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中醫按摩養生(二)(2 / 3)

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說:“按摩日三遍,一月後百病並除,行及奔馬,此是養身之法。”按摩能夠疏通經絡,《黃帝內經》指出:“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調和氣血,《萬壽仙書》指出:“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按摩還能夠促進肌肉放鬆、關節靈活、振奮精神、消除疲勞是養生與保健的良方。

中醫解碼男性按摩注意事項

按摩可給人肌肉放鬆、關節靈活,精神振奮,消除疲勞的感覺,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利。但是,了解一定的按摩注意事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身心放鬆;取穴準確;用力恰當;持之以恒。

2.結核、惡性腫瘤、皮膚病、皮膚損傷或炎症等不適應按摩;骨折未愈合、韌帶和肌肉斷裂的固定期,均不宜按摩治療。

3.年老體弱、血壓過高,以及心、肺、腎等重要髒器功能嚴重損害者謹慎或禁止按摩。

4.按摩時操作者的雙手要保持清潔、溫暖、勤修指甲,不要損傷被按摩部位的皮膚。並要注意室溫及被按摩部位的保暖。

5.按摩每次以20~30分鍾為宜;宜用潤滑劑或潤滑油加強療效,防止皮膚破損。

6.按摩前不可吸煙,煙中的尼古丁進入體內後,交感神經緊張,血管收縮,會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影響按摩療的療效。

除上述注意事項外,還需注意在過饑、過飽、酗酒或過度疲勞,或是有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時,不要立即按摩。

養生功法老子按摩法

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收錄了道家創始人老子的一套養生按摩法。該法共四十四式,具有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功效。現擇要介紹其中幾式:

1.腰肌運動

先以雙手扶按兩膝上部向左側做扭腰運動14遍,再向右側重複。

作用:加強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督脈運動,振奮陽氣,強腰健腎。特別適合久坐、久立或經常彎腰工作的男子,對腰肌勞損者亦大有裨益。

2.腰脊運動

先以雙手抱頭,向左側扭動腰脊14遍,再向右側重複。

作用:補腎壯腰,防治腎虛腰痛。

3.頸椎運動

先用左手掌心搓摩頸椎14遍,同時將頭扭向左後方,再以右手掌重複。

作用:防治頸椎骨質增生,解除疲勞,醒神健腦。特別適合年老體弱,高血壓腦力勞動的男子。

4.頭頸運動

雙手掌放於下頦,緩緩往上托頭,重複3次。

作用:升提陽氣,調暢氣機,寬胸暢膈。適宜胸痹、胸脘痞悶及膈肌痙攣者。

5.上膊運動

十指交叉互相扭住,扶住頭頂,身體向左側扭動7次,然後向右側重複。

作用:寬胸理氣,強健腰肌。適宜頸肩部慢性病痛、肩周炎者。

6.胸臂運動

雙手交叉,將掌心對著胸前,立即伸臂掌心朝向前方,重複3次。

作用:舒展胸膈。適宜冠心病、膈肌痙攣及氣鬱不舒、胸脘痞悶者。

7.搓摩心區運動

雙手相叉兩手掌心快速輕輕搓摩心前區50次左右。

作用:活血通脈,養心助陽。適宜心肌缺血、缺氧,心悸、心痛者。不宜用力過大、過猛。

8.摩肩運動

先以右手掌快速(每秒鍾2次)搓摩左肩30次,後以左手掌快速搓摩右肩重複30次。

作用:保護肩關節,防治肩周炎。

9.搗空運動

雙手緊緊握拳,拳背朝上,一先一後,伸臂出拳,向前方各重複30次。

作用:增強兩脅和手臂功能。適宜老年男子和體弱多病者。

10.繞腕運動雙手十指交叉繞轉兩腕與十指關節數次。

作用:鍛煉腕關節和指關節靈活度、調節大腦運動,防治神經衰弱。

11.攪腕運動

攪動左右兩腕各30次。

作用:活動腕關節。

12.膈肌運動

雙手十指交叉,反掌上頭,上下運動做10遍後反掌伸向左右肋各10遍。

作用:鍛煉胸膈功能。適宜心肺不適,膈肌痙攣者。

13.摩腰運動

雙手握拳,虎口對準背後腰椎兩側左右橫向搓擦,重複30次。

作用:強腎壯腰。

14.腰脊運動

雙手心分向脊背兩側沿腰脊上下快速搓摩,重複30次。

作用:補腎培元,壯陽強腰。適宜腎虛腰痛者。

15.擴胸運動

雙手十指交叉,掌心朝下,伸臂向左側橫掃3遍,後向右側重複。

作用:增強胸肺功能。

16.搓腳運動

先伸左腳,右手搓摩左腳趾、腳心到腳跟共30次。再以左手搓摩右腳。

作用:強精補腎。能夠防治高血壓、失眠、足跟骨刺、陽痿、遺精及趾脈管炎等疾病。

17.足腕運動

平坐床沿,兩腳腕同時繞轉30次。

作用:促進足腕部血液循環,預防凍瘡。

18.托天推地

雙手交叉,向左右兩側各做托天、推地15次。

作用:增強腰腹功能。

19.舒張運動

躺在床上,伸張兩臂、舒張兩手、舒張兩腳全身放鬆,呼吸15次。

作用:解除身體疲勞。

以上各式選擇練習或全部練習。

中醫VS現代醫學

中醫認為保健按摩是以養生、防病為主要目的的按摩法,通過不同手法對人體不同經絡穴位進行按摩,可起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整氣血運行、增強髒腑功能的功效,達到強健身體,益壽延年的目的。

現代醫學認為經常接受按摩或自我按摩,能調節神經功能,解除大腦緊張和疲勞,改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疲勞,提高肌肉工作能力,從而增強人體抗病能力,促使亞健康狀態向健康狀態轉變。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提出,“推拿按摩將在21世紀的保健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顯然,中醫對按摩的運用和理論是符合現代醫學的實踐和科學理論的。

中醫視點男性按摩時機

適時的按摩有促進肌肉放鬆、關節靈活、振奮精神、消除疲勞的功效,中醫認為,脈有所結而不通者,榮衛氣虛者應及時進行按摩治療,此外,《素問·血氣形誌》也曾指出:“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也就是說,形數驚恐易引起風痹、經絡不通、麻木不仁等疾病時應以按摩的方式進行調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