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動養生與女性健康
嗬護女性身體的硬件係統,讓中醫帶你走入“生命在於運動”的養生之路,對於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保持氣血的順暢運行,以及增強機體抗疾病和防衰老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生命在於運動,而不是盲動
“動則不衰”是我國人們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運動是人類機體健康的源泉,它能使人全身功能活躍。越是運動,越能使人對自然界的適應能力增強,抗禦疾病的能力越大。故運動是防止和減緩衰老、促進健康和長壽的養生之道。
中醫視點:女性運動與養生
運動養生,又叫中醫健身術,是通過體育運動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寧神、暢達經絡、疏通氣血、和調髒腑,從而實現益壽延年的目的。散步、導引、按蹺、吐納、冥想等運動方法是運動養生的先導。人體髒腑經絡氣血的活動,男女基本相同,但女性因其有經、孕、產、乳等特點,氣血是月經、養胎、哺乳的物質基礎,髒腑是氣血產生之源,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路,女性養生關鍵是對髒腑、經絡、氣血進行調養。而運動可促進百脈流暢,髒腑協調,機體陰陽平衡,從而增進機體健康,保持女性旺盛年輕的生命力。反之,若缺乏鍛煉,則會出現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視傷血、久行傷筋的身體狀況。為此,女性一定要根據自身體質特點采取適宜的運動方式。
中醫解碼:運動養生事項
動靜結合
女性生理特點決定其運動方式與男性相比多偏“靜”,如氣功、太極拳以靜禦動,雖動猶靜,講究自然調息、調心,長期練習可減緩緊張、憤怒、疲勞、抑鬱、慌亂等心境,對增強體質、抵抗疾病都非常有益。中醫運動養生主張動靜結合,隻有動靜結合才能相得益彰,達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延年益壽的目的。
常見適合女性的運動如散步、歌舞、旅遊等。
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女性要想擁有天使臉孔、魔鬼身材,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運動養生更不例外。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誌和毅力的鍛煉。古人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女性若工作忙,難以按原計劃堅持運動,每天擠出十幾分鍾進行鍛煉,日積月累對健康非常有利。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認為,由於女性生理結構特點,肌肉通過鍛煉可變得更加有力,富有彈性。運動可提高身體新陳代謝,有助於塑身減肥;可改善血液循環,讓女性肌膚更有光澤;可激活人體各個器官,延緩女性的衰老。
延年益壽的“健身房”
運動養生法形式多樣,種類甚繁,既有一招一式的鍛煉,也有眾人組合的鍛煉。不論哪種運動形式,都具有養生健身的作用。
中醫視點:太極拳——柔中寓剛的養生之道太極拳是一種融傳統哲學的養生思想、倫理觀念,融健身與修性於一體的保健身心、延年益壽的養生運動,是一項非常適宜女性采用的有獨特修身、健身、防身效果的運動養生之術。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的有機整體。經絡通則身體健康,經絡阻滯則生病。正如《靈樞·營衛生會》所說:“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同時,經絡關聯到人體髒腑器官、氣血的調和。
氣、血又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為血帥,血為氣母。女性以血為用,其月經、胎孕、產育以及哺乳等生理特點皆易耗損血液,女性極易出現氣血虧損、不調,頻有貧血、腎虛等毛病,長久則易早衰。
太極拳的奧秘就在於“一動無不動”,當女性在全身心放鬆時,脈氣則在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係統中運行,從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氣血充盈全身,濡養各髒腑器官,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體質抗禦病邪和自我修複能力。
健身俱樂部
太極拳以“棚、捋、擠、按、瘛、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以及武當、趙堡等多種流派。對女性而言,陳式太極拳較為適宜。
陳式太極拳是一種最古老的太極拳種,為各氏太極拳始源,尤其適合初練者和女性。女性易氣血不足、心理失衡,而陳式太極拳在注重肢體運動的同時,特別講究氣血的運行,通過練拳,達到身心修養合二為一的目的。其次,陳式太極拳有快慢相間、造型端莊、動作瀟灑、剛柔相濟的特點,適合女性獨有的身體結構,讓其在鍛煉中體會到妙趣橫生、韻味無窮的感覺。此外,太極扇也是一種適宜女性健身的運動項目,它融合太極拳、舞蹈及其他武術於一體,充滿了飄逸瀟灑的美感與武術的陽剛威儀,是一項很有觀賞性及藝術性的健身運動。其他的太極扇健身方式有陳式、楊式、蓮花、四維。
