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按摩的最佳時機為兩餐之間。在早操和運動之後,肌肉充分放鬆的情況下,可進行自我或者由他人按摩。此外,洗完澡後、午睡或晚上睡覺前,同樣可進行按摩,按摩前一定要確保情緒的穩定,通常可以先試按5分鍾,如無不良症狀再延長15~20分鍾。但在空腹、飽食或醉酒的情況下不宜進行按摩,因為飽食或醉酒後按摩易引起嘔吐、胸悶等不良反應;空腹按摩易損害胃黏膜而誘發胃病。
中醫解碼哪些男性不適合做按摩
1.流感、乙腦、腦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他急性傳染病的病人。
2.急性炎症的病人,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急性闌尾炎、蜂窩組織炎等。
3.某些慢性炎症,如四肢關節結核、脊椎結核、骨髓炎。
4.有嚴重心髒病、肝髒病、腎髒病及肺病的人。
5.惡性腫瘤、惡性貧血、久病體弱而極度消瘦虛弱的人。
6.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的病人。
7.局部有皮膚破損或皮膚病人、大麵積有皮膚病的人或患潰瘍性皮炎的病人。
8.診斷尚不明確的急性脊柱損傷伴有脊髓症狀的病人。
9.急性軟組織損傷且局部腫脹嚴重的患者(比如急性腳扭傷)。
10.有出血傾向的血液病患者。
11.各種肘關節疾病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亦不宜按摩。
12.有精神疾病且又不能和醫者合作的患者。
13.骨關節結核、骨髓炎、老年性骨質疏鬆等骨病患者。
養生功法天竺國按摩法本功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
1.站或坐式,兩手交替互握,並摩擦扭捏,如洗手狀。本節主要活動上肢,尤以腕、指關節為主。
2.兩手十指交叉,按向胸部,然後翻掌向前,再覆掌向胸,反複進行。本節主要活動上肢和肩、胸部。
3.呈站立式,雙手相握按向左側小腿,而後左右交替進行。本節重在拉伸腿後側與腰背部。
4.呈坐姿,雙手重疊按於左側腿上,身體緩緩扭向另一側,而後左右交替練習。本節重在扭動腰部與背部。
5.雙手做拉弓狀,左右交替。本節重在鍛煉上肢和胸部。
6.雙手呈握拳狀,左右交替向前做衝拳運動。本節重在鍛煉上肢與肩背部。
7.左右手臂交替如托石上舉。本節重在鍛煉上肢與肩背。
8.雙手呈握拳狀,同時向後擺動,以使胸部得到拉伸。本節重在鍛煉胸部。
9.呈坐姿,上身向左、右、後三側交替傾斜。本節重在拉伸腰脅。
10.呈坐姿,雙手抱頭貼近腿上,令頭身向左右交替扭轉。本節重在抽引兩脅。
11.呈站立式,雙手按地,俯身弓背曲肘,而後身軀轉為向上挺舉。本節重在鍛煉肩背與腰脊。
12.雙手輪流反捶背上。本節重在活動上肢與脊背。
13.呈坐姿,雙腳交替向前屈伸。本節重在活動腳部。
14.呈站立式,雙手按地,頭部交替向左右兩側怒目後視。本節重在活動頸部,增強視力。
15.呈站立式,身軀竭力後仰,而後挺直,反複3次。
本節重在活動腰部。
16.雙手交叉,左腳踏於手中,而後放開手腳;再叉手,以右腳踏於手中,左右腳交替進行。本節重在鍛煉四肢與肩背。
17.呈站立式,兩腳交替向前後作空踏步。本節重在鍛煉下肢。
18.呈坐姿,伸兩腳,左手鉤住右腳置於左膝上,右手按壓右側腿膝,如此交替進行。本節重在開胯與四肢的鍛煉。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認為若男性身體某個部位出現不適的時候,除了積極的采用醫藥治療之外,正確而有針對性的按摩對緩解疾病和治愈病症也有很好的效果。例如,熱水泡腳約15~20分鍾,再對足部施以一定的按摩可緩解男性頭痛病症。因為當雙腳血管擴張時,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
現代醫學的這些觀點證明,中醫按摩是一種符合養生原理的效果顯著的保健方法。
中醫視點男性養生4大特效穴位
自古以來,中醫便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來解釋穴位按摩的效果。
在《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氣血不順百病生”。氣血是支配內髒的一種能量,而這種能量若流動混亂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而穴位就位於能量流動的通路上。這種通路稱為“經絡”,穴道的正確稱法應是“經穴”。通過按摩給予穴道一定的刺激,使能量的流動順暢,而達到治病、養生、強身的效果,這就是穴位按摩的目的。中醫男性養生穴位主要有:足三裏、關元、中脘、命門。
1.足三裏
本穴為全身性強壯要穴,也是自古以來養生保健第一大要穴。《醫說》:“若要安;三裏莫要幹,患風疾人宜灸三裏者,五髒六腑之溝渠也,常欲宣通,即無風疾。”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江間式心身鍛煉法》指出:“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裏穴,壽至二百餘歲”之說。提出無病之人,按摩足三裏可以延年益壽。
2.關元
關元出自《靈樞·寒熱病》,又名三結交、下紀、次門、丹田、大中極,是任脈之穴。為保健強壯要穴,具有固護元氣的作用。關元是生化之源,聚集一身元氣。為男子藏精之處,主生殖,主元氣,所以是全身養生保健強壯要穴,長期按摩有充足元氣、延年益壽的功效。
3.中脘
又名太倉,是任脈之穴。《難經》中說:“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中脘主胃氣。中醫認為:“得胃氣者生,失胃氣者死。”養生家認為:“百穀之實土地精。”調和胃氣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手段,所以中脘是人體養生的要穴之一。
4.命門
氣、腎相通,維護生命的門戶,生命的根本,故稱“命門”,又名精宮,為督脈之穴。《景嶽全書》指出:“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髒的陰氣,沒有這裏就得不到滋養。五髒的陽氣,沒有這裏也不能夠生發。”經常按摩能夠振奮腎氣,使腎陽充足,繼而推動整個機體的氣血循環和運行。所以說命門穴是生命之門,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
這四個養生穴位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保命的要穴。此外還有氣海、湧泉、三陰交、大椎、合穀等養生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