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功法太極拳
太極拳全體大用訣
太極拳法妙無窮,堋捋擠按雀尾生。斜走單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著封。
海底撈月亮翅變,挑打軟肋不容情。摟膝拗步斜中找,手揮琵琶穿化精。
貼身靠近橫肘上,護中反打又稱雄。進步搬攔肋下使,如封似閉護正中。
十字手法變不盡,抱虎歸山采挒成。肘底看錘護中手,退行三把倒轉肱。
墜身退走扳挽勁,斜飛著法用不空。海底針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錘打閃化式,橫身前進著法成。腕中反有閉拿法,雲手三進臂上攻。
高探馬上攔手刺,左右分腳手要封。轉身蹬腳腹上占,進步栽錘迎麵衝。
反身白蛇吐信變,采住敵手取雙瞳。右蹬腳上軟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雙風貫耳著法靈。左蹬腳踢左蹬式,回身蹬腳膝骨迎。
野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搖化單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單鞭下式順鋒入,金雞獨立占上風。提膝上打致命處,下傷二足難留情。
十字腿法軟骨斷,指襠捶下靠為鋒。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跨虎閃正中。
轉身擺蓮護腿進,彎弓射虎挑打胸。如封似閉顧盼定,太極合手式完成。
全體大用意為主,體鬆氣固神要凝。
十三字行功訣:
十三字:“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口訣:
掤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搭手捋開擠掌使,敵欲還著勢難逞。
按手用著似傾倒,二把采住不放鬆。來勢凶猛挒手用,肘靠隨時任意行。
進退反側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精。遇敵上前迫近打,顧住三前盼七星。
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定橫中。太極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用功訣:逢手遇掤莫入盤,粘沾不離得著難。閉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實急無援。
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占先上先。捋擠二法趁機使,肘靠攻在腳跟前。
遇機得勢進退走,三前七星顧盼間。周身實力意中定,聽探順化神氣關。
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
中醫VS現代醫學
從中醫角度來看,太極拳是一種強身健體、調和陰陽的中醫養生法,對髒腑的和諧、經脈的通暢有積極的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太極拳既可防身又能健體,是一種有利於人體健康的有氧運動,是一種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與運動係統完美協調的養生運動。平時的運動往往是高強度的,也常會因心髒無法承受運動帶來的高負荷而疲勞不堪,缺乏耐力,太極拳則完全不同。練習太極拳是一個讓練習者呼吸放鬆、全身舒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心髒可以持久運作,不會出現心跳加速、心髒負荷過重的情況,可以均勻地呼吸,舒暢地運動。在無氧運動中,不會出現因動作過於激烈而損傷身體的情況,而會讓人在輕鬆流暢的鍛煉中實現心髒功能的增強和大腦與神經係統的正常。
此外,太極拳可以有效地防止冠心病、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等病症,有改善呼吸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旺盛新陳代謝的功效。可見,中醫的傳統運動已經被現代醫學證明是符合科學原理的有益的健康運動。
中醫視點形象生動的五禽戲
五禽戲是中國傳統的一種健身法,它集中醫理論與氣功為一體,有防病治病、益壽延年的作用。五禽戲講求“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兼備”,是一種內外兼修、易行有效的中醫養生法,很適合男性練習。
五禽戲通過對虎、鹿、熊、猿、鳥五禽活動特點的研究,結合人體髒腑、經絡和氣血的功能特點,創製了一套獨特的理論,即“五禽配五髒”。虎戲主肝,可舒肝活絡;鹿戲主腎,能強腎壯腰;熊戲主脾,可益氣健脾;猿戲主心,可強心健腦;鳥戲主肺,可寬胸補肺。經常練習五禽戲能耳聰目明、身強體壯。《三國誌·華佗傳》記載,華佗曾對其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樂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臂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可見,五禽戲的神奇功效自古以來就已經被實踐所證明,隻要堅持練習必定會贏得健康。
總的來說,五禽戲中任何一戲的練習都可促進對應髒器的健康,防止髒器疾患,同時還可兼顧其他髒器,使五髒和諧、經絡疏通、氣血調和。
中醫解碼五禽戲功法特點
五禽戲是中醫與氣功的完美結合,所以在五禽戲的練習過程中也應該遵循中醫養生與氣功養生的原則。
首先,五禽戲的練習要注重形神合一,保證意氣相隨,做到全神貫注,心無雜念;因五禽各有特點,所以在練習中應做到動作形象。虎威猛,則應注重表現其剛柔並濟;熊沉穩,則應注重表現其彪悍穩重;鹿溫馴,則應表現其溫和恬靜;猿輕靈,則應表現其靈活敏捷;鳥輕翔,則應表現其舒展,隻有注重這些細節,才能更好地實現形神的統一。
其次,五禽戲的練習要注意合理調息,均勻的呼吸才能保證血脈通暢。一般來說,五禽戲采用的是腹式呼吸,更有利於五髒的調和。
最後,練習五禽戲的過程中應保持身心的放鬆,這樣才有利於氣順經通。
以下是一些練習五禽戲的指導口訣,對初學者很有幫助:“五禽之戲,意蘊深長,吐故納新,動諸關節,引氣導體,除疾強身;起而作之,神明自清,伸縮之際,舒放自如,心靜體鬆,意氣合一;勁由意發,意隨形走,氣充神注,形神兼備,心屬五禽,不著外相;熊經鳥伸,鹿敏猿捷,汗如微雨,內強髒腑,外禦邪氣,惟壽而已。”
養生功法五禽戲
五禽戲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5種,在練習過程中應配合氣息的調理,每種動作要左右對稱各做1次。
虎戲:“虎戲者,四肢距(據)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
鹿戲:“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返顧,左三右二伸,左右腳伸縮亦三亦二也”。
熊戲:“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辟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戲:“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
鳥戲:“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趾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
中醫VS現代醫學
中醫認為,五禽戲可以使男性食欲增加、髒器健康,還有補腎強身的功效,是防病治病、益壽延年的中醫養生法。
現代醫學認為,五禽戲是一種舒活關節、強健肌肉的保健體操。在練習這種體操的時候,全身都會處於一種運動狀態,渾身360多個關節都會被帶動起來,對人體關節與骨骼的生長發育和加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鍛煉全身關節的同時,五禽戲還可有效提高心髒功能,提高其排血力,從而保證了人體與大腦對氧的需求;此外,五禽戲對哮喘、高血壓、神經衰弱、肺氣腫、消化不良均有防治作用,對腿腳不便者來說,五禽戲更是他們增強代謝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手段。
現代醫學對五禽戲的肯定,充分說明了傳統中醫運動思想和實踐的正確性。
中醫視點:柔中見剛的易筋經
易筋經顧名思義,“易”指改換、脫換;“筋”指人體的筋骨、筋膜;“經”則有指南之意。易筋經是一種剛柔並濟、強身益體的中醫養生功法,對男性來說,易筋經又可補腎填精,是男性增強體質、調和陰陽的最佳養生功法之一。
中醫認為,“筋”與人體的健康有重要的關係,有書籍記載:“且雲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若其人內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於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可見,“筋”對壯外養內均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男性堅持練習易筋經可使其精、氣、神等得到強化,使其脾胃得到滋養,亦有補腎強肝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