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顏導引
養顏護膚按摩多以麵部的局部穴位為主,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取穴。
1.潔麵按摩
(1)依據潔麵撲的“按摩紋理”,用較輕柔的力度,按摩待消脂部位。
(2)上下按摩頸部。
(3)微微抬起頭,用潔麵撲,固定住下頜肌膚,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10次,反向相同。
作用:消除雙下巴,祛除角質,加速下頜淋巴循環。潔麵時也可配合按摩手法。選用表麵有按摩感覺的潔麵撲。
2.活膚按摩
(1)頭部按摩,用手指從額頭中部向兩旁做螺旋式按摩。
(2)臉頰按摩,由上至下,用手指以螺旋式按摩臉頰。
作用:緊實肌膚,使肌膚恢複彈性與活力。不受條件限製,可利用每天空閑時間任意練習。
3.去皺按摩
雙手掩麵以轉圈的動作在眼睛上下做輕柔地按摩,從內向外、持續2分鍾左右。
作用:緩和眼睛皺紋和疲勞,改善皮膚氣血運行,延緩皺紋的生成。
中醫解碼:養顏護膚按摩注意事項
1.按摩前一定要認真清潔臉部,然後塗上按摩膏,化妝水與精華液等。
2.臉部按摩時間不宜過長,每天大約10分鍾即可。
3.臉部按摩時切忌用力摩擦皮膚,否則會刺激皮膚,導致多餘的油脂分泌。
4.臉上有痘痘時或有傷口時,要避免按摩。
5.按摩眼睛要用專用眼霜,且力度不宜過重,因眼睛周圍皮膚非常脆弱。
6.日常保養,每周使用1次按摩麵膜即可,不宜過多且不超過15分鍾。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認為,女性經常科學地按摩麵部肌膚,可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神經功能,增加激素分泌,從而提高免疫機能,達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諸方麵的目的。
中醫視點:按摩緩解女性壓力
中醫認為,人體健康貴在陰陽氣血平和、髒腑功能協調,若受到致病因素的幹擾,便會失去平衡,疾病隨之產生。現代女性一生要經曆經、孕、胎、產、乳五個生理時期,承受著比男人大得多的壓力。
若超過心理負荷,勢必會給女性身體及情緒造成危害。輕者出現失眠、持續性疲勞感、頭痛、胃腸不適、食欲下降、暴飲暴食等;重者甚至患上致命的疾病,如高血壓、心髒病等。
中醫還認為,女性屬陰,具有內秀、冷靜、抑製等特點,常表現為情感豐富,情緒波動大。《素問·舉痛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女性若情緒過度也會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職業女性和更年期女性。而按摩時多處於身心放鬆、心態平和的狀態,再輔以輕柔和對症的手法,可起到疏通氣血經絡,調節陰陽平衡,防病治病的作用。
減壓導引
1.緩解抑鬱按摩
先用大拇指找準勞宮穴,即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順時針揉15分鍾,直至發熱為止。
作用:緩解抑鬱、煩躁等低落心情。按摩前要女性若有抑鬱、煩躁等低落情緒時不妨按摩一下手指穴位。
按摩可起到疏通氣血經絡,調節陰陽平衡,防病治病的作用。
洗幹淨手,並搽適量護膚品,以起到潤滑作用;按摩力度宜輕緩,按摩後飲1杯清水,以促進新陳代謝。
2.對抗急躁易怒按摩
全身放鬆,呼吸均勻,兩手拇指抵住風池穴,兩個中指置於左、右太陽穴,在這四個穴位上,先順時針按摩35下,再逆時針按摩35下,重複上述動作1~2次,指力從柔和到稍重,以舒緩為宜,結束前再恢複到柔和。
作用:消除急躁易怒的情緒,疏通氣血,調和陰陽,對治療頭痛、目眩、高血壓有明顯作用。
3.消除疲勞按摩
腳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酸痛感為宜;再揉3~5分鍾,至發熱為宜。
作用:消除疲勞困倦,腳底是人體穴位最密集處,常做腳底按摩,能緩和人身體疲勞緊張,舒經通絡,理氣活血,特別有助於改善睡眠狀況。日常居家,可自行按摩。
中醫解碼:減壓按摩注意事項
1.減壓按摩一定要去除心中雜念,心情放鬆、平和,效果才明顯。
2.減壓按摩不宜千篇一律,要根據施行者的體質、心理病症情況進行對症按摩。
3.對臉部通過搓麵進行按摩時,若皮膚很嬌嫩,不宜用大力,以免損傷肌膚增加皺紋;也不宜頻繁按摩,以免加快皮膚老化。使用精油在眼睛部位做減壓按摩時要避開眼睛四周。
4.對腳部施以減壓按摩時,在按摩後30分鍾內飲適量溫開水,以利全身氣血疏通。心髒病、糖尿病、腎髒病、高血壓病及癲病患者,腳部按摩時間不要超過10分鍾。腳部按摩後禁用冷水洗或用冷毛巾擦按摩部位。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認為,按摩是一種化解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根據女性特殊肢體結構和心理活動規律,對身體某些部位給與一定按摩,可使身體、心靈和精神都達到鎮靜、放鬆和再生。如足部毛細血管密集,神經末梢豐富,結構複雜,遠離心髒,是血液循環最弱部位,對足部進行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環,減輕心髒負擔,有利於機體器官正確運作。
二、按摩與男性健康
按摩又稱“推拿”,《靈樞·九針》說:“形勢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因此,按摩是以中醫的髒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用手在人身上推、按、捏、揉、摩等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皮膚抵抗力,調整神經係統,達到健身、理療目的的方法。
按摩與男性養生保健
經絡是行氣血、調陰陽的關鍵,通過按摩養生可讓男性經絡通暢、營養平衡,不僅可防病治病,還可激發精力,充實陽剛之氣,強身保健,延年益壽。
中醫視點男性按摩與養生保健
按摩,古代稱按磽、案杌、爪幕等,與針刺、艾灸等方法同屬於刺激經絡穴位的養生法。按摩主要是依靠手法的力度、方向及技巧,直接作用於人體皮膚、肌肉、穴位,調節機體生理、病理變化進而達到養生祛病的目的。
按摩早在幾千年前就受到中國醫學家的高度重視。《黃帝內經》指出:“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及得複。”《素問·血氣形誌篇》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由於按摩大多是循經取穴,刺激相應穴位。因而,可使氣血循經絡運行,防止氣血滯留,達到疏通經絡,暢達氣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