造成下肢的靜脈回流困難,血液在下肢中淤積,使腿部的毛細血管擴張,部分血液成分就會滲透到血管壁外的皮下組織間隙去,引起下肢腫脹。
也許有人會說,站一會兒應該就沒事了。其實,若是站立的話,會促使體內的荷爾蒙分泌增加,使腎髒排除水分和鹽分的能力減弱,加重下肢的水腫。
預防旅行者水腫的方法很簡單,隻要在乘車的時候注意調整姿勢,坐、臥、立交替進行,或者讓下肢活動一下(如踢腿、甩腿、反複蹲下起立等),人為地加快靜脈血液回流,就不會出現上述腿腳腫脹的現象了。
5.乘車宜防高危乘客
外出旅遊,在乘車的時候應當警惕一些高危乘客。由於車廂是公共場所,可能會有一些患流感的病人。他們可以通過談話(飛沫)、打噴嚏、咳嗽等將細菌或病毒傳染給他人。還有就是在車廂內的拉手、椅背扶手、車窗等部位,均有檢出乙型肝炎病毒的報道,而有的乘客更是會不講衛生地隨地吐痰,更是增加了傳播疾病的機會。因此,在乘車出遊時,應當警惕這些高危乘客。
6.駕車出遊要保持好的心情
駕車旅行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已經是件在常見的事情了。本來出遊是件高興的事,但若是駕駛員的情緒不是太好,或者不是很穩定的話,就要注意了。因為,一個人如果處於不良情緒中,常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引發交通事故。為了出遊的安全,在駕車出遊時要時刻保持著良好的心情,開開心心地去旅遊。
7.駕車時間過長宜護眼
長時間自駕車出遊,由於精神長時間高度集中,會造成眼睛疲勞,若不注意保養,會對眼睛造成永久性傷害。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加保養。
(1)經常對眼睛進行按摩。經常用手按摩眼睛,可以促進麵部及眼部的血液循環,防止視力下降。還要注意多用熱水、毛巾或水蒸氣熏浴眼睛。
(2)用眼要科學。在駕駛過程中,除了集中精力用眼外,讀書、看報、看電視時間,應該避免過長。
(3)注意用眼衛生。不要用沾上油汙、灰塵等髒物的手或毛巾去揉擦眼睛。在強烈的日光和燈光照射下,一定要戴上司機專用的防強光眼鏡。
(4)飲食時注意選擇與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在飲食方麵,要講究選擇與搭配,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品,同時注意微量元素的攝入,避免因缺乏營養而造成視力下降。
8.車站候車需防事項
出遊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隻有乘坐汽車或是駕車,還可以乘坐火車出遊。在乘坐火車出遊泳時,也有許多事項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1)在進出站口和登車時要防竊。小偷經常混在擁擠的人流中,故意用手或者身體試探旅客,下手很快。因此上車時,不要一哄而上、擁擠在一起,同時要增強反扒意識,將提包放在胸前。
(2)防有人利用老鄉關係進行詐騙。有些騙子會主動與旅客搭話,並借此博得旅客的同情或好感,然後再伺機行騙或者偷盜。
(3)防有人利用旅客貪小便宜的心理玩各種騙術。這也是騙子們常用的騙術,他們常會惟妙惟肖地進行表演,用一些低質量的東西騙取旅客錢財。
(4)防範有人用假車票騙取錢財。許多騙子經常會利用旅客乘車心切的心理,出售假車票。他們最大的特點是:通常吹噓自己在鐵路上有關係,演雙簧騙取旅客信任。但是,假票往往都有破綻,隻要拿張真車票仔細比較,便能發現問題。此外,旅客不要被他們的表演所迷惑,要從車站售票窗口或代辦點購買車票。
(5)防有人用調包計騙取隨身行李。有些騙子在盯上有價值的行李後,往往會悄悄接近乘客,將行李調包。旅客在出行之前,要給行李做好標記;在候車時,將行李放置在懷中或腳下,對身邊一些可疑的人要提高警惕。
(6)防有人借服務之名奪取貴重物品。特別是在節假日,有些騙子往往以接送旅客提前進站為幌子,實施這類犯罪。因此,要妥善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不要外露財物。如果財物被人搶劫,要立即大聲呼救,就地報警。
(7)防便宜旅館、低價接送旅客等引誘。在火車站內外,常有一部分人會用花言巧語和特別優惠的條件騙取旅客的信任,然後將旅客帶到偏僻的地方進行敲詐勒索。旅客對付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理會,不要有僥幸心理,要記住他們的特征,一旦發現問題,不要與其糾纏,應及時脫身,就地報警。
