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運動要切合實際運動的目的就是養生,不切合實際的鍛煉無法起到健身的作用。由於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差異,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體弱者適宜運動量較小且不太激烈的運動,而體強者則可選擇激烈或運動量較大的鍛煉項目;由於時令的差異,運動也應該有所區分,夏季炎熱,出汗較多,所以最好不要長時間劇烈活動,而冬季天寒,則需長時間運動才能有較好鍛煉效果。
中醫解碼運動養生應注意的細節
運動養生不僅要有科學的方法,持久的恒心,還應注重以下幾個細節:
1.運動須全麵
中醫認為,運動養生應講究內外兼修、動靜結合,不能因注重強烈的身體運動而忽視了自然的調息。在運動中不僅要實現身體運動與心理的協調,還應當注意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相結合,既要學會跑步,又要學會散步。
2.運動的多樣化
很多人均認為運動就是跑跑跳跳,而實際上運動可以包括很多項目,多樣化的運動會讓男性更強健。對老年男性來說,多樣化的運動尤為重要,由於肌肉力量的減退,不易參加劇烈的活動,散步、慢跑是他們較好的選擇,此外打太極、跳一些較慢的舞蹈,也有利於老年人的健康;而對於年輕男性來說,長跑、籃球、足球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也可選擇跳繩、乒乓球等運動,多樣化的運動不僅可鍛煉身體,還可放鬆心情。
3.不可“臨時抱佛腳”
運動養生關鍵在於堅持長久,而最忌“臨時抱佛腳”。持之以恒的鍛煉可以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對疾病的預防有較好的功效。而平時不注重運動的人身體素質會相對較差,當他們的身體出現不良反應時才開始鍛煉,甚至加大強度,實際上在患病或有生病預兆期間加強運動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利於男性身體的陰陽調和與髒腑和諧,還可能因此損耗大量精氣,使身體的恢複受到阻礙。
中醫VS現代醫學
霧天空氣中凝結了大量小水珠,這些小水滴含有大量苯、酚、胺等物質,而鍛煉者需要呼吸大量的氣體,在氣體交換過程中這些物質就會進入人的呼吸係統,引起氣管炎、鼻咽等多種疾病,所以對於熱愛運動的男性來說,應避免在霧天運動。
現代醫學的這些運動理念,顯然和中醫的“運動養生應選擇適宜的時間與理想的環境。運動最好在飯後1~2小時以後進行,而運動環境最好在空氣新鮮,陽光適宜的地方,霧天不宜鍛煉,容易傷及肺髒,破壞髒腑和諧。”的運動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中醫養生功
中醫養生功是指經過幾千年實踐,流傳下來的一些具體的養生功法。如漢代名醫華佗創製的五禽戲,以及後來一些家傳的太極拳,還有易筋經、八段錦等。其中雖然有些功法並非中醫所創,但是這些功法符合中醫的運動養生原理,且被中醫所運用。這些中醫養生功可以說是男性強身健體的首選。
中醫視點旋轉健身功運動養生法
旋轉健身功是一種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特色,集治療、保健、康複與鍛煉為一體的運動養生法。根據太極圖可以判斷出宇宙萬物的變化均由運動、陰陽和旋轉構成,而這三個因素均暗含著這樣一個內容,那便是“平衡”。旋轉健身功就是以此為基礎,在“天人合一”觀點的指導下產生的。
男性堅持練習旋轉健身功可以使人體陰陽保持平衡,並可使男性髒腑與大腦得到調和。腦為髓海,隻要大腦得到鍛煉,就可以促進人體各大係統的平衡;而髒腑的和諧亦可保證人體各種功能的健全,從而實現男性的保健。
旋轉健身功也是一種通經活血、強化骨骼的運動養生方法,堅持可以有效促進骨骼的健康、肌肉的健壯和人體血脈的通暢,是男性身體功能健全,益壽延年的保障。
中醫解碼旋轉健身功要點
很多人都認為旋轉會讓人產生眩暈反應,並伴隨站立不穩、惡心、甚至出現嘔吐等症狀,所以旋轉健身功遭到部分人的排斥。而實際上,勤加練習會使這些症狀逐漸得到緩解,並最終消失,繼續堅持練習還會使人體各種機能得到提高。
在練習過程中,兩腳會分別作前後運動,如果順時針旋轉,則退右腳,邁左腳;若逆時針旋轉則邁右腳,退左腳,在這一過程中人體既有向前的動作,又有向後的動作,一前一後的動作可以使心肺功能和腎功能分別得到提高。前後的運動相結合則會出現人體能量場的運動,如果人體形體運動和能量運動出現了速度差就可能引起眩暈,但持久練習會使二者趨於一致,實現人體的平衡與健康。
養生功法旋轉健身功
1.轉頭
站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挺胸收腹,頭部微微下低,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10圈,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10圈。此法能鍛煉頸部的肌肉關節,使其血液流動通暢,能更好地向頭部供血,並能防治神經性頭痛、失眠、頸椎骨質增生、頸肩綜合征、頸項強直等疾病。
