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碼男性養生穴位指津
男性四大養生穴位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的保命要穴,特別是對各種疾病的防治也有良好的效果。
足三裏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可用拇指端按揉,約1~3分鍾。按摩此穴主要治療消化器官疾病、頭痛、牙痛、神經痛、鼻部疾病、心髒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脹滿、嘔吐等一切胃腸、腹部不適等,對更年期障礙、腰腿疲勞、皮膚粗糙也很有效。
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按摩此穴主要治療虛損及泌尿生殖係統病症,如遺精、早泄、陽痿、遺尿、中風脫症、腎虛氣喘、疝氣、淋濁、尿頻、尿閉、尿血、腹痛、泄瀉、痢疾及尿路感染、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
中脘的位置在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即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按摩此穴位主要治療嘔吐、腹痛、腹鳴、腹脹、腹瀉、便秘、吞酸、黃疸以及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等。
命門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指壓有強烈的壓痛感。按摩此穴主要治療腰痛、腎髒疾病、夜啼哭、精力減退、疲勞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養生功法健脾和胃按摩法
居於人體中部的腹是眾多經脈與穴位的彙集之地,清代醫學家陳風霞就曾指出:“腹者,水穀之海,水穀盈也,主壽”。健脾和胃按摩法就是通過對腹部穴位的按摩,促進全身器官的正常運作,並可緩解脾胃不適、體質較差等症狀。
1.中建軍按摩
雙手四指並攏以指麵部分附於中脘穴後向下均勻用力推至建裏穴,反複按摩20次左右。此法有健胃強身的功效。
2.分撫脅肋
雙手四指並攏貼附於肋緣下的劍突端後沿兩側肋弓撫至脅肋部,反複按摩20次左右。此法有疏肝利膽、助消化的功效。
3.指推側腹
雙手拇指貼附於脅肋前側,食指於脅肋後側,以兩拇指均勻用力由上而下推按,反複推按20次左右。此法有健脾益腎的功效。
4.按摩腹部
雙手分別置於腹部上下,右手的掌麵附於胃腑自右至左旋轉。左手的掌麵附於下腹部由左至右交替環繞按摩腹部30次左右。具有運脾健胃的功效。
5.旋摩全腹
兩手重疊,右手掌心附於臍上,左手掌心按壓右手背。自左至右旋摩全腹,頻率由慢至快,以腹部有熱感為宜。
6.疏理三焦
兩手四指交叉放於前胸後以掌自上腹部推向下腹部20次左右。
以上按摩方法,宜在飯後1~2小時,按順序按摩,避免用力傷及髒器。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認為按摩不但具有調整內分泌、加強胃腸蠕動、撥離組織粘連、緩拿複位等作用,而且具有調節大腦皮層、皮質功能,使大腦神經產生衝動,進而達到興奮或抑製神經作用,能夠促進大小循環係統暢通、改善血液循環,加速人體新陳代謝、消除疲勞、病痛,具有延年益壽的養生效果。
現代醫學對按摩保健作用的肯定,充分說明中醫按摩養生是符合現代醫學科學的。
男性按摩健身
男性強身保健按摩是指運用按摩手法,在身體的適當經絡穴位進行按、揉、點、掐等操作,使這些動作產生的刺激信息,通過反射方式對身體的神經體液調整功能施以影響,從而達到消除疲勞、調節體內信息、增強體質、健美防衰、延年益壽等養生保健的目的。
中醫視點按摩頭部健腦益智
中醫中對腦的形態、特性、功能均有詳盡的記載,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指出“腦為元神之府”。
認為腦主宰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頭為諸陽之會”,《類經·疫病類》記載,“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頭,以成七竅之用,故頭為精明之府”均說明人體的精華都在頭部,頭部是人體的指揮中樞,但是頭部容易被邪氣侵襲,頭部受到侵襲就會出現頭痛、疲乏、失眠、嗜睡等諸多症狀。所以,頭部的保健是不容忽視的,而按摩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頭部按摩具有健腦安神,明目益智的作用。按摩同時還可以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提高大腦的攝氧量,增強大腦皮質的功能調節,能夠健腦益智、增強記憶等,此外頭部按摩還對防止失眠、耳鳴、耳聾、目眩等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中醫解碼頭部按摩注意事項
在進行頭部按摩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按摩前一定要洗幹淨臉,還要洗手、擦幹。
2.按摩時,按摩者一定要到雙手溫暖後方可進行按摩,否則冰涼的雙手會令被按摩者感到不適。
3.按摩時,手法不宜過重,不然會有局部重滯的感覺。
4.按摩時心宜靜,全身宜放鬆,心無雜念,緩緩呼吸。
養生功法健腦益智按摩法
健腦益智按摩法包括以下9個步驟:
1.開天門:用左右手拇指與中指指麵交替按揉印堂穴,然後由印堂輕推至發際,反複10次,繼而由發際輕推至百會穴,反複10次,最後以食指與中指指端按壓百會穴約10秒。此過程為1遍,堅持按摩5~7遍效果更佳。(注:印堂穴位於兩眉頭之間中點;百會穴位於頭部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2.櫛發:雙手手指關節微曲,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指端從頭部兩側的發際由前往後梳至後腦勺部,此過程為1遍,共按摩20遍左右。此按摩方法可有效緩解疲勞、緩解因用眼過度引起的頭皮緊張。
3.按揉太陽:用雙手拇指指麵分別輕按兩側太陽穴,用力應適中,可根據自身感覺調整力度,待太陽穴出現酸脹感,並擴散至穴位周圍時須再按揉約1分鍾左右。按揉太陽穴可益智明目,提神醒腦。(注:太陽穴位於兩側眼角向外2厘米的凹陷處。)4.點擊頭部:用雙手手指指端對頭部進行有節律的點擊,叩擊順序可由頭部中心向兩側、由前部發際向後腦勺。點擊頭部可有效放鬆頭,緩解壓力,改善焦躁、憂鬱情緒。
5.按壓百會:用右手掌的勞宮穴對準百會穴進行按壓,力度可根據自身舒適度進行調整,按摩約3分鍾即可。按壓百會穴有健腦安神、通心腎的功能,有利於男性的正常發育。
6.抹額:雙手食指彎曲,以其第二指節內側麵由前額印堂處向兩側抹擦,反複按摩約40次左右。抹額可有效緩解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並可刺激大腦額葉,促進記憶力的增長。
7.掩耳彈腦:以雙手掌心緊按兩側耳孔,其餘手指放於枕後,食指駕於中指指背上,用力彈敲枕部約20次,然後雙手迅速離開耳孔,此過程為1遍,重複以上過程10~15次即可。掩耳彈腦有助於健腦助聽。
8.按揉腦後:用雙手拇指指麵緊貼風池穴,用力作旋轉式按揉,約按摩30次左右,若出現酸脹感更佳。按摩風池穴可有效促進血液流動,有健腦益智,明目提神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