中醫解碼:太極拳養生事項
1.霧天不宜在室外練拳,霧氣陰陽不分,身體放鬆後會吸入大量的霧氣,易引發疾病。
2.過饑過飽不易練拳。
3.空氣不流通地方不易練拳,會使身體缺氧導致慢性中毒。
4.氣溫低時不易練太極拳,柔弱身體易受涼而得風濕。
5.體質弱者不易練太極拳套路,要練太極拳內功以提高身體素質。
6.情緒不好,生大氣時,不易練拳,生氣會導致身體出現係統錯亂,練太極拳運內氣時容易造成身體疾病。
7.身體特別疲勞的時候,不能超負荷練拳,以免身體受到傷害。
8.練完拳之後,不能馬上用涼水衝洗。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研究證實,女性經常練習太極拳,可鍛煉脊柱,保持其周圍軟組織和韌帶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減少和推遲骨質與韌帶的硬化、鈣化及退行性變化的發生,防止或延緩駝背、關節不靈活等衰老現象的出現。
中醫視點:散步——輕盈雙足的養生之道俗話說“沒事常走路,不用進藥鋪”。散步是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之餘最好的休息和生活保健方式。所謂散步就是閑散、從容地行走。中醫認為,閑散和緩的行走,四肢會自然而然的得到協調,全身關節筋骨也會得到適度的運動,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和五髒的作用。“婦人以血為本”,血是女性的根本。氣血活動正常,女性就能保持健康美麗。因為血是由氣推動運行的。氣有化血、行血、統血、攝血、載血的功能,氣虛則血虧,氣滯則血淤,氣亂則血崩,氣逆則血拂,氣陷則血脫。
而氣血的病變,也必然影響到髒腑。所以,散步對女性健康美麗非常重要。
健身俱樂部
1.量速散步法:分慢速和中速兩種,慢速每分鍾60~70步,中速每分鍾90~100步,每次散步在30~60分鍾,每日2次。
2.定程散步法:即在小坡度的路上散步,每次2~3千米,早晚各1次,體質好者可增加距離。
3.擺臂散步法:即在中速散步的過程中,通過前後擺動兩臂,達到增進肩關節和胸廓活動量的散步目的。
4.摩腹散步法:在慢速散步的過程中,用手按摩腹部(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交替十數次),以達到促進胃腸蠕動,增進消化的目的。
5.普通散步法:一般在每分鍾60~90步,每次20~40分鍾,適合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後遺症或呼吸係統疾病、重型關節炎的老年患者。
6.快速散步法:一般在每分鍾90~120步,每次30~60分鍾,可使人精神振奮,下肢矯健有力。
7.背向散步法:即兩手背放於腎俞穴處,緩步倒退50步後再向前行100步,反複5~10次,可增強肩關節、肘關節、胸廓等部位的活動。
中醫解碼:散步養生事項
在進行散步這項運動需注意以下幾點:
1.隨意走走停停地溜達不能為運動。運動量過小,達不到有氧代謝,起不到運動效果。
2.坡多地方不宜散步,尤其老年人易患的骨性關節炎多與不當散步有關係。
3.散步不宜思慮瑣事,不宜匆忙,否則難以解除大腦疲勞,起不到益智養神的目的。
4.飯後不宜立即散步,最好靜坐30分鍾再活動。否則增加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功能。還會使大腦供血不足,出現昏昏欲睡的感覺。尤其老年人,更易出意外。
5.不要在寒冷、炎熱、多塵的地方散步,宜在空氣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散步。
6.不要走得氣喘籲籲,有疲乏感即當休息,需循序漸近,量力而為。
7.不要穿皮鞋或太硬的鞋,最好穿布鞋,穿著合適。
8.步子不要太急,要平穩,節奏要適合自己的體重身高。
9.清晨散步不宜穿得太單薄,要注意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運動生理學證明散步能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瘦身減肥的目的。散步可緩解肌肉、神經的緊張,提高心肺功能,有助於舒緩女性腦力工作者的神經。
中醫視點:歌舞——輕歌曼舞的養生之道
歌舞養生法是指通過唱歌、跳舞,以調養形神,促進身心健康的養生方法。這裏的“唱歌”可以是自我抒情吟唱,也可以是自我陶醉欣賞音樂,目的是以音樂來養生。女性天生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若七情過度,則會給健康帶來損害。音樂可以改善情誌,調節髒腑、氣血,使陰陽平衡,促進機體健康。同時,唱歌時口齒唇舌、咽喉、麵部、胸腹部等髒器也隨之運動,發音巧妙則可調動全身之力,順暢氣血。舞蹈是一種愉快而有節奏的形體活動。《呂氏春秋·古樂篇》說:“遠古地陰,凝而多寒,民氣鬱淤而滯著,筋骨縮瑟而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可見,舞蹈既能娛人心神,又有舒筋活絡,通暢氣血的功效,對女性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