2.轉腰
站在地上,挺胸收腹,兩手插腰,兩腿稍分開,四指並攏在前,拇指在後壓住腰眼,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腰部10圈,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10圈。此法能鍛煉腰部的肌肉關節,使其堅強有力,並能防治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風濕性腰痛、坐骨神經痛等。
3.轉腿
站在地上,兩腿並攏,身體向下蹲,雙手扶住雙腿膝蓋,先將兩腿按順時針方向轉動10圈,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10圈。此法能增強膝關節和腱部肌肉的力量,防止腿先老,並能防治下肢靜脈曲張、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炎、小腿抽筋等疾病。
中醫視點輕鬆舒展的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種動作輕鬆舒展、柔和緩慢的中醫養生功。雖然太極曆史悠久、流派很多,修煉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它們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太極拳的中醫功效。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連貫圓活,經常練習有通經活血、營養五髒、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功效,男性勤加練習更有補腎壯陽的作用。
太極拳結合導引與吐納的功法,重在意守、調息與體態的結合;同時,太極拳運用中醫的經絡學,以意行氣,以氣貫通任督二脈,實現全身經絡的通暢。
男性堅持練習太極拳可達到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目的。
1.太極拳可以通經活血
太極要求按人體經絡通絡行氣,故可起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間接保護心髒。
2.男性重在強腎
太極拳中強調“腰為主宰”、“丹田內轉”、“兩腎抽提”,在練習過程中可有效地鍛煉腰部,提高腎髒功能,起到填精補腎的作用。
3.練習太極拳亦可強肺益氣
由於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須采用腹式呼吸,不僅要氣沉丹田,還要做到深、長、緩、勻,調息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肺部的過程,隻要堅持長久就會起到保護心肺,調和五髒的作用。
此外,經常修煉太極拳,深刻領悟太極的內涵,還可陶冶情操,怡情養性。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與物理學認為,宇宙間存在強力、弱力、電磁力、重力這四種力,人類在日常生活與鍛煉中往往受到它們的影響。鍛煉實際上是一種強化與提高人體電磁力和電磁場的過程,通過運動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生物磁場的質量,從而保證人體的健康。
旋轉健身功顯然正是利用強力、弱力、電磁力、重力這四種力的作用,來調節人體中的內環境,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可見,中醫運動觀與運動實踐,都是符合現代醫學理念的。
中醫解碼太極拳練功要點
太極拳的練習並不是簡單的形體運動,隻有形意結合,剛柔相濟才能取得較好的強身效果。
1.太極拳要求平心靜氣,也就是說在練習過程中應均勻呼吸,聚精會神,專心引導動作,切不可閉氣更不能心存雜念。
2.戒驕戒躁,中正安舒,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應始終保持輕鬆自然,動作柔和緩慢,不可因操之過急而亂了心智。
3.太極拳的動作要圓活完整,以腰為轉軸,上下相隨,使全身動作圓活,成為一個整體。
4.練習太極拳還應注重輕柔沉著,剛柔結合,每一個動作看似柔和,但並不輕浮,要做到不浮不僵,有收有放,讓身體與動作富有彈性。
5.太極拳的動作往往要求連綿不斷,銜接自然順暢,重心穩定且虛實分明,所以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動作的連貫自然。
6.太極拳對人體各個部位姿勢的要求也很嚴格,頭要“虛領頂勁”、頸要自然挺直、肩要沉、肘要墜、胸微含、背舒展、腰鬆沉、腿穩紮,隻有嚴格按照太極拳的要求去練習,才能有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