(8)防範飛車黨。在火車站周邊地區,飛車一黨真可謂是搶盡了風頭。他們經常利用一些旅客行李較多、警惕性不高和趕車心切的心理,進行犯罪活動。因此,外出旅遊趕火車時,盡量不要靠馬路邊行走,也不要邊走邊打電話,以免被搶。
9.雨雪天氣出遊要防滑
在出遊時突遭大雨或大雪,如果依然要騎車出行的話,在路上就要注意安全了。事先還要做好一些準備工作。
(1)車胎氣不要太足。將氣放至平時充氣量的2/3為好,這樣可以增加車輪與地麵的接觸麵積,防止打滑。
(2)騎車時要慢,不要急刹車,這樣會使車輪打滑、失去平衡。遇見情況早下車。
(3)騎車時應放低車座。盡量放低車座,降低重心騎自行車更平穩。
(4)應與前麵的車輛保持車距。與前麵車輛保持3米以上距離,防止前車滑倒而絆倒自己。
(5)盡量不要急轉彎。盡量避免急轉彎,在道路許可範圍內轉彎半徑越大越安全,盡量使自己的重心通過車軸線與地麵保持垂直。
(二)旅遊乘車駕車安全禁忌
1.乘車不宜吃得過飽
忌飽餐之後乘車出遊。途中乘車因疲勞或汽油味的刺激易發生暈車,輕者出現惡心、不適,重者眩暈、嘔吐、腹痛。所以,旅遊乘車前不宜吃得過飽,但也不要空腹,最好吃一些易於消化的清淡食物。
2.忌在乘車出遊時看書
在行駛的車上看書,極易造成眼部的疲勞,進而還會導致暈車。有的人在車上看完書後,就用手揉一揉眼睛,以為這樣做就可以緩解眼部疲勞了,其實這樣做更不健康。因為公共汽車是一個公共場合,極容易通過把手、扶柄等傳播細菌和病毒,而用手揉眼睛加大了感染的機會。所以,在乘車時,最好不要過度用眼,免得得不償失。
3.老年人乘車出遊忌打瞌睡
一些老年人在出遊時,一上汽車就開始打起瞌睡來。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做法。
汽車廂的空間很小,而且重心也不穩,加之速度快,路麵的情況變化有時也比較大。因此,在行駛的過程中,常會因路麵不平或突發事故,需要采取緊急措施。此時若是有人在車上睡覺,就極易發生意外。
所以,提醒各位朋友,在乘坐汽車時,應當保持頭腦的清醒,不要一上車就開始打瞌睡或者閉目養神,以免發生緊急情況時,來不及作出相應的保護性反應,從而發生意外。
4.忌疲勞駕車
在自駕車出遊時,切記不要疲勞駕駛。駕駛員有幾個駕駛疲勞期是需要知道的,在這段時間內應當謹慎駕車。
(1)第一個疲勞期。上午11時至下午1時之間。經過上午的勞累,人的大腦神經已趨疲勞,反應靈敏度減弱。這段時間會出現短暫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
(2)第二個疲勞期。下午5時至7時之間。光線由明轉暗,司機容易出現視覺障礙,導致判斷失誤;經過一天的勞頓,眼幹、喉燥、頭暈目眩、耳鳴、出虛汗、打嗬欠等疲倦症狀都會出現。此時的行人也會出現視覺障礙,加之回家心切,行走速度快,極易造成交通事故。這一時段發生的交通事故約占全部事故的1/4,是高危時段。
(3)第三個疲勞期,午夜1時至淩晨3時之間。駕駛員容易產生道路空曠的感覺,容易超速駕駛。此時人的生理節律處於大腦反應遲鈍、血壓降低、手足血管神經僵硬麻痹的狀態,這些都是潛在造成交通事故的危險因素。
5.駕車途中忌打電話
開車時打電話,極易導致車禍的發生。各位朋友在駕車出遊的時候,應當對此十分注意。在行駛途中,如果是必須接的電話,應先將車輛靠路邊停車,然後再接電話。
據資料顯示,由於駕駛員邊開車邊打電話造成的交通事故,有40%是因為駕駛者在駕車時接電話造成的;有30%是在進行撥號操作時發生的;此外,還有17%是因為在開車時通話造成的。
因此,提醒大家,在開車的時候,盡量不要接聽或是撥打電話,這樣既是為你的安全著想,也是為了您和家人的出遊安全。
6.老年人駕車四忌
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出遊,於是就讓自己的父母駕車出遊。但是,他們也許沒有注意到,雖然老人們能夠駕車,但是他們的精力早已不如年輕的時候那麼飽滿,在駕車出遊的時候,極易發生意外。
(1)駕車時間應忌過長。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駕車,一般控製在2小時以內為好,以免疲勞駕車不安全。
(2)身體不適時忌駕車。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時有不適,有的人長年服藥,有些藥服用後,更不宜開車。所以,老年人感到不舒服時,忌駕車。
(3)心情不好時忌駕車。老年人往往比較固執,好與人爭執。爭執後馬上駕車易出事故。
(4)忌在夜間駕車。夜間路麵模糊、能見度差,特別是下半夜最易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