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鯇魚尾湯
〔主料〕番木瓜1個,鯇魚尾100克。
〔調料〕薑片少許,色拉油20克。
〔製作〕木瓜削皮切塊,鯇魚尾入油鍋煎片刻,加木瓜及生薑片少許,放適量水,共煮1小時左右。
〔功效〕木瓜鯇魚尾湯有滋養脾胃,促進消化的功能,對腹脹、消化不良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番木瓜含有豐富的木瓜蛋白酶,可有效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適宜於患有消化不良、胃痛、胃潰瘍、痢疾等病的男性食用。此外,番木瓜中含有較多的脂肪酶,有助於脂肪的分解與吸收。鯇魚味甘,性溫,可消食化滯、暖胃和中。
參芪猴頭燉雞
〔主料〕猴頭菌100克,母雞1隻(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
〔調料〕薑片、蔥結、紹酒、清湯、澱粉各適量。
〔製作〕
1.將猴頭菌洗淨去蒂,發脹後將菌內殘水擠幹,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
2.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燉盅內。
3.加入薑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淨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燉,直至肉熟爛為止,調味即成。
〔功效〕參芪猴頭燉雞有健脾益氣之功效,可有效緩解男性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狀。
猴頭菌又名猴頭菇,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有滋養脾胃,促進消化的功效,對胃潰瘍、胃炎等病有較好的療效。
母雞可健脾養胃,補益虛損,調和五髒;黃芪和黨參也共同發揮著補中益氣,益血生津的功效,合理食用可明顯提高男性的體質。
牛尾醬湯
〔主料〕牛尾1根,月桂葉、胡蘿卜、洋蔥、芹菜各適量。
〔調料〕大蒜、大豆醬、麻油、白胡椒粉各適量。
〔製作〕
1.牛尾洗淨,煮鍋加水,放入牛尾,煮開以後,撇去浮沫,加大塊胡蘿卜,大塊洋蔥,大塊芹菜,月桂葉2片,幾瓣大蒜,轉小火慢煮。
2.燉約3小時後,把牛尾撈出備用,把蔬菜都撈出不用。
3.撇去湯裏的浮油,把煮好的牛尾用大豆醬、蔥末、蒜末、麻油、白胡椒粉醃一下,然後再放回鍋裏,把湯燒開,煮一小會兒,盛出即可。
〔功效〕牛尾醬湯有健脾養胃,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男性氣血虧虛的症狀。
牛尾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等成分,可以為機體提供必要的營養;還富含膠質,不僅味道鮮美,還有補氣養血,強筋壯骨的功效。
馬鈴薯燒牛肉
〔主料〕牛肉500克,馬鈴薯300克。
〔調料〕精鹽6克,醬油20克,味精2克,白糖15克,蔥10克,薑10克,料酒20克,色拉油40克。
〔製作〕
1.將牛肉切成約3厘米見方的塊,馬鈴薯去皮切成滾刀塊。
2.炒鍋置旺火上,下色拉油燒熱,放入蔥、薑、牛肉塊炒香,加鹽、醬油略炒,加清水(與牛肉相平),旺火燒熟,撇去浮抹,改用小火燜燉。
3.至快爛時,加糖、馬鈴薯、料酒、味精,繼續燜至牛肉軟爛即可。
〔功效〕馬鈴薯燒牛肉有健脾補虛之功效,適用於大病初愈後的男性食用。
牛肉僅次於豬肉,是中國人的第二肉類食品,有“肉中驕子”的美稱。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氨基酸更適合人體的需要。牛肉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化痰止渴、強壯筋骨的功效。但由於牛肉肌肉纖維不易消化,故老年男性應適當限製牛肉的攝入量。
中醫日常飲食養生
吃是一門學問,不了解食物的性味、成分、功用、禁忌,就談不上正確飲食,隻有充分認識食物的五性、五味才能確保膳食的科學與飲食的健康。
中醫視點男性食療與食物的五味《素問·宣明五氣篇》指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可見,酸、辛、苦、鹹、甘五味與五髒有特定的聯係,對五髒的功能與健康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黃帝內經》中通過五行學說將五味與人體的髒器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1.甜入脾
