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運動養生(三)(1 / 3)

中醫解碼柔中見剛的易筋經

易筋經雖然功效顯著,但在練習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中醫養生法與氣功養生的原則。《易筋經》指出:“將欲行持,先須閉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紛擾,澄心調息,至神氣凝定,然後依次如式行之。”在練習易筋經的過程中“必以神貫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心君妄動,神散意馳,便為徒勞其形,而弗獲實效。

初練動式,必心力兼到”。

在練習易筋經之前最好要做好準備工作,寬鬆且富有彈性的衣服可以讓練習更舒適,有利於各種動作的規範;同時,由於易筋經練習難度較大,所以必須為身體預熱,練習之前最好做一做壓腿、踢腿等活動,以免在練習過程中損傷筋骨。

練習易筋經時,必須全神貫注,讓自己的心理活動由複雜到簡單,眼隨手動,實現真正的入靜。易筋經講究循序漸進,萬不可操之過急,因一時的急躁而影響了練習的效果,易筋經中很多動作與姿勢頗具難度,如果暫時無法實現則可適當放寬要求,如果急於求成很可能會事倍功半。

此外,易筋經的練習最好要選擇安靜、空氣新鮮的場所,如果環境比較吵雜容易使練習者受到驚嚇,而如果空氣質量較差則容易影響練習者心肺的功能;練習結束後應注意收功調息,使氣歸於下丹田,否則將會影響練習效果。

養生功法易筋經

以下是易筋經的一些簡單易行且效果顯著的練習方式:預備勢:

立正站立,兩臂自然下垂;目平視,舌抵齶,齒叩合;斂神靜心,鼻息平緩。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原訣: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

原訣:足指(趾)拄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

原訣: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抵,鼻能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第四勢:摘星換鬥勢

原訣:雙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平調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原訣: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空鬆。用力在於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原訣: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原訣: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原訣:上齶堅掌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弩。兩掌翻齊起,千筋重有加。瞪睛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青龍探爪勢

原訣: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氣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注平,息調心謐。

第十勢:臥虎撲食勢

原訣: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其形也衛生。

第十一勢:打躬勢

原訣: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臍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掉尾勢

原訣:膝直膀伸,推手至地。瞪目昂頭,凝神壹誌。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誌。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收功:

握固盤坐,調息至動意平定,呼吸平靜乃起。

中醫VS現代醫學

易筋經可通過經絡走向與氣血運行指引氣息的升降,並可通過身體曲折旋轉等動作促進人體氣血的流通,從而實現祛病強身,強腎益體。現代醫學認為,堅持練習易筋經可有效促進人體血液的循環和新陳代謝,對內髒功能的調節也有較顯著的功效。

此外,練習易筋經還可防止中老年男性體力衰退、器官功能衰竭和骨質疏鬆等症。

現代醫學對易筋經的評價說明,易筋經這種運動是符合運動健身原理的。

中醫視點祛病強身的八段錦

八段錦是在我國傳統醫學與武術遺產的基礎上產生的養生功法,不僅可強筋健骨,益腎固精,還可行氣活血、調和五髒六腑,是男性祛病強身的重要途徑之一。

八段錦由8種不同動作組合而成,故稱之為“八段”,因全套功法動作舒展優美,編排精致,故將其比喻為“錦”。人體經絡內與髒腑相連,外與肢體、關節相通,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八段錦每一部分都注重身體各部尤其是上下肢的協調與配合,通過簡單易行的動作實現對五髒六腑的調和與對人體筋脈的疏通。八段錦整套動作緩慢柔和,有動有靜、有鬆有緊可在毫不費力的前提下實現內煉精、氣、神,外練筋骨皮。此功法無需器械和特殊的場地,省時易學,尤其適用於中老年男性練習,有助於促進男性經脈暢通、氣血調和、精力充沛、延年益壽。

中醫解碼八段錦習練要點

八段錦的練習應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則。修習時應保持均勻自然的呼吸,不可憋氣也不可呼吸過於急促;動作應盡量舒展大方,如若身體柔韌性較差,則可適當放鬆對動作要領的要求,切不可用暗勁、內勁和拙力,應根據自身條件循序漸進地練習。練習者須持之以恒,最好堅持早晚各1次。此外,在八段錦的練習過程中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1.修習時須全神貫注,用心專一,不可心存雜念,更不能邊練習邊談笑。

2.動作要正確,須腳踏實地,身體盡量保持直立。

3.氣入丹田,呼吸應與動作相協調,保持輕鬆自然。

4.練完一節如體力不支,則可作適當休息,待呼吸調節均勻、肌肉得到適當放鬆時可繼續修習下一節。

5.練習過程中,或練習前後短時間內不宜就餐。

坐式八段錦口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敲玉枕,二十四度聞。

微擺撼天柱,動舌攪水津,鼓漱三十六,津液滿口生,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臍輪。閉氣搓手熱,背後摩精門,盡此一口氣,意想體氤氳。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翻掌向上托,彎腰攀足頻。以喉口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口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任督慢運畢,意想氣氤氳。名為八段錦,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去病又強身。

站式八段錦口訣

站式八段錦包括“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力氣,兩手攀足固腎腰”八部分,其具體修習口訣如下:

站預備式口訣

兩足分開平行站,橫步要與肩同寬,頭正身直腰鬆腹,兩膝微屈對足尖,雙臂鬆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凝神調息垂雙目,靜默呼吸守丹田。

兩手托天理三焦口訣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撥雲式,雙手捧抱式還原,式隨氣走要緩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氣盡時停片刻,隨氣而成要自然。

左右開弓似射雕口訣

馬步下蹲要穩健,雙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勢隨腰轉換右式,雙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觀指,雙手收回式還原。

調理脾胃單臂舉口訣

雙手重疊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圓,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轉至脾關,雙掌均沿胃經走,換臂托按一循環,呼盡吸足勿用力,收式雙掌回丹田。

五勞七傷往後瞧口該

雙掌捧抱似托盤,翻掌封按臂內旋,頭應隨手向左轉,引氣向下至湧泉,呼氣盡時平鬆靜,雙臂收回掌朝天,繼續運轉成右式,收式提氣回丹田。

搖頭擺尾去心火口訣

馬步撲步可自選,雙掌扶於膝上邊,頭隨呼氣宜向左,雙目卻看右足尖,吸氣還原接右式,搖頭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隨氣練,氣不可浮意要專。

兩手攀足固腎腰口訣

兩足橫開一步寬,兩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後轉,吸氣藏腰撐腰間,式隨氣走定深淺,呼氣彎腰盤足圓,手勢引導勿用力,鬆腰收腹守湧泉。

攢拳怒目增氣力口訣

馬步下蹲眼睜圓,雙拳束抱在胸前,拳引內氣隨腰轉,前打後拉兩臂旋,吸氣收回呼氣放,左右輪換眼看拳,兩拳收回胸前抱,收腳按掌式還原。

背後七顛百病消口訣

兩腿並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懸,呼氣上頂手下按,落足呼氣一周天,如此反複共七遍,全身氣走回丹田,全身放鬆做顛抖,自然呼吸態怡然。

中醫VS現代醫學

八段錦有調和髒腑、強筋健骨、養氣壯力之功效,可有效改善男性體弱多病、腎虛力疲等狀況。現代醫學認為,八段錦是一項較好的體育運動,不僅能使軀體各關節和肌肉得到鍛煉,還可有效改善神經體液調節功能,並能按摩髒腑,加強血液循環,對人體消化係統、呼吸係統、心血管和神經係統均有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