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吟與舞蹈兩者結合則可調暢情誌,益智延壽。正如《儒門事親·卷三》中說:“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健身俱樂部
歌舞健身法主要在於參與,而不在於過高的歌舞藝術追求,形似即可。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歌曲和舞蹈。
喝歌不僅對人的精神健康有益,對身體健康同樣有好處!
1.調節情緒
選擇低沉、輕緩、婉約、悠揚的曲目,以安定精神、幫助入眠,如《舒伯特的小夜曲》、《海頓的小夜曲》等。或選擇節奏快、旋律佳、音色美的樂曲,以振作精神。如《義勇軍進行曲》、《金蛇狂舞》、《步步高》等。
2.益智
選擇抒情、典雅的古典音樂,可防治弱智、健忘及癡呆。也可選擇內容健康的流行樂曲、民族樂曲,作為益智養生之用,如《莫紮特效應》等。這種養生方法非常適宜孕期的女性采用,對寶寶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利。
3.延年益壽
選擇心情開朗的樂曲,自然可以培養高雅的道德情操、樂觀開朗的個性,並防治各種慢性病的產生,進而抗衰防老、延年益壽,如佛教音樂。
對於舞蹈,有古今之分、中西之別,可根據性別、年齡、性格、愛好的不同任意選擇。古典舞蹈有嚴謹程式,規範動作和較高技巧,而現代舞蹈則以自由灑脫為特征。盡管不同舞蹈內容對機體不同組織器官保健有所側重,但總體來說,都可達到鍛煉全身、形神並養之目的。
中醫解碼:歌舞養生事項
1.不宜經常佩帶填充式耳塞,而要采用封閉耳塞,這樣既可保證音質,也能保護耳膜。
2.避免“聽疲勞”,即聽了一段時間音樂後通常感到音量逐漸變小,開得越大,音量還是小,這就是明顯的“聽疲勞”。最好將音量控製在適當水平,欣賞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會危害聽覺係統。
3.節奏忌起伏大、音量忌忽高忽低,播放音樂時要舒緩,保護音量的穩定。
4.若用音響設備欣賞音樂,不要距離太近,最好離開音響設備2米左右,並且置身於音響的正前方,這樣可以比較好地接收音樂聲波且左右均衡,對聽覺也有利。
對於舞蹈養生來說,需注意以下幾點:練習過程中,不宜講話或大笑,避免分散注意力,影響鍛煉效果。不宜一口氣下來,若覺得疲倦、不適,就應停下來休息放鬆,不要勉強自己。練習後不宜立即沐浴,建議過30~60分鍾後再沐浴。女性月經期應根據自己的體能做適當的練習。對於年長者,或四肢有嚴重損傷的人應征詢醫生意見,決定能否練習舞蹈。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證明,人的情緒受大腦的腦幹網狀結構的調節和影響,情緒的優劣又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美妙、動聽而有規律的聲波振蕩傳入人體後,對大腦和腦幹的網狀結構能起好的調節作用,可以幫助人消除精神緊張,調整好情緒,促進代謝,穩定精神,開闊心胸。
中醫視點:旅遊——遊山玩水的養生之道
旅遊是一種人與自然通過直接接觸,並從中感受其豐富內涵的娛樂行為。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女性消費觀念的變化,旅遊正成為一項深受女性熱衷的養生之道。而女性內斂、細致、敏感的心理特性,使其在旅遊中產生更豐富的靈感與悟性。在大自然之中,女性不僅觀賞了自然的奇妙風景,開闊眼見增長知識,還活動了身體筋骨關節,旅遊活動還有通氣血、利關節、養筋骨、暢神誌、益五髒的作用。
旅遊養生,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崇尚的養生之道。曆代養生家多提倡遠足郊遊,而道家、佛家的庵、觀、寺、廟也多建立在環山抱水、風景優美之處,以得山水之清氣,修身養性。旅遊無論春夏秋冬都可進行,尤以春季最佳。陽春三月,天氣晴朗,風和日麗,萬物更新,會同親朋好友,踏青郊野,遊覽山川,品茶暢談,都是春遊樂事。明代養生家高濂曾在《遵生八簽·起居安樂簽》裏這樣描述春季旅遊之樂:“時值春陽,柔風和景,芳樹鳴禽,邀朋郊外,踏青載滔,湖頭汪棹,問柳尋花,聽鳥鳴於茂林,看山弄水此皆春朝樂事。”健身俱樂部
旅遊養生可實現對人體各個係統的調控,讓旅遊與養生進行完美結合。根據陰陽五行原理,將旅遊行為分為動遊、靜遊、怒遊、思遊、悲遊、險遊等類別。