食甜可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忌食或限食。
2.酸生肝
食用過量的“酸”食物,會引起肝氣旺盛,不利於肝部的保養,同時根據五行與人體的關係,肝氣過旺會克伐脾胃。所以,對於男性來說“酸”食物應該適量食用。以酸味為主的西紅柿、山楂、橙子,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動脈硬化,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髒。
3.苦生心
味過於苦,反而能傷心,根據五行與人體的關係,食用過多苦味食物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苦味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
4.辛入肺
辛辣食物有發汗、理氣之功效。但味過於辣,反而能傷肺,出現筋脈遲緩不利(金克木,肝屬木,肝主筋),又因為肺主氣,傷氣可引起傷神而發生的精神衰弱。人們常吃的蔥、蒜、薑、辣椒、胡椒,均是以辣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還可預防風寒感冒。
5.鹹入腎鹹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它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
嘔吐、腹瀉、大汗之後宜喝適量淡鹽水,以保持正常代謝。但食用過多會加重髒器負擔,使脾胃與腎髒受到損傷。
中醫解碼食物的五味與作用
食物的不同的味,是它不同的營養功能的體現。隻有了解了這些,我們才能夠在實際應用中對其進行合理的搭配和利用。
1.辛味
辛味即辣味,具有升陽、發散、活血等功效,對感冒、寒凝疼痛病症有一定療效,但食用過多易傷津液,故應適量食用。
常見的辛味食物包括:薑、蔥、大蒜、香菜、洋蔥、辣椒、花椒、茴香、豆豉、韭菜、芥菜、蘿卜、酒等。
2.甘味
甘味即甜味,有和中益氣的功效,對一些虛證有明顯的滋養功效。
常見的甘性食物包括:粳米、秈米、糯米、小麥、玉米、粟米、黃豆、扁豆、胡蘿卜、馬鈴薯、西瓜、甜瓜、梨、香蕉、菠蘿、落花生、甘蔗、羊肉、牛肉、鯉魚、雞蛋、蝦等。
3.酸味
酸味食物有收斂固澀養陰的作用,對泄瀉、尿頻、咳嗽等病症均有顯著的療效。
常見的酸味食物包括:醋、番茄、馬齒莧、赤豆、橘子、橄欖、杏、李子、枇杷、桃子、山楂、石榴、烏梅、荔枝、葡萄、龜肉等。
4.苦味
苦味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瀉火的作用,對一些熱證與濕證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脾胃虛者不宜多食。
常見的苦味食物包括:苦瓜、茶葉、杏仁、百合、白果、桃仁、萵筍等。
5.鹹味
鹹味食物具有補益陰血、散結潤下的作用,對便秘、痰核、陰血虧虛等症均有一定的療效。
常見的鹹味食物包括:海帶、紫菜、豬肉、蟹、海參、蚌肉、淡菜、海蜇、鴿肉、鴨肉、狗肉等。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通過營養分析認為,辛味類食物多含揮發油、苷類、生物堿等物質,不僅可使病人清醒,還有擴張冠脈、抗心肌缺血、抗心絞痛的作用,同時還具有理氣、祛風濕的功效;甘味食物由糖類、蛋白質、氨基酸、苷類等營養成分構成,可以為人體補充足夠的營養,不僅能強壯身體,還能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素質;酸味食物中常含有鞣質,當這種物質與潰瘍麵、出血部位和燒傷表麵接觸以後,可以迅速與組織蛋白生成不溶於水的鞣酸蛋白,凝固在傷口表麵,有很好的固澀、止血作用。
現代醫學的這些營養分析,與中醫的“辛味具有健胃、化濕、開竅、行氣之功效、甘味可補益人體氣血,調和陰陽、酸味可收斂固澀。”等理論基本吻合。可見,中醫學關於食物“五味”的理論,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中醫視點男性食療與食物的五性
中醫非常重視飲食宜忌,主張以食物的五性來調整人體陰陽平衡,以達治療和保護人體健康的目的。中醫認為,任何食物都有其所屬的“性味”,而整個食物,共有五種屬性——即寒、熱、溫、涼、平五種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