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製度問題——有規矩才能成方圓(1 / 3)

◎從分粥談起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隻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

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隻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大道理: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一個組織如果有不好的工作風氣,一定是機製問題。如何製定這樣一個良好的分配製度,是每個領導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揮淚斬馬謖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與司馬懿在街亭對戰,馬謖自告奮勇要出兵守街亭,諸葛亮心中雖有擔心,但馬謖表示願立軍令狀,若失敗就處死全家,諸葛亮才勉強同意他出兵,並指派王平將軍隨行,並交代在安置完營寨後須立刻回報,有事要與王平商量,馬謖一一答應。可是軍隊到了街亭,馬謖執意紮兵在山上,完全不聽王平的建議,而且沒有遵守約定將安營的陣圖送回本部。等到司馬懿派兵進攻街亭,圍兵在山下切斷糧食及水的供應,使得馬謖兵敗如山倒,重要據點街亭失守。事後諸葛亮為維持軍紀而揮淚斬馬謖,並自請處分降職三等。

大道理:領導者的氣勢有多大,就看他紀律性有多強。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堅持及帶動團隊遵守紀律的人。

◎令出必行

《左傳》記載:孫武去見吳王闔閭,與他談論帶兵打仗之事,說得頭頭是道。吳王心想,“紙上談兵管什麼用,讓我來考考他。”便出了個難題,讓孫武替他訓練姬妃宮女。孫武挑選了一百個宮女,讓吳王的兩個寵姬擔任隊長。

孫武將列隊訓練的要領講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時,這些女人笑作一堆,亂成一團,誰也不聽他的。孫武再次講解了要領,並要兩個隊長以身作則。但他一喊口令,宮女們還是滿不在乎,兩個當隊長的寵姬更是笑彎了腰。孫武嚴厲地說道:“這裏是演武場,不是王宮;你們現在是軍人,不是宮女;我的口令就是軍令,不是玩笑。你們不按口令操練,兩個隊長帶頭不聽指揮,這就是公然違反軍法,理當斬首。”說完,便叫武士將兩個寵姬殺了。

場上頓時肅靜,宮女們嚇得誰也不敢出聲,當孫武再喊口令時,她們步調整齊,動作劃一,真正成了訓練有素的軍人。孫武派人請吳王來檢閱。吳王正為失去兩個寵姬而惋惜,沒有心思來看宮女操練,隻是派人告訴孫武:“先生的帶兵之道我已領教,由你指揮的軍隊一定紀律嚴明,能打勝仗。”孫武沒有說什麼廢話,而是從立信出發,換得了軍紀森嚴、令出必行的效果。

大道理:慈不掌兵,管理者就應該堅持正確的原則。雖然推行的結果可能是得罪一些高層人士,導致自己的職位不保,但如果你的政策推行不下去那你的前途同樣渺茫。

◎小狗獵捕斑馬

在非洲大草原上,三隻瘦弱的獵狗正與一隻高大的斑馬進行一場生死搏鬥。

乍一看來,三隻弱小的獵狗很難是大斑馬的對手。但實際情況是,一隻獵狗咬住斑馬的尾巴,任憑斑馬的尾巴如何甩動,也死死咬住不放;一隻獵狗咬住斑馬的耳朵,任憑斑馬如何搖頭,也決不鬆口;一隻稍顯強壯的獵狗咬住斑馬的一條腿,任憑斑馬如何踢彈,一點也不敢懈怠。

不一會,在三隻獵狗的齊心攻擊下,“龐然大物”斑馬終於體力不支癱倒在地,成為三隻獵狗的盤中餐。

大道理:在組織內部,管理者一個很重要的職能就是科學分工,根據實際動態對人員進行最佳配置。隻有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各司其職,才不會產生推諉、扯皮等不良現象。

◎老鼠的態度

三隻老鼠一同去偷油。它們決定疊羅漢?熏大家輪流喝。而當其中一隻老鼠剛爬到另外兩隻的肩膀上,“勝利”在望之時,不知什麼原因,油瓶倒了,引來了人,它們落荒而逃。

回到鼠窩,它們開了一個會,討論失敗原因。最上麵的老鼠說:“因為下麵的老鼠抖了一下,所以我碰倒了油瓶。”中間的那隻老鼠說:“我感覺到下麵的老鼠抽搐了一下,於是,我抖了一下。”而最下麵的老鼠說:“我好像聽見貓叫,所以抽搐了一下。”原來如此——誰都沒有責任。

大道理:在管理中,劃清每個員工和每個小團隊的責任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有責任,就等於大家都沒有責任。

◎聯想的規矩

聯想集團有個規矩,凡開會遲到者都要罰站。在媒體的一次采訪中,柳傳誌表示:我也被罰過三次。

他描述說:公司規定,如果不請假而遲到就一定要罰站。但是這三次,都是我在無法請假的情況下發生的,比如:有一次被關在電梯裏邊。罰站的時候是挺嚴肅,而且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情,因為這並不是隨便站著就可以敷衍了事的。在20個人開會的時候,遲到的人進來以後會議要停一下,靜默看他站一分鍾,有點兒像默哀,真是挺難受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大的會場,會采用通報的方式。第一個罰站的人是我的一個老領導。他罰站的時候,站了一身汗,我坐了一身汗。後來我跟他說:“今天晚上我到你們家去,給你站一分鍾。”不好做,但是也就這麼硬做下來了。

大道理:不計其數之後,出了問題就要受罰的觀念就會深入人心。不管誰犯了錯誤都會受罰,公平感就會產生,團隊就會精神百倍。

◎一日廠長製

韓國有一家衛生材料廠,自1983年3月開始,實行“一日廠長”製度。在每周的星期三,挑選一名員工做一天該廠的廠長,每周輪換一次。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做過“一日廠長”的已有40人,占全廠員工的10%。星期三上午9點,“一日廠長”上任,第一項工作是聽取各車間、部門主管的簡單彙報,以了解工廠的全盤運營情況,隨後與正式廠長一道巡視各部門、車間的工作情況。最後兩項工作是在辦公室裏,處理來自各部門、車間主管或員工的公文和報告。“一日廠長”有公文批閱權。在星期三,呈報廠長的所有公文都要首先經“一日廠長”簽名批閱,廠長如果要更改“一日廠長”的意見必須征求“一日廠長”的意見,才能最後裁決,不能擅自更改。“一日廠長”還有權對工廠的管理提出批評意見。批評意見要詳細地記入工作日記,以便在車間、部門之間傳閱,各車間部門的主管必須聽取批評意見,並隨時改進自己的工作,還要寫出改進工作成果的報告在幹部會議上宣讀,得到全體幹部認可後方能結束。