1.動遊
動遊是一種活動性較大的旅遊行為,且機體能量消耗大,有陽剛之美,如登山涉水、長途旅行、探險覽勝、漂洋過海等,尤其適合青壯年采用。
2.靜遊
靜遊是一種活動性較小的旅遊行為,對機體能量消耗較小,有陰柔之美,如欣賞園林風光、小橋流水、泛舟湖泊、品茗賞月等,最適合於中、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
3.怒遊
怒遊是一種能導致人們產生情緒起伏的旅遊活動,旅遊中人們的情緒變化較明顯,可滿足思慮過度、情緒低落病人的養生需要。如杭州的嶽武墳、河北的盧溝橋、北京的圓明園舊址等。
4.思遊
思遊是一種見景生情的旅遊行為,如觀赤壁遺址,能激起人們思古幽情;遊洞庭君山,可激起人們懷念湘妃之思。思遊適用於患有恐慌症的人。
5.悲遊
悲遊有製怒平肝之效,適合於情緒易怒者。比如遊覽汨羅江憑吊屈原易產生悲傷之情,若秋冬萬物蕭條時觀之,則更有悲秋之感。
6.險遊
險遊是一種具有鎮心降火、調節過度興奮情緒的旅遊活動,故適合心火過旺者。如遊覽豐都鬼城、探險黃山奇峰險景等。
中醫解碼:旅遊養生事項
旅遊,不僅是年輕人的專利,也是老年人所喜愛的活動項目。但是老人外出旅遊要格外注意下麵幾點:
1.老年人要少遊山,遊山則避免不了登高涉險,而老年人腿腳多不利索。宜多玩水,多遊古典園林。
2.旅遊的時候不能過度勞累,攀山登高要量力而行,以免勞累過度,加重心髒負擔,引起舊病複發。
3.旅遊忌獨自出行,老年人體力日漸衰退,結伴同行可以有個照應。
4.老年人不宜乘坐擁擠、顛簸的火車,長途旅行最好坐臥鋪或飛機,也可分段前往,旅行日程安排宜鬆不宜緊。
5.旅遊中忌食用不衛生、不合格食品和飲料,不喝泉水、塘水和河水。
要自備水具方便且衛生。
6.飲食少吃方便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宜清淡以防便秘。
7.炎熱夏季與寒冷冬季都不宜老年人出遊,因夏天易中暑,冬天易引發心血管及呼吸係統疾病,老年人最佳旅遊期應在春秋兩季。
8.老年人住宿條件不宜喧鬧,可選舒適、幹淨的2~4人間,且要保證每天6~8小時睡眠。
此外,老年人出行要有備無患,帶些必要的藥品。一是防治慢性病的藥,二是防止暈車、暈船和止瀉、消炎或通便藥。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認為,旅遊可遠離大城市的噪音、大氣汙染和人群擁擠,自然新鮮空氣可使大腦和神經得到充分休息,旅遊也會使肌肉更加健美富有彈性,有利於調節神經係統和心肺功能。遊覽大自然時的愉快心情,還可驅散愁悶和抑鬱,調節心情,祛除病痛。
特殊女性的運動養生秘笈
俗話說,“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處於職場的職業女性、孕育新生命的幸福媽媽、步入溫馨晚年的更年期母親更需要我們的精心嗬護。運動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方式,能有效調節人體機能,加強各係統和組織的功能,還能使人神經鬆弛,輕鬆自在,起到調養心神的作用。
中醫視點:運動養生讓職業女性更時尚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職業壓力的加大,不少女性都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調查發現,有80%的職業女性處於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況。而科學合理的運動正是許多亞健康人調整狀態、恢複疲勞、振作精神、走出亞健康狀態的關鍵。職業女性多在室內且長期麵對電腦工作,因此身體的頸部和腰部最易受傷害的地方。
脖頸是一個連接大腦和心髒的通道,若長期伏案、缺乏運動則會引發頸椎病。脖頸運動會活動風池和大椎穴,它們是身體向大腦供應血液和氧氣等營養物質的必經通道。
腰部是很多職業女性都關心的保健部位,若腰部臃腫肥胖則難吸引人的注目。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女性的後腰處即是腎,經常活動腰部,可使腰部的氣血順暢,補充腎氣。可見,護理腰部其實是在養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